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莲++刘金泉++马建华++张志栋++秦德志
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专业型人才为目标,既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也要符合当地产业特点和生产服务需求,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特点。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国家和内蒙古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向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这使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农业类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加突显,迫切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为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实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育很多专业课程设置繁多杂乱,不能充分体现衔接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化教学特点,难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以园艺专业为例,专业课程设置既存在完全脱离职业高中知识基础,另外设置专业课程,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衔接性、渐进性,不及格现象较多,学习积极性受挫的问题;也存在采取压缩本科课程的模式,只是在课程设置和学时量上简单增减的问题,导致偏重理论教学, 而缺乏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教学;还存在实践教学安排不足,与理论教学安排同步性较差,导致园艺专业学生只能在园艺植物生长周期某个环节进行实训,而且由于季节性、周期性等原因,理论教学后,多数不能及时进行实践训练,既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园艺生产的全过程,也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及时有效结合,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现象普遍存在,如设备陈旧、仪器欠缺、实训内容和方式传统、校企合作困难等,难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如园艺专业实训基地普遍采用10多年甚至20年前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和实训方法,职业院校很少与较先进的生产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符合现代园艺产业发展趋向的实训基地,导致学生对现代园艺企业生产方式和工艺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较差,顶岗实习或参加工作后,大多数需要重新学、重新练,在短时间内也很难适应本专业技术工作。
(三)教师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部分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就直接任教,虽然学历较高,也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素养,但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较少掌握本专业企业的生产和技术进步情况。尽管有些院校聘请了一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一线人才,开展教学和实训指导,但因其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较弱,加上学校实训设备短缺、落后,也难以让这些一线“巧妇”完成好“无米或缺米”的实践教学。
(四)教育教学质量监管不足
尽管职业院校评估对于指导和完善职业院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没有使一些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意识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很多院校仍将教育教学质量简单化为就业率高低,而对高职教育教学打基础、增潜力、利长远的支撑增值类培养不够,没有形成长远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监管保证体系。如在园艺专业培养中,更多地强调如何能实现毕业生就业,而对学生的就业质量及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训练和培养重视不够,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和创业的重要基础。
二、高职教育教学需要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完善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围绕依次递进、有机衔接、拓展知识、强化技能、注重实用的思路,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保证教材优质精选、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理论实践结合紧密。
第一,要精选课程。教学课程要以科学性、先进性、职业性、适用性为重点,专业实训课程要以生产性、技能型、应用性为重点,组织专业(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或精选教学和实训教材,以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要体现不同专业特殊需求。各专业教学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这些特殊性就是专业的一大特点或重点,要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充分体现。如园艺专业实训具有鲜明的农时季节性和植物生长周期性,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要与实训季节性、周期性协调一致,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第三,加强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通过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单项技能实训,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后,要强化综合实践、专业技能考核、顶岗实习、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培训等综合能力培养,既要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就业能力。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新时期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重点示范性职业院校和重点专业为核心,依托政府投入、企业参与、公办民助等多渠道筹资方式,围绕贴近生产、体现特色、适当超前的思路,努力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本地区或邻近院校共同筹资、统一管理、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既可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费用,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也可促进各职业院校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互促共进,提升我区整体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办学。围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尊重企业的合理化利益诉求,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摒弃层次低、形式单一的合作模式,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施“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工程,改变“校热企不热”的建设瓶颈,真正做到校企“两头热”和“五对接”。同时,我区职业院校需要积极探索加强与发达地区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合作交流模式。比如,积极与发达地区企业开展“订单式”教学和实训合作,为发达地区输送人才;或努力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合作,利用它们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实训基地,安排我区教师、学生前往实习实训。
(三)创新师资培养方式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水平,职业院校对专职教师的培育要创新方式、常抓不懈。
第一,更加注重师资培训工作。新时期,企业的技术更新和生产方式加快变革,专职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要不断提高,需要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深入先进企业考察学习等继续教育。尤其需要加强对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见习、助教、一带一、一帮一、驻基地实习等方式,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保证我区职业院校拥有一支业务熟、素质高、技能强的师资队伍。
第二,鼓励专业教师到先进企业挂职锻炼和实践锻炼。职业院校应积极和先进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专职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和实践锻炼培养机制,定期让专职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深入企业进行一定时期的挂职锻炼或实践锻炼,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带回学校、带进课堂。
第三,加大专兼职高层次专业技术教师的引进力度。职业院校要制定和完善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力度,以适应高质量、高技能、多样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发展要求。也可以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四)健全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监管保障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区职业院校要在职业院校评估标准体系基础上,围绕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加快建立符合各职业院校自身实际和创新创业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管体系。
一方面,各職业院校应建立适合各专业和课程特点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围绕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具体要求,突出专业教育的基础性、技能性、长远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另一方面,要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下,建立由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专家、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学生代表及学生家长代表等组成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管常设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将抽样情况提交并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质量监管委员会、校方、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校方实时整改和教育主管部门整体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1.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