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旭东
博鳌为亚洲自由贸易再蓄力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旭东
博鳌亚洲论坛旗帜鲜明地推进经济全球化方向,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为亚太地区自由贸易以及各国务实合作蓄力,更为区域交流合作不断创造出新的亮点。
2017年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开幕式
每年的3月,从北京到海南,都会形成一道独特的政策连线。3月上旬的“两会”,作为中国年度性的治国理政综合性平台,是大政方针汇聚的国是论坛。紧随其后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则成为阐释和宣扬中国政策理念,聚焦亚洲合作的多边性舞台。一北一南,跨越的不仅是中国的版图,更是从中国倡议构想到亚太务实合作的转变。
经过16载的不断发展,今日的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了兼具亚洲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综合性论坛,吸引全球的瞩目。这样一个多边性的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推动亚洲合作、提振区域一体化信心、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面对当今世界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以及自由开放的贸易体系遭遇各种政治阻力的局面,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以“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为主题,体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关注。博鳌亚洲论坛旗帜鲜明地推进经济全球化方向,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为亚太地区自由贸易以及各国务实合作蓄力,更为区域交流合作不断创造出新的亮点。
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的思潮涌动。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曾经就经济全球化问题发表过系统性的看法和主张,为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尤其为推动全球共同繁荣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经济全球化,既要认清其价值和贡献,也不能回避其弊端和风险,关键在于如何推动其向着更平衡优质的方向发展。
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为过去几十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世界各国都因此机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在于增长的不平衡性和发展的阶段性差异。
目前世界各国所遭遇的众多挑战,不应该将责任简单归咎于全球化,更不应该片面指责自由贸易。相反,应进一步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推动贸易投资更加自由化与便利化,为增长寻找到新的动力,利用产业和信息革命谋求新的发展机遇,以改革来促进新的增长与合作,从而找到各种矛盾的解决之策。
在2017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有这样一段引人注目的表述:“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相较于前几年的报告,这一次将“反对保护主义”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等内容明确写入了中国的国家级政策文件,将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发表的演讲中的主旨内容进行浓缩和固化,体现出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立场。
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经济全球化共同开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来自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1700余位政、商、学界代表出席开幕式并聆听了这一重要演讲。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举行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
在演讲中,张高丽副总理对经济全球化与亚洲发展道路的关系,做出了深入的总结。他指出:“亚洲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亚洲奇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亚洲机遇;走出一条亚洲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积累了亚洲经验。”可以说,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或者说如果亚洲国家没有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那么如今亚洲呈现出的繁荣发展态势就不可能存在,亚洲的发展之路势必更加曲折难测,更难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形成赶超局面。就亚洲而言,应当承认经济全球化是利大于弊的。
对于未来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实现更好的发展,张高丽副总理给出了五个关键词,分别是:“和平、创新、开放、共享、公正”。具体来说:
首先,要想实现共同发展,必须要有和平的环境作为保证,这既是长久以来国际关系历史的经验,人类在这方面也有着惨烈的教训。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安全观,就是要同亚洲各国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环境,为共同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要想走出发展的新路就必须依赖创新。在这一点上,国际社会已经累积了相当程度的共识,尤其是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上,与会各方都强调要通过创新创造增长的动力,通过改革激发经济的活力,建设一个创新型的世界经济,为全球复苏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再有,要实现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原则。固步自封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有广阔空间。要构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网络,开放是必经之路,以此为基础推动建设利益共享的价值链和利益融合的广阔市场。
再次,要发展必须注意利益的共享性。当今全球化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就在于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也激化了各种政治思潮和抗议声浪。为此,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致力方向应该是包容性和普惠性的全球均衡发展体系。
最后,要推动发展还必须注重公正。近年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呈现出一定的改革进展,但仍然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包括贸易和金融在内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将是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强有力保障。
2017年即将召开的十九大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也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将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水平,提高中国综合竞争力。
客观地说,在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之前,全球自由贸易的前景并不乐观。在德国举行的G20财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方围绕联合声明的措辞进行了反复磋商,最终因美国的强烈反对,未能如往届会议一样,写入“反对保护主义”的内容,体现出对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出现动摇。在有关难民、汇率、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上,联合声明同样反映出明显的分歧。
