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分析报告(上)

2017-04-17 01:27文中国互联网协会蚂蚁金服研究院
互联网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指标体系指标

□ 文中国互联网协会 蚂蚁金服研究院

“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分析报告(上)

□ 文中国互联网协会 蚂蚁金服研究院

一、“互联网+”社会发展指数概述

(一) “互联网+”发展的背景

在我国,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快速创新,进入集成突破新阶段,并加速向工业领域融合渗透。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产品的需求趋向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化,对原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国际上,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亟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工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成为关键领域。以互联网融合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在各国取得广泛共识,各国纷纷提出重振实体经济的战略。在新需求和新技术的共同驱动下,以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变革悄然来临。中国经济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点的新常态。为了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政策和指导意见。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4日,国务院进一步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益民服务和便捷交通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并就做好保障支撑进行了部署。这是“互联网+”首次被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表明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在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 编制“互联网+”发展指数的目的意义

“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布一年多来,在全国形成“互联网+”的热潮,各地方、各部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规划;各行业、各企业也开展了一系列革故鼎新的创新实践。为推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深入,有必要对各地“互联网+”发展的情况进行评估,以指导和推进“互联网+”的实施。

基于“互联网+”行动计划框架,建立“互联网+”评价体系,编制“互联网+”发展指数,有助于评估各地区“互联网+”行动计划政策实施效果,凝聚共识,明确重点,摸清现状,引导方向,面向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城市,打造“互联网+”发展的样板,为各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互联网+”实践提供参考。

二、“互联网+”理论体系

(一)“互联网+”概念界定

“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将“互联网+”概念界定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图1 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理论体系框架图

因此,“互联网+”的本质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

(二)“互联网+”行动计划理论体系

为了量化衡量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政策落实成效,我们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部署的11个重点行动按照“基础支撑、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图1)

基础支撑是指网络设施和产业基础得到有效巩固加强,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人工智能等技术及其强化创业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发展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是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高效物流、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经济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

而社会服务维度是指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益民服务和便捷交通)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公众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我们认为,“技术、产业和服务”这三个维度较为全面地覆盖了“互联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演进的路径,同时清晰地划分“互联网+”的产业链条。

(三)“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定位

《指导意见》共提出了11项具体行动安排,这11项具体行动安排既包括经济领域,也涵盖了社会服务领域。本次编制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研究的对象就是《指导意见》中涉及的社会服务领域,主要反映城市在“互联网+益民服务”和“互联网+便捷交通服务”2个行动计划的实现程度。本指数通过大数据反映城市中用户对公共服务部门、互联网公司以及线上线下商户共同提供各类在线社会服务的整体使用情况,为政策制定者、行业组织和城市“互联网+”执行部门提供一个观察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相关服务水平和查缺补漏的量化工具。

三、“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一)总体思想

“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紧扣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及《指导意见》中关于提高社会服务便捷普惠的目的,出发点即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升服务水平。

“互联网+”社会服务与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一脉相承。居民通过政务服务、医疗、教育、公交出行、生活等方方面面感知社会服务的脉动与进步;而本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衡量城市的“互联网+”建设,是否让居民共享了更多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是否让居民“用更少的时间来等待、用更多的时间来生活”,是否让居民有“获得感”。

(二)构建原则

1、同时考虑业务广度、深度和活跃度

“互联网+”指标体系应该是基于“互联网+”内涵、特征的综合概括,构建的每一个指标和每一个维度都应该是反映“互联网+”这一总体视角。因此,“互联网+”指数的编制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力求每个维度和指标都能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相互配合中比较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互联网+”的内涵和特征。

“互联网+”概念的本质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也从扩散广度、应用活跃度和使用深度来反映。

广度指标主要从地区各“互联网+”业务接入服务种类数、发布信息数、用户覆盖广度来衡量,由于不同地区本身人口规模存在较大差异,为使各地区广度指标横向可比,需平减各地区人口规模(常住人口数)本身的影响,因此广度指标采用用户覆盖率来衡量。深度指标主要从用户使用某业务的人均支付金额来衡量,该指标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用户对“互联网+”业务的信任度和接受度,同样为了平减不同城市用户规模的影响,需采用平均指标。活跃度指标则主要衡量用户使用业务的频次和活跃天数,也采用人均频次或月活跃天数来平减规模因素的影响。

