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ch2016年度政府
China iTech2016 of The Annual Recommendation
推荐理由:
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承担着北京市44个委办局、16个区县的740余项审批服务,基于政务云平台,北京市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得以集中受理、集中办理、集中发证,整合打通各部门、层级、区域数据。实现了“一口进、一口出”,前台一窗多能、后台分工协作,也就是说,作为一位市民,所有审批服务均已实现“一站式”办理。真正做到了“只有一个窗口的政务服务中心”。
北京政务云平台底层采用分布式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上层构建了北京市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数据共享与业务交换平台、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承载着北京市行政审批、政务协同等7类政务服务业务,全面提升了北京市政务服务能力。同时也兼顾了不同“用户”的行业应用特点。根据各政务行业特点提供了不同网络、不同等级的分区资源池方案,分别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不同业务类型需求采用了双活、主备、数据远程备份等不同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在“一站式办理+审批流程再造”的指导原则下,一些百姓诟病的审批难、审批慢问题大为好转。据北京市编办统计,目前,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已经从80多个减少到50多个,审批时限从300多个工作日平均压缩到109个工作日,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当前,北京政务云平台已经实现与各委办局专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为下一阶段全面数据共享进行了充足准备。展望未来,北京市政务云建设部门还将继续全力以赴的完成北京市整体政务云的构建,即通州城市副中心的政务云建设,建设完整的云灾备体系和完善政务云服务的功能和能力;全面支撑大数据、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推荐理由:
江苏将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举措,加快构建新载体、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经信委制定了两化深度融合五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推进举措,包括管理体系贯标、两化融合诊断、智能制造提升、企业电商拓市、重点平台建设、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六项工程。
2016年,江苏省开展了两化融合贯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两化融合贯标的单位244家,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55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24家,评定机构1家。
在贯标工作中,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首先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推进方案,分解目标任务,调动行业处室、行业协会和地方经信系统等各方面推进贯标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省市县贯标工作联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体系。
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连续三年开展江苏省企业优秀首席信息官(CIO)评选活动,在全省培育一批优秀CIO,为企业参与贯标试点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再次加强分类推进,召开评定现场会、贯标咨询服务机构和评定机构座谈会,促进咨询服务机构相互借鉴,全面总结推广贯标试点成果经验,分片区、分行业宣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活动情况。同时加强一体化贯标,制订江苏省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依托省两化融合评估服务分平台和江苏工业云平台,联合工信部电子情报技术研究所、赛迪研究院等机构开展两化融合对标评估和重点诊断,现在平台上累计有224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对标自评估,占全国对标自评估平台上企业总数的31.8%。
最后加强政策激励,制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百千万工程,重点建设百家贯标示范企业、千家贯标试点企业,推动万家企业全面开展贯标评估工作。
推荐理由:
早在多年前宁波就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率先起跑。随后,宁波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5年行动纲要,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成为全国率先推出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
如今,伴随着一项项智慧应用体系相继落地,一个个智慧产业培育成熟,宁波逐步走出了一条“基础设施和资源整合支撑带动,应用和产业联动发展,制度和模式创新优化”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从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到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智慧城市领军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宁波正在向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迈进。
坚持民生为先,围绕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一直是宁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随着智慧民生应用体系的不断健全,一个涵盖“住、行、医、学、商”等方方面面的智慧民生大网逐步编织成型,宁波这座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因为智慧基因的注入,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以交通为例,为了缓解交通出行难,宁波智慧交通构建多种出行方式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体系,依托“宁波通”平台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出行方式对接、客运购票、停车诱导等二十多项便民服务,大大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效率。近年来,围绕“就医难、出行难、就学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宁波着力加快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
几年的实践中,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智慧产业发展动力和红利不断释放,信息经济核心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互联网+”新业态不断探索升级。而伴随着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智能经济更是成为新的发展引擎,为宁波经济在新常态下振翅高飞添注强劲的动力。
2016年上半年,宁波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73.8亿元,实现利税63.7亿元,同比增长28.1%。同时,围绕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和推进,集成电路、物联网、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速布局,智能经济成为新引擎。制造业智能化、进出口贸易电商化、物流业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相关规划,“十三五”期间,宁波将抓住“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重大机遇,以智慧应用和智慧产业并举发展为主要路径,打造“数据驱动、业务协同、产业融合、应用升级、信息安全”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系统。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让城市治理更现代、运营更智慧、人民更幸福。
推荐理由: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于2014年12月31日,2015年4月14日正式挂牌运营,是我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交易所秉承“贡献中国数据智慧、释放全球数据价值”发展理念,旨在推动政府数据公开、行业数据价值发现。通过自主开发的电子交易系统,面向全球提供围绕大数据交易的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指数、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和融资等综合配套服务。
作为中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没有先例参考的条件下,将大数据资产引入交易。交易所总部位于贵阳,现已建成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四大运营中心。截至2016年9月,交易额累计突破1亿元,交易框架协议已接近3亿元,发展会员超过500家,可交易数据产品品种接近4000个,可交易的数据总量超过60PB。泰康人寿、宝钢集团、阿里巴巴旗下天弘基金、中信银行总行、海尔集团、腾讯、京东、中国联通、华为、神州数码、软通动力、初灵信息、中茵股份、生意宝等企业,都已成为交易会员。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通过数据交易创新模式,推动数据资源高效配置,服务于中国稳扎稳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依托大数据交易,使闲置的信息资源得以重构、分享,打破数据买方信息不对称壁垒,让经过清洗脱敏的关联数据有的放矢,辅助政企精准决策。
推荐理由:
2016年,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启动了全新的政务云数据中心项目。浦东政务云由区级公共云、部门(街镇、园区)专有云和条块结合的混合云组成。按照“充分激活存量、合理规划增量、物理统分结合、逻辑一体贯通、面上统筹规范、协同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1533”工程。即:一体化政务云数据中心、5个区级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枢纽平台、30个左右的区级行业政务平台和300个左右的业务应用系统。经过近一年的合力建设,目前政务云建设初具规模。
政务平台迁移了10余个委办局,涉及到上百个虚机。对于用户而言,平台很好地解决了网络、安全的虚拟化与自动化问题,不仅仅可以自动化的交付云主机、云存储等基础服务,还能够交付云网络、云安全、云负载均衡、云数据库等增值服务,各厅局委办政府单位可以申请完整的IaaS服务,构建属于自己的虚拟数据中心vDC。
项目采用了华三通信基于为政府行业定制的云管理平台H3Cloud OS、全融合的国产虚拟化产品CAS、超融合产品UIS、全面监控的运维平台BSM和驻场运维服务。
浦东政务云的建设不仅可有效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也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建设资金。据初步估算,采用政务云模式,未来10年内新区用于政务信息化硬件部分的投入将下降40%。政务云以技术手段推动信息共享互联,由此带来的海量政务大数据,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通道,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数据基础和业务协同支持。另一方面,对政府的流程再造和管理体制变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界别的数据联通与开放标准体系,对于完善治理体系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荐理由:
武汉市是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都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立足于城市得天独厚的工业优势、科教优势和交通优势,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落户武汉的东西湖临空港经济区。
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是在中央网信办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武汉市承接的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重点布局项目。将立足于武汉城市得天独厚的工业优势、科教优势和交通优势,着眼于创新网络安全学院办学模式、创新网络安全人才聚集方式、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网络安全人才能力考评体系、创新建设一流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等五大创新,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网络安全学院+一流网络安全产业”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创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武汉拥有优势的基础条件。武汉交通便利,科教资源雄厚,人才优势明显。目前已有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等“两院一基地”和武汉超算(数据)中心、精准医疗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有意向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