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兰云
一次荡涤灵魂的采访
■翟兰云
阿坝,藏语念作 “尔尕 (读gǎ)”,据说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下称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幅员8.42万平方公里,下辖13个县 (市),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中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今年7月下旬,记者有幸前往这个充满神奇与神秘的地方采访当地检察机关刑事司法救助情况,既兴奋又惶恐。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一睹其芳容,惶恐的是,那里山路十八弯,且正值雨季,塌方泥石流时有发生。怀着复杂心情,记者开始了阿坝之行。
果不其然,刚到阿坝州州府马尔康,州检察院检察长邓鹏接受采访时聊到的一件事,就给了记者一个下马威。他说就在前不久,该州住建局某副局长下基层途中,在梭磨河大峡谷被飞石砸伤,手、脚粉碎性骨折,衣服兜内的手机被砸弯,现在还坐在轮椅上,需进一步手术。 “是手机给他挡了祸,否则,他可能就没命了!”邓鹏的话让我后背发凉,想起临行前报社副总编辑魏星签批记者的出差审批报告后一再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看来此话并非虚言。
第二天吃过早饭,记者就踏上了基层检察院采访之旅,第一站是壤塘县。汽车穿梭在山谷中,时常会遇到胳膊肘似的转弯,一路颠簸,下午1点多才到达目的地。壤塘县城海拔3285米,爬楼梯时,记者感觉有些气短,行动速度开始放慢。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当地检察干警时常会加班加点,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采访中,该院检察长陈宝全说,刑事司法救助彰显检察人文关怀,传递党的温暖。为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该院制定了 《司法救助实施办法 (试行)》,明确了开展司法救助的目标、原则、救助细则等,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救助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规定由院控申科牵头,公诉、侦查监督等部门配合,提供合适案源,主管副检察长把关,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让每一分救助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两天,该院刚刚办结一件司法救助案件,2万元救助金已打入未成年被害人的账户,被害人由此放弃辍学外出打工的念头,继续完成学业。
采访期间,记者有幸见到了在壤塘县海拔4000余米的查卡村挂职第一书记的州院干警高瑞涛。挂职近两年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外界爱心人士介绍藏区教育现状,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刘哲昕爱心团队介绍到壤塘县,并义务担任爱心团队壤塘地区组长。目前,壤塘县12个学校200名贫困学生受到了该爱心团队的资助,助学金金额达到40万元,每生每年2000元爱心助学金,直至其大学毕业,实现了他“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的理念。
壤塘县距离第二站的采访地阿坝县167公里,但汽车足足爬行了五六个小时,是这次采访过程中最难走的一段路程。一是因为是土路、路窄,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河流,且恰逢修路;二是因为在高原上不仅人有高原反应,汽车也有高原反应,由于氧气含量低,汽油燃烧不充分,烟灰堵住气缸,加不上油,只能停下来等汽油挥发掉,再启动继续前行。一路上走走停停、颠颠簸簸,每当会车或者前面有车,就会尘土飞扬,不见天日。到了阿坝县,记者几乎要散架,但见到在相对开阔的盆地中的阿坝县城,不禁又兴奋起来。只见穿城而过的阿曲河弯弯曲曲像条玉带、四周的青山起伏连绵、五颜六色的经幡随风飘扬、洁白的云朵在瓦蓝的天空中轻轻飘动,长长的阿坝县城就像一幅打开的卷轴画,层次丰富、色彩斑斓。
阿坝县位于阿坝州西北部,川、甘、青三省交汇处,县城海拔3290米,藏、羌、回、汉等民族和谐聚居于此,境内寺庙众多,仅县城数十里范围内就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苯派各大寺院,是阿坝州的缩影。采访时,检察长赵品安介绍,该院共有政法编制31人,目前在职干警只有21人,其中休产假、怀孕、外单位借调的5人,即将退休的3人。院内15个内设机构,一人科室、两人科室很多,因为人手紧张,干警均为ABC岗或是ABD岗,只要有案子他这个检察长必须上。并且,由于工作需要,每年春节该院只有三分之一的干警能回家过年,其余三分之二干警要在单位值守。
赵品安的话,在记者接下来的采访中体会越来越深。在阿坝州检察系统 (或许其他系统也是如此),每个基层检察院都是一人多岗,甚至有ABCDE岗。对于这种情况,干警们习以为常,不用考核、不用督促,都觉得应分应当的就该如此工作。金川县检察院公诉科检察官廖学姚对记者说,她的A岗是公诉检察官,入额后每年轮案三四十件,没有辅助、没有内勤,从办案到装订卷宗都是自己做;B岗是负责部分外宣,包括写作报刊稿件和管理微博;C岗是派驻检察室工作,要不定期到乡镇搜集职务犯罪线索,搞预防讲座;D岗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每年案件虽不多,但调研信息任务较重;E岗是依法治县工作,还有专项检察工作。 “我院公诉科就科长和我两人,都身兼检察官、辅助、书记员和内勤等职。有时候我出庭没有书记员,副检察长也会出庭给我当书记员。”说完她笑笑接着说, “平时上班都不苦,每次外出办案才是最辛苦的,远牧区要驱车几百公里,到了乡镇政府还要走山路,好的话有拖拉机坐。”
