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云,鄢 琼,杨 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浙江杭州 311200)
·康复护理·
面瘫操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刘海云,鄢 琼,杨 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浙江杭州 311200)
目的 观察面瘫操在辅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A组(急性期)、B组(静止期)、C组(恢复期),每组4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面瘫操辅助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3周后,A组有效率100.00%、B组有效率95.00%、C组有效率82.50%,3组面瘫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面瘫操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发病早期辅以干预效果越好。
面神经麻痹;面瘫操;疗效;观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是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又称歪嘴巴或吊线风[1]。通常急性发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 d内症状达高峰。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伴迎风流泪,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会导致病情迁延,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对面瘫患者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配合面瘫操辅助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2]且House-Brackmann面神经瘫痪分级标准分级为Ⅲ级,并行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引起的面瘫,如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后颅窝病变等;情绪不稳且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并影响面瘫治疗效果。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120例,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分为A(急性期)、B(静止期)、C(恢复期)3组,每组40例。A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0~45岁,平均(30±5.1)岁,发病时间0~7 d。B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 18~48岁,平均(32±6.4)岁;发病时间8~14 d。C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43岁,平均(32±6.4)岁;发病时间≥15 d。3组患者性别、年龄上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3组患者均在接受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按照面瘫操进行训练。入院第1天,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本科自行制作图文并茂的面瘫操健康教育手册一份,介绍面瘫的发病情况、注意事项,讲解面瘫操对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作用,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责任护士结合面瘫操视频演示并讲解面瘫操的具体操作方法,使患者掌握操作方法。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是否正确操作,对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及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加强宣教力度,确保患者能正确掌握面瘫操操作方法。
1.2.1 自我按摩 取卧位或坐位,剪指甲,做好手卫生,用温水毛巾局部热敷面部5 min,保持注意力集中;做患侧面部穴位(上关、下关、阳白、大迎、翳风、迎香、风池等)环形顺时针按摩,以揉法为主,循序渐进,按摩力度要适度,以局部皮肤微红、温热感为宜,每次5~15 min,3次/d;用双手的食指捻四白穴,力量由轻到重,每次1 min,3次/d;双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左右太阳穴,食指弯曲刮上下眼轮匝肌,各50次,用力均匀,然后轻柔眼睑20~30圈,3次/d;以患侧手大鱼际肌贴颊车穴,边揉边移至地仓穴,然后再返回,如此来回25次,3次/d。
1.2.2 表情肌训练 鼓腮运动:闭紧嘴巴,脸颊鼓起来像气球一样,稍停数秒后还原,连续做10次。闭眼运动: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抬眉运动: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用力皱眉,使左右眉接近,眉间产生纵向的皱纹,稍停数秒后还原,连续做10次。努嘴运动:把嘴巴撅起来,稍停数秒后还原,连续做10次,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露齿运动:主要靠颧大肌、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微张嘴唇,上下齿咬合,稍停数秒后还原,连续做10次。每日由责任护士督促患者进行训练,训练时可按节奏进行,2~3次/d,每次10~15 min,训练时间3周。
1.3 评价方法 训练3周后判定临床疗效。按照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瘫痪分级标准,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分级。痊愈:面部双侧对称,各部位运动正常,H-B分级Ⅰ级。显效:静止时双侧对称,眼睛闭合完全,但用力轻微不对称,嘴角轻度倾斜,H-B分级Ⅱ级。有效:抬眉时上额纹对称,用力闭眼可闭合,嘴角明显不对称,H-B分级Ⅲ级。无效:静止时面部不对称,闭眼不能完全闭合,嘴角明显无力,嘴角可见轻微运动,H-B分级Ⅳ~Ⅵ级。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秩和检验,研究各组之间疗效差异。P<0.05,说明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异议。
训练3周后3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训练3周后3组患者疗效比较
祖国医学认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口噼、口口呙的范畴。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口呙噼。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位在筋,其病机是本虚标实,其病因主要是脉络空虚,寒热痰随风邪入侵,邪滞筋脉,筋失所养,肌肉纵缓而为病[3]。面瘫操中上关、阳白穴属足少阳胆经,下关、大迎穴属足阳明胃经,翳风属三焦经,为手、足少阳经交会穴,迎香穴属手阳明大肠经,面部腧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活血通络,濡养筋脉[4]。面瘫早期患者每天通过对以上穴位进行自我按摩及面肌被动运动,达到舒活面肌、疏风通络牵正、祛寒豁痰化瘀行滞之功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发病时间1~7 d)经3周时间训练面瘫操,有效率达100.00%,B组患者(发病时间8~14 d)有效率95.00%,C组患者(发病时间≥15 d)有效率8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发病时间越早,进行面瘫操干预效果越显著。
[1]李家帮,高鹏翔.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5.
[2]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2.
[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9.
[4] 赵忠辉,黄香红,成建平,等.“经筋刺法”配合推拿对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10(l0):1197-1199.
[5]马跃文,董继超,杜宝琮,等.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6):543-546.
R493
A
1671-9875(2017)03-0273-02
刘海云(1979-),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11-16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6ZB109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