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坚持问题导向 立足改革创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大发展
■刘明
我省地处祖国东北部,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全省现有少数民族成分54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37万,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6%。当前,全省民族工作战线深感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使命重大、责任重大,决心以省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自觉把民族工作融入到工作大局,引领全省民族宗教工作战线干部,围绕省党代会精神聚焦发力,努力破解民族工作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推动民族工作全面开展。把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民族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准确把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精神实质,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把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准确把握省党代会报告的鲜明主题,充分理解过去五年的巨大成就和经验启示,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创新,确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准确把握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奋力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助推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准确把握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少数民族群众;准确把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从严从实加强党的建设,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推动作风整顿工作深入开展;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入推进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关于在新时期推动全省民族工作的意见》的落实监督检查。
二是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核心,推动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密结合我省实际,扎扎实实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在推进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学校、宗教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爱民固边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解决创建活动中遇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挖掘、培育、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形成阵地化、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规范化水平,继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评比活动,重点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把相关资源向已命名的示范点倾斜,力争把示范典型建成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有力支撑点和榜样力量。要扩大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知晓面,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运用社会传播面广、群众易接受的宣传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全民重视、全民动员、全民支持的民族团结舆论氛围;扩大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参与面,突出创建活动的时代性、人民性,推动创建活动的内容、理念、形式、方法更加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扩大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影响面,活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形式,坚持民族化、通俗化、形象化,确定特色鲜明、具体可行的宣传主题、示范典型,增强感染力,利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喜爱的方式阐释和宣传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宣传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要妥善处置民族领域突发事件,建立完善各地各部门密切联系、互为策应、资源共享、工作协同的维稳网络,共同营造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是以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打牢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针对我省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一实际,继续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即抓贫困民族地区脱贫和人口较少民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两个重点,推动全省民族地区按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全力打赢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加快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把项目建设组织好,把脱贫攻坚落实好,确保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组织开展民族乡村致富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致富能力。编制实施好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规划,在科学制定实施规划的基础上,针对我省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多集中于中西部的实际状况,以落实规划为重点,以转变发展理念为核心,以推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转变为手段,把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完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壮大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民族地区综合实力。不断加快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以抓好特色村镇为带动,推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加速发展。针对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群众收入较为单一,增收致富的基础不牢等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项目,切实推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确保我省少数民族地区与全省其他地区一起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四是以推动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手段,切实保障少数民族民生事业。结合我省民族文化特点,继续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创新性保护工作,以民族服饰创新、民族手工艺品传承、民族语言保护为突破口,保护、传承和发扬好我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深入挖掘具有我省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民族传统文化要素与民族旅游资源要素,大力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增大投入,加大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化骨干力量的培养工作,力争每个世居少数民族都要培养出3~5个文化骨干人才。加大我省民族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和现代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对我省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审美意识进行深入研究,在优化整合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索运用产业经营模式的多元化手段,打造充分彰显我省少数民族独有民族文化符号和富有龙江特色的民族服饰,力争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民族文化资本和龙江文化形象。推动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实现稳步提升,重点支持少数民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动民族职业教育。大力改善少数民族卫生状况,进一步提高全省民族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障能力。
五是以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为方向,进一步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快完善民族法规体系,修订完善《黑龙江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重要民族法规。创新开展全省城市民族工作,围绕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这一重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进一步完善依托清真寺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试点,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双向对接,抓好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加强社区网格化,动员各方力量,探索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网络,推动跨地区、跨部门合作,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共同营造有利于城市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那些急需办、又有能力办的民族地区民生事业办实办好办出成效。
六是以强化党的领导为保障,充分发挥民族工作干部能动性。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作风整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推动民族工作队伍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更加有力。不断加强民族工作部门自身建设,切实做到坚定清醒有作为、团结廉洁有实绩。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民族工作队伍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坚定不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认真做好当前工作,要继续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强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黑龙江省宗教事务管理局长)
责任编辑/赵嘉宾zhaojiabin@fendzazh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