廖学姚的话使记者回忆起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检察官办案的情形。记者了解到,廖学姚的公诉工作拿过四川省公诉竞赛优秀奖;文章时常被 《检察日报》刊用,今年3月23日本报头版头条发表的追记四川省红原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泽东 (去年12月16日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9岁)的文章 《他用双语搭起检民连心桥》,就是她主笔的。即使成绩如此,她还一再表示: “岗位多了好是好,挺锻炼人,但感觉每一项工作都没做好,专业化程度比内地低得多。”
接下来在海拔3600余米的红原县检察院采访时,检察长周德淳带领记者走进了泽东副检察长的办公室。办公室的摆设简单朴素,办公桌上放着他最后使用的手机,好像主人随时都会回来办公。睹物思人,记者想起州院检察长邓鹏介绍他的三件小事:一是周德淳到任后发现他身体不好,催他去看病,他说 “你刚来还不清楚院里的情况,我怎么能甩手就走呢”;二是老婆下岗后,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其谋份好工作,直到去世,他老婆还在一个私人旅馆当服务员;三是在他住院期间,州院办理的一个案件需要藏语翻译,主管副检察长刘志武给他打电话,他二话没说,就前往办案点,20多天后案件办结,才回医院接着治疗,但10天后就去世了。对此,刘志武很是愧疚,一再说当时根本不知道他在住院治病!
松潘县检察院检察长何沂与泽东是同学。在红原采访其间,恰巧赶上何沂带领全院干警利用周末时间到该院交流经验 (周德淳原来是松潘县检察院副检察长,两个院人都不多,为了互相取长补短,两个邻县院每年交流一次)。何沂红着眼圈对记者说:“我与泽东关系最好,每次我到红原来,都会打电话给他;他每次去我工作或者生活的地方,也会打电话给我。我最了解他,他从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不会自己去求人。他老婆下岗期间,他曾利用业余时间开出租挣钱贴补家用;到州府马尔康出差,为节省开支,曾借住在我的办公室 (他当时在马尔康县检察院工作)。”
记者虽然没有见过泽东副检察长,但通过两位检察长的简单介绍,一个鲜活的高原检察人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那么生动、那么丰满!
在阿坝州,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全年只有两个季节,第一个季节是冬季,第二个季节是大约在冬季。很多高海拔地方,9月份就开始下雪;有的地方,6月份也会下起鹅毛大雪。全年只有七八月份气候最好,但早晚温差很大,中午艳阳高照时,穿短袖还觉得热,太阳落山后,温度急剧下降,穿羽绒服也不觉得热;其余时间,就是漫长的冬季,气温很低,多在零下二三十度,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低海拔地区的一半。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记者采访的每个检察院,干警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精气神儿,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海拔3500米的若尔盖县检察院,年轻的检察长李玉梅带着一帮年轻干警风风火火地工作。从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出是在高寒缺氧地区工作:副检察长张咏梅已过转非年龄 (科级干部到一定年龄因高原病,不再担任实职,转为非领导干部,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治病),但仍然坚守在办案一线;藏汉双语翻译科四朵金花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担任着全院案子的翻译工作 (藏区案件当事人绝大部分不能用汉语正常交流,为确保其诉讼权益,须提供藏语翻译),以及院领导与干警在服务党委中心工作中所需的翻译工作。其中,两会其间,藏汉双语翻译科科长兼内勤郎满塔,还要负责每年该县两会期间检察工作报告的文字翻译和同声传译工作。同时,只要州院和成都市及附近县 (市)兄弟检察院需要,她们还要抽时间为其办理的需要藏汉双语翻译的案件提供翻译工作。
红原县检察院反贪局长乔伟,手术后刚上班不久,40多岁的他嘴唇黑紫、面色昏暗。但他生性达观,调侃地告诉记者,别人问他为什么嘴唇是紫黑色的,他总戏称是涂了紫黑色唇膏。
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高原各个基层检察院不仅刑事司法救助工作亮点纷呈:积极寻找案源,本院公诉、侦查监督部门积极配合提供,主动从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寻找,注重从下访、寻访工作中了解,并后续监督跟进;而且其他工作也各具特色:今年,阿坝县检察院主动发现线索,查办了阿坝州发改委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兼任阿坝九寨沟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 (资金是国家投资)董事长刘某受贿案件;松潘县检察院积极适应改革要求,探索庭审实质化双语示范庭 (还将示范庭录像带给红原县检察院);若尔盖县检察院依托 “两法衔接”平台和派出检察室积极发现毁坏环境案件线索,发出检察建议,保护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
这次采访,记者不仅欣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而且体味稀薄的空气、浑然的虔诚,还感受了高原检察人的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无异于一次荡涤灵魂的采访。这次经历将会终生滋养记者的心灵,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理论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