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读苏轼赞美杭州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小小的心靈上便有了烙印。后来长大了,读到久居西湖的晚清学者俞樾的笔记,说西湖的风景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更令人神魂飞越了。
数十年后才到西湖一游,却只领略到一个“晴方好”,也就是“三不如”。虽然水光潋滟,晴波温柔,已经令人流连忘返;可是没有领受到“雨亦奇”的美景,总不免是憾事。
三年前农历正月中旬重游西湖,和两位同志住在湖滨路西湖饭店。真是不巧,住了几天就落了几天雨。但也算凑巧,可以补偿“雨亦奇”的游览夙愿了。我们穿上雨鞋,撑开雨伞,便作雨湖之游。
一到湖边,湖水拍岸作响,湖波灰白色,卷起层层细浪,湖上是无边无际的雨丝,湖中却一只船儿也没有,开旷空阔。这并不是“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宋人词句),而是画船尽系岸柳,避让满湖春雨也。举头展望,只见湖水东南北三面,群山隐隐,南高峰、北高峰全是灰蒙蒙的。“山耶云耶远不知”,但是又深深浅浅,富于层次。最深的近于墨色,最浅的类如银粉。天水粘连,山云融合,又像是正在洗涤中的硕大无比的大理石屏风从几方面围绕着。啊!原来是活生生的粉墨山水、粉黛西子呈现在我们眼前!
(节选自钟树梁《喜重拜英灵意气舒——杭州西湖游记》)
写法出击
选文主要抓住西湖“雨亦奇”的特点来展现西湖的美,但在行文布局上,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而是先在第一自然段引用苏轼的诗句,然后又在第二自然段提及自己虽领略到“晴方好”,却没领受到“雨亦奇”的遗憾,营造出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让读者对雨中的西湖美景充满了期待。描摹西湖美景时,作者更是信手拈来古诗妙词,使其文沐浴古风,呈现给读者一个“粉黛西子”的形象,照应了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