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畅
“十三五”时期是内蒙古建设“五大基地”,构建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期,发展好现代物流业,对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内蒙古建设“草原丝绸之路”责任重大,内蒙古物流国际化发展被提出了新要求。铁路作为物流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内蒙古经济发展“新常态”,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已成为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一、内蒙古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根据我区关于加快铁路建设的部署,铁路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面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现已形成东至东北三省和京津冀、南下珠三角和西南地区、西抵新疆和俄罗斯,北接蒙古国的发达完善铁路网。同时,铁路充分发挥全天候、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等优势,在承载我国“西煤东运”重要战略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我区白货物资的运输任务,逐步呈现出以煤炭、冶金为骨干,机械、化工、农畜产品、建材全面发展的经济结构体系。
面对大宗物资运输需求乏力、白货运输物流需求强劲的市场新趋势,铁路不断创新货运模式,正在形成以内蒙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及俄蒙欧国际范围的高效物流服务网络,陆续建立沙良物流园和九原物流园。2015年10月沙良物流园正式开通,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内,与京包、包兰、呼准、呼市绕城等铁路相连,提供仓储服务、物流配送、信息服务、平台交易、餐饮住宿等多种配套设施,成为我区面向华北、辐射全国的草原丝路“桥头堡”。今年3月正式开通九原物流园,将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商贸业、铁路物流产业与地方工业发展相结合,以铁路港、公路港、无水港、仓储港为基础,形成“公海铁”多式联运体系,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有序衔接。与沙良物流园定位不同,九原物流园主要承担钢铁、金属矿石及化工产品的物流、仓储、加工业务。今年7月27日铁路正式开通中亚班列(包头至阿斯塔纳),按照“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运输方式,优先配车、装车、挂运、放行。新开通的中亚班列,严格按照铁路列车运行图规范行车,中途不解体、不变更到站,充分确保班列按时到达。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区将形成“以呼包地区物流园为中心、覆盖蒙西地区”的综合铁路物流服务网络。
二、内蒙古铁路物流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物流管理机制、全程物流服务能力、信息化处理能力和物流专业人才等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区铁路物流转型的现实瓶颈。
(一)物流管理机制僵化
尽管自2013年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后,铁路在营销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上进行了调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现代物流标准还相距甚远。一是价格机制方面,没有建立起统一并能够随行就市的市场价格变化机制,铁路部门缺乏价格自主权,营销人员缺乏主宰价格浮动的空间。二是经营机制方面,“前店”与“后厂”还没有形成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一体化管理架构,对于衔接不畅、相互掣肘的障碍未形成有效约束机制,导致物流服务效能和效率不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零敲碎打、营销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全程物流服务能力薄弱
全程物流服务能力是现代物流业得以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区铁路物流在分界口和部分特殊区段不同程度地受到通过能力制約,难以满足货主随到随运的运输要求。虽然沙良物流园和九原物流园的建设提升了铁路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但相较于全程物流服务的既定标准,我区铁路物流在流通加工、紧急配送、夜间配送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依然薄弱。
(三)信息化处理能力不强
信息化处理能力对于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效率作用巨大。一方面,铁路虽然建起了TIMS、DIMS等信息管理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仅具备运输组织管理和指挥功能。另一方面,铁路没有在互联网上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达到电子商务所要求的发展程度。虽然一些信息系统的纵向设计基本通畅,但横向联通设计存在缺陷,视频、射频技术设备配置使用不够普及和完善,部分数据共享程度不高。现有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还不足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化需要。
(四)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同样亟需一批掌握物流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不仅精通物流管理技术,熟练运用软件程序及信息技术系统,熟悉相关生产工艺流程,还要掌握企业内的供应链流程、前向的制造供应链流程以及后向的销售供应链流程。当前我区的物流服务人员在货运组织改革前多数从事传统货运工作,缺乏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知识,当经营项目拓展至全品类物流后,不恰当装卸、储存混乱、运输条件不达标等问题屡见不鲜。
三、积极推动内蒙古铁路物流发展的对策
结合当前我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从经营体制机制、信息化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区铁路物流发展。
(一)完善管理机制,夯实适应市场的工作基础
一是要形成市场化的物流价格机制。抓牢市场价格指挥棒,铁路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标准货运价格调查机制,统一调查范围、流程、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式等,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互联网经营主体、汽运司机等有偿合作,实现价格调查的全覆盖。建立统一的价格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健全市场需求调查机制和营销策略。对生产制造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并开展网格化企业物流需求普查,通过对需求方的深入调查来提前了解企业供需情况。此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公路、航空等物流市场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铁路市场营销策略并完善营销手段。三是积极拓展接取送达服务。要把货物接取送达作为我区铁路全程物流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整健全、方便快捷、集约高效的接取送达组织体系,实行铁路物流一体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通过与铁路专业运输公司合作或利用自有汽运能力等方式来提升铁路接取送达能力,以接取送达办理站为中心,进一步整合物流业务节点,制定统一的作业流程、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合理划分接取送达服务范围。
(二)推动信息化建设,强化转型发展的技术保障
一是依托专业物流网络平台。“铁路95306综合物流网络平台”是集网上营销、交易、信息交互、物资采购与招商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物流网络平台。结合我区实际,以“铁路95306综合物流网络平台”为重要载体,采用B2B、B2C、C2C和O2O模式,逐步实现“线上为线下引流、线下为线上导流”的效果,进而充分挖掘和扩大我区铁路的物流需求。二是构建铁路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实施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应用物流信息平台,强化外部物流信息交换共享。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电子数据交换、射频识别、条形码等新技术,强化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基于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全面开展集装箱、行包、接取送达、运到时限、“一口价”管理等系统的综合应用。三是强化客户服务信息支撑。推进语音、短信、邮件、微信、网站等信息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应用客服语音、短信平台,实现客服中心互联互通、多种媒体接入、客服资源统一调配使用等功能,建成一流客户服务平台。完善和应用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客户信息共享,为拓展定制化服务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三)壮大人才队伍,凝聚物流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引进物流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充分与市场对接,改变传统人员分配方式,多吸收引进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有一定物流经验、熟悉物流管理技术、能熟练操作现代化设备、充满朝气的年轻力量。采用理論教学与模拟实际相融合的培训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铁路职工基本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提高物流服务技能和水平。通过师带徒、结成互助小组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营造同学习共营销的良好氛围,以团队发展促进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物流市场开发和综合评价指标考核体系,强化对物流服务过程监督和经营结果考核。健全完善以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第三方评价及内部检查为核心的物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加强日常检查考核,重点加强对接取送达、运到时限分析考核。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原则,研究建立营销考核和激励政策,将营销业绩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实行作业量和贡献度考核奖励,调动职工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铁路部门应以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为主题,统筹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经营领域先进典型和优秀品牌的宣传,发挥“国通党员营销服务队”、“淑芳营销团队”等典型品牌的作用,引领职工见贤思齐,万众一心。
项目基金: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15NMHZKT016】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党校)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