汤盼盼,宋良荣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研究报告
我国高管薪酬粘性研究文献综述
汤盼盼,宋良荣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会弱化高管薪酬的激励效果,制定合理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一直是解决企业组织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问题的重要举措。主要对关于高管薪酬粘性的研究及相关实证检验进行系统的整理,关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高管薪酬粘性存在性检验以及公司治理方面与薪酬粘性的相关实证分析。通过总结相关研究不足,试图找寻未来可能存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合理制定公司薪酬激励制度的建议。
高管薪酬;薪酬粘性;企业绩效
1.1 薪酬粘性的定义
作为企业组织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高管薪酬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是企业进行高管激励的主要方式,也是研究公司治理方面的重大研究方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管薪酬呈现飞速膨胀的态势,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高价薪酬与企业绩效不符等现象的日益加剧,薪酬问题逐渐被推向舆论的边缘。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金融行业萎靡不振,比如雷曼兄弟倒闭,随后包括花旗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美联银行等全球几大著名银行也纷纷陷入了困境,需要政府拨款救助才可以勉强存活。危机产生后,从美国总统颁布的一系列关于华尔街高管的限薪措施,到英国政府重新审核商业银行薪酬机制,到欧盟开始在银行业推行全世界最严苛的限薪令,再到我国财政部出台相关金融行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规定以及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这些举措都可以看出人们在这场危机发生后开始重新重视金融行业高管薪酬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制定金融业高管薪酬契约,从而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过度冒险管理行为有更好的约束。
西方学者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定义为企业在业绩提高时的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敏感程度大于企业业绩降低时的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敏感程度,即企业高管因业绩上升而增加的薪酬远大于在业绩下降时高管降低的薪酬。西方学者已经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对企业高管薪酬的监管力度,我国学者在企业高管薪酬治理方面的研究也是突飞猛进。本文在运用相关薪酬粘性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高管薪酬粘性存在性检验以及公司治理方面与薪酬粘性的相关实证分析进行整理,通过总结相关研究不足试图找寻未来可能存在的研究方向,并提出合理制定公司薪酬激励制度的建议。
1.2 薪酬粘性问题的研究意义
一般企业普通员工的薪酬与企业业绩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企业高管的薪酬却可能与企业业绩存在着显著不对称的现象。因此高管薪酬粘性的产生和加剧会使得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效果弱化,同时可能会加大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甚至会成为高管薪酬膨胀的催化剂。研究高管薪酬粘性问题对如何制定全面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从而提高高管薪酬激励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对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相关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学术界仍未达成一个统一的结论。一方学者得出的结论为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杜胜利、翟艳玲[7],杜兴强,王丽华[8]的研究均表明企业业绩越好,高管薪酬越多。另一方学者则得出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的结论。所以本文对目前国内外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如表1所示。
国内外对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多大多集中在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且相关模型变化不大。随着公司薪酬激励制度的不断完善,高管薪酬的形式也在逐步多样化,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推崇高管货币薪酬与股权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在我国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结果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性较显著是符合实际国情的。
文献中除了简单探讨影响高管薪酬的因素、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关系等方面,对涉及二者之间的粘性关系的研究比较少。国外较早对粘性进行研究,但是研究最多的企业成本费用方面的粘性,从1998年开始对高管薪酬粘性进行研究,Gaver等以美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在企业业绩上升时高管获得了较高的薪酬,而在业绩下降时并没有得到因业绩下降而减薪的惩罚[12]。Jackson等在文章中给出了关于高管薪酬粘性的具体解释,即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不对称现象[13]。Firth等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总经理的薪酬,他们认为总经理是关乎整个企业最终决策的人,可这种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企业之中,在我国董事长是公司法人代表,往往与总经理两职兼任。Firth等的研究还发现相比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民营企业的高管薪酬粘性较弱[14]。
国内学者对于高管薪酬粘性的研究起步较晚,方军雄2009年的文章中以上市公司为样本,为探究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的有效性,发现我国高管薪酬与业绩之间的敏感性是不对称的,即我国高管薪酬与绩效之间是存在这粘性关系的[15]。方军雄2011年的文章肯定了薪酬与绩效之间的粘性特征,且相较于普通员工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低于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这也表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尺蠖效应[16]。步丹璐也证实了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一方面区分了不同企业性质对该粘性特征的影响。相对于中央控股企业,地方控股企业薪酬粘性特征较高,而民营企业则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发现绩效的衡量标准不同,粘性程度也有所差异。高管薪酬与企业的营业业绩之间的粘性较弱,而相比之下与企业的风险业绩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粘性特征[17]。陈修德在文章中也验证了我国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同时一方面发现不同企业盈亏情况下薪酬粘性特征强度不同。在企业亏损比较严重时薪酬粘性显著存在且这种薪酬粘性程度会伴随着企业业绩的不断提升而消失;另一方面也在区分不同行业上做出了贡献,发现保护性行业的薪酬粘性程度更强且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更弱[18]。
目前对企业高管薪酬粘性进行研究的人很少,主要是国外的研究也仅从2006年开始,国内的研究从方军雄的研究开始,目前的研究和成本费用的研究比较类似,也主要是研究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性与否,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因素,对高管薪酬粘性对企业未来绩效和其他跟进一步研究涉及的很少。
从公司治理角度解析影响企业高管薪酬的重要方面,这一方面国外的研究明显比我国国内的研究更加系统全面。随着管理层权力理论的逐渐完善,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的研究包括了管理层权力是如何对高管薪酬产生影响的、管理层权力影响下各种薪酬形式的比例以及管理层权力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国内的研究就比较简单,主要研究基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具有和西方国家不同的特殊制度背景,这种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得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利用自身权力自定薪酬的可能性变大,管理层权力理论更能解释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关于研究影响薪酬粘性大小的因素以及薪酬粘性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汇总至如下表2所示。
5.1 研究不足
通过上述对高管薪酬粘性的相关研究及实证检验进行系统的整理,主要关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性检验以及公司治理方面与薪酬粘性的相关实证分析,通过总结发现如下不足之处。
①在相关对企业高管薪酬粘性检验的文献中发现,对企业业绩的衡量标准过于单一,大多数薪酬粘性存在性检验的论文中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或净利润来衡量企业业绩,然而传统的财务指标已不够全面的衡量企业绩效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可直观的利润最大化;
②对企业高管薪酬粘性的研究缺乏考虑相应的宏观政策调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各种薪酬管理条例,这些外部宏观政策因素也会影响微观企业行为;
③薪酬粘性的文章大多研究的是非金融企业,对金融企业和ST企业的研究较少。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对高管薪酬粘性等相关论文的总结和归整相关不足之处,特提出如下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企业绩效的衡量可以考虑采用平衡计分卡等方法更加全面的评估或者采用Tobin Q值来衡量企业绩效;可以考虑引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观察相关薪酬政策的颁布对企业薪酬粘性的影响。将政府宏观政策与企业微观行为作相应分析;不同行业薪酬粘性强度不同,可以分析不同行业之间薪酬粘性强度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此,本文认为应当加强企业高管薪酬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薪酬在企业管理中的激励作用。
[1]Gibbons R,Murphy K J.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J].Industrial&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90,43(3):30S-51S.
