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与外敷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36例

2017-04-19 07:23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瘀血内径灌肠

任 磊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中药保留灌肠与外敷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36例

任 磊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与外敷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中药保留灌肠加外敷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口服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与外敷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疗效较好,优于中成药口服治疗。

盆腔瘀血综合征;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引起的一系列妇科症候群,是较为顽固、难于速愈、易反复发作的疾病。笔者采用自拟中药保留灌肠与外敷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盆腔瘀血综合征并符合本研究者68例,均为已婚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年龄27岁~48岁,平均(38.5±8.1)岁;病程6个月~10 a,平均(5.8±3.5)a。对照组32例,年龄26岁~47岁,平均(37.2±7.8)岁;病程6个月~9 a,平均(5.6±3.3)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综合征》[1]、《实用中医妇科学》[2]制定。①慢性下腹疼痛,低位腰痛,性交疼痛,白带量多,月经量多,痛经。②妇检:无明显异常体征。或妇检:外阴、阴道可见浅表静脉怒张,宫颈呈紫蓝色,宫体多呈后倾或后屈,宫体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有压痛但无明显增粗增厚。③阴道超声提示:盆腔静脉瘀血征。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凡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26岁~48岁者,均可纳入。排除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瘤及对研究用药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血府逐瘀胶囊(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2020223),每次6粒,每日2次,口服。

2.2 治疗组

2.2.1 中药保留灌肠

药物组成:三棱l5 g,莪术l5 g,丹参30 g,赤芍20 g,桃仁15 g,延胡索15 g。若偏湿热者加蒲公英20 g;偏寒者加桂枝15 g。以上诸药以冷水浸泡20 min后,文火浓煎至150 mL~200 mL,将药液冷却至38 ℃~40 ℃,患者取侧卧位,将1次性输液器连接导尿管插入肛门18 cm~20 cm,以80 gtt~100 gtt/min滴入药液。

2.2.2 中药外敷

药物组成:三棱20 g,乌药20 g,红花20 g,当归15 g,乳香20 g,没药20 g,延胡索20 g,透骨草20 g,王不留行15 g。将诸药研成细粉,加入适量温水调均,摊于两层纱布间,患者取仰卧位,敷于患者下腹部,同时将TDP治疗仪探头距离下腹部皮30 cm~40 cm进行照射,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准。每次30 min。

2.3 疗 程

以上两组治疗均在月经干净后3 d开始,每日1次,连用14 d,经期停用。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1.1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下腹坠胀疼痛5分,腰骶痛3分,痛经1分,白带增多1分,性交痛1分,子宫增大压痛5分,附件区压痛5分。以上累计积分,轻度5分~9分,中度10分~14分,重度>15分。

3.1.2 阴道超声指标

盆腔静脉扩张程度[4]。轻度:静脉内径0.5 cm~0.7 cm;中度:静脉内径0.71 cm~1.0 cm;重度:静脉内径>1.0 cm。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判定。痊愈:症状消失,妇检正常,积分减少≥95 %,阴道超声显示静脉内径<0.5 cm;显效:症状显著减轻,妇检明显改善,70 %≤积分减少<95 %,阴道超声显示静脉内径由重度或中度转为轻度;有效:症状有所减轻,妇检有所改善,30 %≤积分减少<70 %,阴道超声显示静脉内径由重度转为中度;无效:症状无减轻,妇检无改善,积分减少<30 %,阴道彩超检查静脉内径同治疗前。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3.4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从表1可知,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 论

盆腔瘀血综合征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西医常采用镇痛、激素、手术等治疗本病,其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本病归属中医学“妇人腹痛”、“痛经”等疾病范畴。由于分娩、流产、输卵管结扎术、子宫后屈等导致壁薄无瓣膜的盆腔静脉充血,扩张弯曲,血流缓慢,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冲任、胞脉、胞宫瘀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为主。灌肠及外敷方中三棱破血中之气滞;乌药行气止痛;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莪术逐气分之血瘀;透骨草活血利气止痛;当归补血活血;乳香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没药活血止痛,王不留行活血通经。

本病发病部位在盆腔,直肠与子宫附件相邻,肠黏膜血运丰富,保留灌肠之药物通过直肠黏膜静脉丛的吸收,借药物的走窜及穿透力,到达病变局部,发挥治疗作用。中药外敷即经皮给药,通过外敷药物热敷下腹部,刺激腧穴,使局部血管扩张,药物通过皮肤毛孔渗透达皮下,经过经络、气血运行,沟通表里,直达病所。TDP照射起到对外敷药物的保温作用,并且其热效应能促进盆腔组织血液循环,促进药物的吸收,加强了药物行气化瘀止痛的作用。

灌肠与外敷药合用,通过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来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加速盆腔血流,以消除或减轻盆腔静脉瘀滞。与长期口服行气活血之血府逐瘀胶囊相比,无胃肠道反应,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具有超越口服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保留灌肠与外敷,确实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

[1] 廖秦平.妇产科综合征[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65.

[2] 罗元恺,刘敏如.实用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76.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8-253.

[4] 郁春红.阴道超声对盆腔瘀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4):861.

修回日期:2016-07-28

本文编辑:朱庆文

R711.33

D

1006-978X(2017)01-0018-02

任 磊(1962-),女,1986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大学学历,主任医师,姚氏妇科流派第八代传承人。现在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妇科工作。研究方向:中医妇科外治法研究。

2016-07-21

猜你喜欢
瘀血内径灌肠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灌肠缓解便秘是否合适?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