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郑州市的发展目标,更是郑州市的发展方面和发展动力,目前郑州市已具备了较大的优势,如历史发展机遇,区位交通优势突出,现代产业发展较快,人力资源丰富等,但与国家六大中心城市相比尚存在一些如现代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并从产业构建、航空枢纽打造、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现代产业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引言
中央把郑州定位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对郑州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交通枢纽寄予厚望,更是提出要早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为我国内陆省份或地区开拓摸索出适合的扩大开放的路径,也为我国早日实现中部崛起目标提供战略支撑。在2016年河南省十次党代会上,把郑州市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被首次在省内最高会议上正式提出,将集全省之力把郑州进一步打造成国际性现代化开放型创新型城市,从交通方面来说,将进一步把郑州打造成国际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从对外开放方面要把郑州建设成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从产业支撑方面要把郑州建成全国性的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综合提升郑州市的经济、金融、商贸、科技文化中心地位,实现郑州市对全河南省整体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肩负着国家经济发展,形象树立,区域辐射、带动、引领、集散等任务与使命,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和成都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家六大中心城市。因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功能,全国各地不少实力较强的城市,如深圳、杭州、长沙、武汉、沈阳、西安等城市也在积极申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大省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近些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调整布局成效显著,也在积极地加快郑州市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争取在将来最新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早日实现郑州作为国家十大中心城市之一的目标。
二、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优势分析
1.历史发展机遇
随着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等的获批,意味着郑州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也为郑州形成了政策叠加优势。尤其是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重点提及了郑州等多个节点城市,并对作为内陆城市的郑州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大支持,鼓励其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这些历史机遇和国家政策以及对外开放的门户优势为郑州市带来了更多与国际发达国家产业合作的机会,也进一步加快了郑州市迈进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实现。
2.区位交通优势
郑州市地理位置独特,地处我国中部中心地带,是中国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一带一路”中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南向和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向东”可以通过建设无水港,发展铁海联运、公铁联运,推动陆海相通,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向西”可以通过提升郑欧班列运营水平,深度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郑州市处在了“一带一路”经济带东联西进、承南接北的位置,无论是向周边区域输送欧洲产品,还是作为欧洲输入货物的分拨地,郑州的核心价值都无可替代。目前,空中絲绸之路初具规模,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加快形成。郑州作为全国交通枢纽,高速公路,航空运输,铁路等枢纽优势突出。
3.现代产业发展加快
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虽然工业增速有所回落,但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壮大,工业仍是支撑郑州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据郑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郑州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7315.2亿元,同比增10.1%,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3.2、1.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9.4%和11.4%,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产业结构优化明显(见图表1,图表2)。
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动力转换加快。主导和战略新兴产业比重不断上升,高耗能行业传统产业比重逐步下降。据统计,2015年郑州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工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及医药产业四大战略性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49.4%。高技术产业增速达到25.5%,同比提高2.3%。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2.6%,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1.7%,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传统支柱、高载能行业占比下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六大高载能行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2%,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4.人力资源丰富
河南省作为人口过亿的大省,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与南方发达工业城市相比,郑州发生“招工难,用工荒”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其他区域产业在郑州建厂。同时,省委省政府部门一直比较重视提升本地劳动力职业技能,每年会协调人力资源部门,通过相关培训机构提高本省就业人员的专业职能,为郑州各产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例,无论发展特色农业,还是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保障,并且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周边村民流动性低,有着较为固定的农业劳动人力保障,这对郑州市发展现代农业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优势企业入驻郑州,为郑州承接国内大型产业设厂或和国外发达国家合作带来巨大的吸引力。
三、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问题分析
虽然目前郑州市无论在经济发展指标还是在区位、人口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但与目前国家六大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如下问题。
1.现代产业发展仍较落后,内部结构不合理
目前,郑州市高端制造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作为郑州市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与原设定的发展目标相比仍存在很大差异,与目前国家六大中心城市相比差距也较大,产业体系尚不健全,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尤其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太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新兴工业相对落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生活型”服务业多,“生产型”服务业少,传统服务业多,新型服务业少,咨询、保险、物流、金融等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集中度、专业化水平低,尚未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
2.第三产业比例较低,经济贡献率不高
近几年来,郑州市政府一直以调结构,促转型为发展重心,也取得一定成效。2015年郑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538.7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48.4%,而且每年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比稳步提升(见图表3),但与发达国家城市或与目前国家六大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城市经济三次产业序列是“三、二、一”,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一般占产值70%以上。而郑州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序列是“二、三、一”,以2015年为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49.5:48.4(见图表4),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不仅与世界一流都市的差距还很大,与国家中心城市上海,广州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31.8:67.8(见图表5),广州市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32.0:66.8(见图表6),而且广州市2015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6%,而郑州市2015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7.1。第三产业比例较低已成为制约郑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更是发展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3.自主研发能力不高,高端人才匮乏
与目前国家六大中心城市相比,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是制约郑州市现代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郑州市现代产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比较脆弱,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甚至完全依赖引进,在现代产业体系中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这是郑州市现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同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大量的高端产业人才,郑州市高端人才匮乏主要表型为创新创业人才匮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这样造成郑州市产业科技含量低,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成果较少,高端制造业发展较慢等问题。
四、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
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可结合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从以下几点重点把握:
一是遵循因地制宜,坚持科学发展。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形势、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二是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协调发展,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做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三是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立足郑州市在我國中部的枢纽位置和周边聚集的大量航空服务企业和航空关联性企业,把郑州市航空港区打造成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进一步带动郑州市国际合作开放水平。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力点,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发展高新产业方向优化,培育发展带动性强的高科技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讨论稿)》.
[2]《郑州建设国际商都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讨论稿)》.
[3]郑州市统计局《2015年郑州市经济增长情况简析》.
[4]2016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简介:朱晓燕(1983-),女,汉族,河南扶沟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