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

2017-04-18 10:26王愿军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王愿军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经过多年的运行与实施取得显著的成效。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对应的会计制度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会计制度也要改革,从而更加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发挥会计的协调、监督职能。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当今社会是电子信息时代,先进的电子办公设备使会计工作既提高了速度又细化了财务工作。在此基础上也就更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财务知识和操作知识,严格把关,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配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积极改进与完善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统一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主要是会计的工作。不同的事业要求具有不同知识点的会计工作者,但他们都有固定的会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纷繁复杂,无论是医院、政府机关还是学校都是规模不小的单位。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有一套统一的会计制度,健全的会计团队,让会计工作能快速解决这些繁杂的问题。

2.增强事业单位会计理论的全面性。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拿事业单位来说,事业单位在职员工超标,事业单位人员大增,这些本期发生但却没有办法支付的业务是没有办法记录的。再有,对于一些没有付款但却提前送到的物资,按照收付实现制是无法记录的。物品在采购时,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爱好和需要,那么有些事业单位出资买的东西,就成了私人的物品,亏空只能单位自己想办法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这部分漏洞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促使了会计理论体系更可靠,更完整。

3.保证政府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趋同。国际会计制度是具有权威性的制度,任何国际的会计制度都会尽量按照国际会计制度的方向来完善和管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标准不仅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且还可以使国际惯例和企业财务经验一体化。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我国的会计制度能快速的与国际惯例趋同。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

1.完善了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

新制度将那些与事业资金相联系的资金和财务补贴等都归类到了净资产范围内,把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的结转结余进行了区分。同时,新制度也明确指出,资金的用途要对口,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那项资金该用在那里一定要严格把关,从而能更好的把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规范起来,加强财政资金的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2.强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约束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入账有有了新的要求,其中规定了单位价值1 000元的,设备价值超过1 500元的都为固定资产。这样固定资产就会大幅度的增加,必定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新会计制度重新测量了累计折旧会计科目,这样促使企业会计准则向事业会计准则靠拢。另外新制度也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对于外国的投资行为必须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所以,事业单位的资产只需用于事业的发展,不能透过事业单位的性质去进行盈利活动。

3.规范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资金与财政补助资金的结转、结余、分配核算。在新制度下,“财务补贴结转”和“财务补贴余额”核算项目原先列入“事业结余”科目中,要单独分开核算。这一规定使事业单位的分配分工更加明显,制度更加规范。月底结账时,將事业单位所有相关的收入都结转到事业结余科目中去,将与事业单位有关的一切支出也都结转到本科目中。年底,需要将已经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借: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贷:银行存款等。留归本单位使用,借: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贷:事业基金。

4.改变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核算方法和管理方式。现在的事业单位往往存在着预算外收入,而且这种收入的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大。这就要求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条例中,必须制定相关的处理办法,使事业单位在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弥补当前的漏洞。对于这些新的事业单位会计系统规定了处理办法:建立了存储账户,充分利用资金获取和利用时间差的缺乏调整与平衡。

三、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的创新

1.增设了与财政改革相关的核算内容。新制度中,具体增加了一些会计核算内容,使新的会计制度能与财政改革相适应。例如,为了更好的管理,可以在集中财政支付收款中,应增加财政补助结转,财政应返还额度等会计核算科目。在政府收支分类中,也增加了两项科目即“基本和项目”支出两个科目。以前的会计管理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的营业外收入没有明确的规定,一些人利用职权公报私囊。新制度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再发生,专门设立了“应缴国库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两个科目。

2.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新制度规定,对于一些行业和机构,不再是单纯的一种收付实现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会计制度,引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财政资金的入账。引进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也降低了其运营成本。虽然新制度允许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但不是每个单位都能使用这种制度。能不能使用权责发生制,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去判断。

3.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新制度重新整理和分类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全面性”规定。同时,也弥补了以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漏洞。根据事业单位经济和商业事务的重要性,确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格式权威,废除原有会计制度中的重要性原则。

4.首次引入资产折旧与摊销方法。在新制度中,首次引入了资产折旧和摊销方法,使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折旧相结合,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例如:过去对于产品的商标权虽然归入固定资产类,但由于它属于无形资产根本看不见。针对这种现象,新的会计政策对于此类的无形资产则采用“虚提”的会计核算办法,弥补了以前会计管理制度的漏洞。这样事业单位自身的成本核算就不会杂乱无章,一切会计工作都会依据会计数据进行。

5.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加入了在建工程核算内容。新制度还把在建工程放在非流动资产项目中的二级科目里。这两个科目将与事业单位长期分离会计“大账”外的基础设施投资进入“大账”定期核算。这一规定不仅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完整性,而且加强了财务会计管理,有效保护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的安全,更好地解释了事业会计信息的全面性。

四、结论

总之,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去除了以往会计制度的缺点,更加全面的规划了会计人员的管理方式、方法。新的会计制度更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贯彻财政监督,促进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改革深化和自身发展。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改革之路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