[2]Bebchuk L A,Fried J M.Pay Without Performance[J].Business EthicsQuarterly,2004,20(3):5-24.
[3]Leone A,Wu J,Zimmerman J.A symmetric Sensitivity of CEO Cash Compensation to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167-192.
[4]Jackson S B,Lopez T J,Reitenga A L.Accounting fundamentals and CEO bonus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Public Policy,2008,27(5):374-393.
[5]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24-30.
[6]李琦.上市公司高级经理人薪酬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 2003(6):113-127.
[7]杜胜利,翟艳玲.总经理年度报酬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J].管理世界,2005(8):114-120.
[8]杜兴强,王丽华.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1):58-65.
[9]姜付秀,黄继承.经理激励、负债与企业价值[J].经济研究,2011 (5):46-60.
[10]李绍龙,龙立荣,贺伟.高管团队薪酬差异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行业特征的跨层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4): 55-65.
[11]唐松,孙铮.政治关联、高管薪酬与企业未来经营绩效[J].管理世界,2014(5):93-105.
[12]Gaver J J,Gaver K M.The Relation Between Nonrecurring Accounting Transactions and CEO Cash Compensation[J]. Accounting Review,1998,73(2):235-253.
[13]Jackson S B,Lopez T J,Reitenga A L.Accounting fundamentals and CEO bonus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Public Policy,2008,27(5):374-393.
[14]Firth M,Fung P M Y,Rui O M.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CEO compens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6,12(4):693-714.
[15]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吗?[J].经济研究,2009(3):110-124.
[16]方军雄.高管权力与企业薪酬变动的非对称性[J].经济研究, 2011(4):107-120.
[17]步丹璐,张晨宇.产权性质、风险业绩和薪酬粘性[C]//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012:325-346.
[18]陈修德,彭玉莲,吴小节.中国上市公司CEO薪酬粘性的特征研究[J].管理科学,2014(3):61-74.
[19]Bebchuk,Lucian A,Fried J M,Walker D I.Managerial Power and Rent Extraction in the Design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2,69(3):599-601.
[20]Garvey G T,Milbourn T T.Asymmetric benchmarking in compensation:Executives are rewarded for good luck but not penalized for bad[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3,82(1):197–225.
[21]Morse A.Payday lenders:Hores or villai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102:págs.28-44.
[22]潘飞,童卫华.我国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契约:现状与分析——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C]//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5.
[23]卢锐.管理层权力、薪酬差距与绩效[J].南方经济,2007(7): 60-70.
[24]卢锐,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层权力、在职消费与产权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 (5):85-92.
[25]权小锋,吴世农,文芳.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J].经济研究,2010(11):73-87.
[26]高文亮,罗宏,程培先.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粘性[J].经济经纬,2011(6):82-86.
[27]刘靖.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粘性的实证研究[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15.
[28]史海静.管理层权力理论与高管薪酬的非对称性——基于金融业的研究[J].财会通讯,2012(24):98-100.
[29]赵纯祥,罗飞.市场竞争、管理者权力与薪酬粘性[J].当代财经,2013(10):76-85.
[30]罗莉,胡耀丹.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是否有抑制作用?——来自沪深两市A股经验证据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30(1):26-35.
[31]步丹璐,文彩虹.高管薪酬粘性增加了企业投资吗?[J].财经研究,2013(6):63-72.
[责任编辑:路 实]
Review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ickiness in China
TANGPan-pan,SONGliang-rong
(College ofManagement,Universityof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ick will weaken the incentive effects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asonabl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has been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question of separation between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In this paper, systematic studies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ick and related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elated empirical test,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stickines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By summing up the relevant research deficiencies,try to find the possibl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recommendation that make reasonable the compensation incentive system.
Executive Compensation;PayStickiness;Enterprise Performance
F244.1
A
1673-5919(2017)01-0091-04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1.026
2016-12-30
汤盼盼(1990-),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
宋良荣(1966-),男,湖南永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