近年,“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可谓是热门词语;当下,也正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之中;于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涵义,似乎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或扩展而已。但事实并非全部如此,因为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涵义与一般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确有相似或相近之处,但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实施也有特定的要求。那么,何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实施“城乡文化一体化”的要求又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2、兼顾纵向和横向可比性

不同时间同一区域以及不同区域同一时间的“互联网+”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因此,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互联网+”指数应满足同时具有横向(跨地区)可比和纵向(跨时间)可比的条件。

同一地区在不同年份的“互联网+”发展状况会有所变化,不同地区在同一年份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政策和制度的不同,在“互联网+”表现上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互联网+”指标的构建及指数的设计既要保证同一地区的“互联网+”状况在不同年份上的纵向可比,也要保证同一时点上不同省份或地区的横向可比。以上广度指标、深度指标和活跃度指标的处理方式(平减规模因素)已保证指标层面各地区横向可比。同时,在指数方法设计时也需采用合适无量纲化方法及选择合适参数和基准期来确保纵向可比。

3、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方法的完整性

构建“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的数据来源必须可靠、真实,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准确性和连续性,还要满足计算方法符合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保证评价结果的相对客观性。本项目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支付宝城市服务及口碑等实际业务沉淀的广普多维、实时鲜活的大数据。2015年支付宝推出了“城市服务”入口,包括政务办事、车主服务、医疗服务、充值缴费、交通出行、气象环保、文化生活等在内的9大类58种不同类别的社会服务。目前支付宝“城市服务”已与350多个城市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等社会服务领域开展合作,服务超过1.5亿人,业务沉淀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连续性特征,符合“互联网+”指数对数据源的需要。

4、考虑指标体系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

此外,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的不断发展,其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范围将越来越广,未来还将出现更多“互联网+”社会服务新形态,相应的“互联网+”指标体系及业务板块也需保持开放性和可拓展性,在保证指数稳定性的前提下,适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互联网+”的时效性和客观性。

(三)指标体系

图2 “互联网+”指标体系框架图

“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定位为反映各城市实施“互联网+”社会服务相关行动计划的发展程度与实施效果。而行动计划中与社会服务相关的重点行动为“互联网+”益民服务和“互联网+”便捷交通两项。

“互联网+”益民服务,主要是针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出部署,包括政务、便民、医疗、教育等方面。实施“互联网+”益民服务行动的目的,是让老百姓通过互联网享受到便捷、高效、高质量、个性化的社会服务。

“互联网+”便捷交通是指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实现供需双方信息高效精准对接,形成以互联网为信息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交通运输服务,为公众带来全方位的出行便利和高效的客货组织,强调多元化的服务和优质服务的获得感。

本指数指标体系框架依据“互联网+”行动计划理论体系,结合支付宝城市服务及口碑等业务项,按照益民服务和便捷交通进行展开。下表1反映了城市服务业务项与“互联网+”益民服务及“互联网+”便捷交通的对应关系。

1、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由表1的对应关系,最终构建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指标体系框架图如图2所示。

2、各维度指标口径

以下是按照图2的指标体系框架图细化各维度的具体指标及其计算口径。

(1)政务新媒体业务指标口径

政务新媒体主要是指政府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响应速度,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一方面通过政府发布接入服务种类和发布信息来衡量,另一方面衡量居民使用政府服务公众号和生活号的用户覆盖率、活跃用户占比和活跃天数来反映,如表2所示。其他业务板块指标口径分别见表3至表6。

(2)公共服务业务指标口径

见表3。

(3)在线医疗和新型教育指标口径

见表4。

(4)便民服务新业态指标口径

见表5。

表1 “互联网+”社会服务理论体系与城市服务相应业务对照表

表2 政务新媒体指标口径

表3 公共服务类指标口径

(5)“互联网+”便捷交通指标口径见表6。

3、“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体系

基于以上指标体系框架及具体指标,最终可得出如图3所示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体系。总体而言,该指数体系共包含三个层次,各层次指数系列具体如下:

一级指数2个:“互联网+”益民服务指数和“互联网+”便捷交通指数。

表4 在线医疗和新型教育指标口径

表5 便民服务新业态指标口径

表6 “互联网+”便捷交通指标口径

图3 “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体系图

二级指数6个:“互联网+”益民服务指数分为政府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在线医疗新模式、新型教育服务和便民服务新业态4个二级指数;“互联网+”便捷交通又分为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和大数据交通治理2个二级指数。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指标体系指标
北京市:印发实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