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尹春娥 王福军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腔静脉综合征一例
周芳 尹春娥 王福军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腔静脉综合征虽较少报道,但相关静脉的狭窄或血栓形成却时有发生,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大多无症状而未被发现。本例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后两年,出现颜面部浮肿、颈静脉怒张、上胸壁静脉曲张,上腔静脉CT成像(CTV)见上腔静脉局限性闭塞,符合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腔静脉综合征诊断。
心血管病学;起搏器植入术;上腔静脉综合征
患者男,76岁,因颜面部浮肿10月余,于2016年10月4日入院。2014年2月28日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我院经左锁骨下静脉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呈DDD、VAT模式起搏。术后服用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治疗。10余月前开始出现颜面部浮肿,以眼周明显,晨起加重,下午减轻。既往有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腔隙性脑梗死、胆囊结石病史,对青霉素、磺胺类过敏。入院时查体:血压120/60 mmHg,脉搏60次/min,颜面浮肿,颈静脉怒张,上胸壁可见静脉曲张,左侧胸壁可见起搏器囊袋,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听诊:心率60次/min,律齐,心音正常,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入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人工心脏起搏心律。N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定量均在正常范围内,肌红蛋白119.1 ng/mL。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正常,免疫功能监测及风湿三项无异常。上腔静脉CT成像(CTV):上腔静脉约于主动脉弓水平处狭窄、闭塞,管腔未见造影剂进入,闭塞段长约2.0 cm,右侧前、后胸壁、脊柱旁及纵隔内可见多发迂曲、增粗的血管影,汇入奇静脉,奇静脉扩张,最宽约1.3 cm,并汇入上腔静脉狭窄段以下平面,考虑为上腔静脉局限性闭塞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左侧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心脏瓣膜区及心脏内可见导管影,左侧胸壁可见人工心脏起搏器影。临床诊断: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腔静脉综合征。
图1 上腔静脉CT轴位图
图2 上腔静脉增强冠状成像图
讨论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约有30%~40%的患者发生相关静脉的狭窄或有血栓形成[1],起搏器术后静脉狭窄和血栓形成的报道虽较少见、而实际比预期的更常见,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大多无症状而未被发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具有5大临床特征[2]:头痛、颜面及上肢水肿、进行性呼吸困难、浅表皮下侧支循环形成和颈静脉怒张。常见原因有:血栓形成、纤维性狭窄、感染、电极残留或破损[2]。根据上腔静脉综合征梗阻部位不同,临床一般分三种类型[3],①奇静脉入口以下阻塞:此型症状较重,上半身静脉血可经奇静脉、半奇静脉及其他侧支流入下腔静脉。②奇静脉和上腔静脉均阻塞:此型症状亦较重,上半身静脉血主要通过侧支进入奇静脉、半奇静脉、腰静脉,而后进入下腔静脉,也可经胸腹壁静脉流入髂外静脉、下腔静脉。③奇静脉入口以上部位阻塞:此型症状一般较轻,上半身静脉血可由颈外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经侧支进入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然后在梗阻下方进入上腔静脉,本例属于此型。相应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种,①一般处理:取头高脚低位、给氧;②抗凝:防止再度血栓形成及栓塞的发生;③溶栓:对于有血栓栓塞证据或抗凝效果不佳患者,强调越早越好;④上腔静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⑤外科手术治疗[2]。本病例患者经内科治疗后效果不佳,通过介入球囊扩张治疗最终达到了治疗目的。
[1]黄新苗,王胜强,赵仙先,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一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3(5):416.
[2]于海波,许国卿,高阳,等.AAIR起搏器植入术后上腔静脉严重狭窄球囊扩张治疗1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6):657-658.
[3]马旭辉,康卫国,明汇,等.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概况[J].肿瘤防治研究,2008,35(2):144-146.
R540.4
C
2095-9354(2017)02-0146-02
10.13308/j.issn.2095-9354.2017.02.015
2017-01-18)
(本文编辑:李政萍)
416000湖南吉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二科
周芳,硕士研究生在读,主修专业为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内科)。
王福军,E-mail:wfj96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