在会后的记者会上,美国财政部长努钦再次强调所谓“自由且公正贸易的重要性”,而担任主席国的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认为关于贸易的讨论非常复杂,磋商陷入了僵局。中国财政部长肖捷则坚定主张:“G20的成员国应促进全球化的贸易和投资,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另外,根据西方媒体的报道,美国政府目前正在酝酿发布新的行政命令,重新审视美国目前14份自由贸易协定,并且重新评估美国的政府采购政策以扶持本国企业。这进一步造成了国际社会对于全球自由贸易前景的担忧。
在抵御保护主义面前,在引领亚洲经济发展面前,在提供合作机遇面前,中国不曾也不会退缩。对此,中国的作为,体现在自身增长巩固的信心、持续开放激发的活力以及务实合作带来的联动效应。
对于已经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中国领导人对未来经济走势充满信心。就经济增速来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实现了预期目标,同时对全球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尤为关注的就业方面,甚至超出了预期目标。整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呈现出了“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整体态势,新的技术、产业和业态蓬勃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泛南海地区共同发展:新形势下的机遇与合作”分论坛
2017年即将召开的十九大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也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将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水平,提高中国综合竞争力。通过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和增长质量都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也力求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亚洲各国来说,可能更为关心的是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这也是中国领导人经常借助双边和多边渠道向国际社会介绍和阐释的重点内容。作为基本的国策,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努力营造公平、透明、规范和诚信的营商环境。
经过近年来持续加大力度的改革,目前95%以上的新设外资企业不再需要审批、只需备案。张高丽副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对中外企业家表示,中国正在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将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在不断为外商提供利好消息的同时,中国也对外商企业有更高的期许,尤其是希望外商优化投资方向,积极参与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生态环境治理、欠发达地区等投资力度;提高投资质量,对接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在华研发合作,加大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使用力度;实现互利共赢,遵守中国法律法规,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向全世界传播正能量,提振市场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努力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惠及沿线各国,为亚洲的繁荣发展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贡献。
在201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李克强总理同来自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5国的领导人共同启动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转眼之间,随着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进行,澜湄合作机制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尽管才诞生了一年,澜湄合作已展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成为了亚洲多边合作中的突出亮点。
如今的澜湄合作成果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第一,完善机制建设、构建合作框架。在一年的时间里,澜湄合作确立了多层次的合作框架,包括领导人会议、外长会、高官会和工作组会。在一年的时间里,已经举行1次领导人会议、2次外长会、4次高官会和5次外交工作组会。
第二,推进务实合作,夯实合作基础。澜湄机制以“务实合作、项目为本”为标志,借助各国地缘相邻、经济互补的特点,大力推动各种务实合作。例如,各方围绕热带病的风险评估以及监测预警进行协作,推动红十字会社会卫生的发展;借鉴中国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建立扶贫试点,提升各国的减贫能力;推动整个区域的流域包括水文、森林、生态监管和养护方面的合作。
第三,打造联动网络,注入强劲动力。在这方面,互联互通的建设已经成为旗帜,尤其是中老、中泰铁路的建设,以及泛亚铁路的升级规划等。此外,各国还围绕河道整治、港口升级等进行合作,并联合建立空间信息合作交流中心等平台。
第四,提供金融支撑,保障合作开展。在2016年举行的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上,中方提出设立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提供3亿美元支持六国提出的中小型项目合作,目前已经正式进入到项目申请的阶段,各国的项目申报非常踊跃。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人民币优惠贷款框架和美元信贷额度等倡议也在逐步落实之中。
第五,深耕民心交流,厚植澜湄文化。2016年整个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普遍遭遇了严重的干旱,中国在自身旱情严重、用水困难的情况下,为了照顾下游流域各国的实际需求,通过开闸放水,向相关国家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不仅解了各国“燃眉之急”,更体现出中国对澜湄流域各国的真挚情谊,也赢得了各国的由衷感谢。此外,中国还开展了“湄公河光明行动”,为老挝、柬埔寨、缅甸的6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让这些民众迎来了崭新的生活。中国还通过提供奖学金、培训机会等,进一步拉近同相关各国各层级、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密切人员往来,深化人民友好情谊。为了与新媒体有效对接,还设立了昵称为“蓝莓”的微信公众号,吸引各国民众的关注和支持。
总体上看,澜湄合作形成了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往来三大支柱。构筑的五大优先合作领域则包括: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以及农业和减贫。2016年确立的45个早期收获项目或倡议,已经有半数完成或正在实施,预计2017年内全部完成。各优先领域的联合工作组在稳步筹建之中,融资支持全面展开,彰显出了“澜湄速度”或“澜湄效率”,也印证了王毅外长所说的:“澜湄合作不做高大上的‘清谈馆’,要做接地气的‘推土机’。”
总之,澜湄合作体现出中国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反映了中国正确的义利观,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对于南南合作的有益探索,同时成为中国同东盟合作机制的良好补充。
对于新的一年澜湄合作如何开展,路线图已经划定。继北京设立了澜湄合作首个秘书处之后,其他5国也将陆续成立秘书处或协调机构,从架构和机制上进一步完善。2017年上半年,建成优先领域的联合工作组并投入运作,在下半年召开第三次外长会,在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召开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为澜湄合作未来5年拟定好行动计划,并提出第二批的合作项目。
可以说,中国对于澜湄合作是高度重视的,并且提出了打造“澜湄合作”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口号,这将成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一块“金字招牌”,对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将会起到强有力的推动效应。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周边外交的部分,有了颇具新意的表述:“着力营造睦邻互信、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它反映出中国对于亚洲区域合作的一种指向,希望以睦邻互信来形成和平稳定的环境,以共同发展来实现整体繁荣,而这既是包括澜湄机制在内的亚洲多边合作各种平台的目标,也是博鳌亚洲论坛的宗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