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铁军 李俊宇
现代农业的希望之路
——肇源县整合涉农资金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的调查与思考
谢铁军 李俊宇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放大涉农资金整合成果,激发新型农业主体内生动力,解决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大课题。肇源县作为改革试验重点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新鲜案例。
在推进改革试验过程中,肇源县委县政府以充分调研为基础,遵循推进城乡一体化构想,借鉴发达地区建设现代城市综合服务体的思路,从提供综合性、全过程、序列化服务入手,规划建设12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突出综合性、多功能、配套化、全链条、广覆盖特点,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以服务为核心,以满足农民群众生产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为目的,搭建“政府服务职能、农民现实需要、市场多重要素”高效配置的载体,创造现代农业新型服务业态。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坚持科学规划,注重服务的综合性和功能性,依据产业特点设计服务功能,根据服务能力确定服务半径,瞄准发展需要规划建设项目。建什么项目、建多大规模,都有基础数据做依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做到规划一处、建成一处、发挥作用一处。
二是突出科学布局。充分考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之间的功能互补和相互关联,注重整体性和覆盖面。全县规划设计了4处区域水田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每处核心服务面积10万亩左右,辐射周边10万亩左右,全县92万亩水田基本实现全覆盖,构筑了松花江嫩江沿岸水田智能化产业带,全县初步建立了“种养兼顾、水旱田全覆盖”的服务格局。
三是突出打造特色。坚持发挥优势,各具特色发展。古恰镇哈友区域旱田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依托肇源县全国红高粱批发市场这个品牌优势,重点服务高粱生产,建设4万亩优质高粱种植基地,引入优质高粱品种,统一种植技术,实行统购统销,使红高粱种植成为稳定的富民产业。
四是突出机制创新。建立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的资产管理机制,凡国家投入形成的资产,直接确定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期无偿管理使用。按照国家规定,应量化到受益群众部分的投入,通过降低服务收费标准等方式,返补给受益区域农民。建立人才集中配套的科技推广服务机制,整合科技力量,根据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需要,指定科技人员开展服务,由受益主体为科技人员服务情况打分,政府根据打分情况给予科技人员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受益主体享受服务并监督,实现政府、科技人员、经营主体共赢。
五是突出合力推进。主要领导同志靠前指挥,有关部门主动参战,社会各界大力声援,形成齐抓共建氛围。特别是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群众,不仅举双手赞同,而且奋勇当先,表现出空前的建设热情。古恰孟克里现代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8000亩,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机械化,新上了粮食烘干塔,大面积实施土地托管。调研期间,该合作社理事长一再要求将其尽早纳入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以推动合作社发展迈上新台阶。
肇源县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蓬勃兴起,紧扣现代农业发展主题,是两大平原改革试验的结晶。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肇源县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探索新路径,创造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难题。
破解瓶颈之一: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应该干什么?
肇源县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着力探索“政府服务搭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主角唱戏”的路子。注重确定政府服务职能,列出服务清单,确保服务内容具体化;注重摸清农民服务需求,坚持问需于民;注重围绕服务决策,建立农业生产数据库和农村要素资料库,依据大信息大数据决策;注重聚集社会服务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和科技企业合作建设产业基地;注重突出服务重点,集中解决搭建信息平台、科技平台、优质服务资源平台、市场交易平台、培训平台等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到,也办不好的事情。通过卓有成效的服务,做到政府的“有型之手”到位不越位。在加强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的主导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建设主体、经营主体、管理主体。
破解瓶颈之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量投资,钱从哪里来?肇源县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着力探索“财政资金引导、吸引各方面增加投资、主打组合拳、实现多元投入”的路子。为筹措建设资金,他们打出了三套“组合拳”。首先是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的“组合拳”。两年来,肇源县累计整合农田水利、农业开发、高产创建等各类项目资金2.88亿元,围绕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覆盖区域,重点投向灌区治理、土地平整、节水灌溉、新型农机、水稻催芽等领域,健全了服务功能,形成了综合服务能力。其次是撬动金融资本重点投入的“组合拳”。县财政向市农业担保公司注资1000万元,由该公司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1亿元的担保贷款规模。在全省率先设立县乡两级金融办,大胆突破农村物权限制,与农行战略合作,试点直接将农户承包合同作为抵押依据。试点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已为3个区域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及其覆盖的90多户种植大户,办理此类担保贴息贷款6000多万元,被省金融办纳入全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单位。组建肇源县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农村物权保障贷款试点,正在逐步探索推出林权、草原承包权等新型抵押贷款产品。第三是吸引民间资金聚焦投入的“组合拳”。县财政补贴300万元,争取市级补贴300万元,以水田区域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为重点,吸引农民投入1800多万元,购买插秧机近1000台,推动水田插秧环节机械化实现了质的飞跃。
破解瓶颈之三:努力为农民服务,应主推什么载体?肇源县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着力探索“服务功能有效整合、服务要素加速集聚、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新型服务业态”的路子。在服务农民上,做到了“三个一”,即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贸工农、农科教“一条龙”服务,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站式”落实,生产力发展服务与生产关系完善服务“一体化”推进,积极发挥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在农民信息交流、农业要素集聚、区域农业生产调度、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金融保险创新、农产品展示、现代农业引领八个方面的作用。四方山区域水田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建设内容包括400吨水稻智能化催芽、农机服务中心、标准化水稻育苗小区、倍丰测土配方服务中心、大庆水稻育种研发中心、玻璃幕墙育秧温室和“三农”综合服务中心,这些服务要素的优化组合,可以满足该区域15万亩水田生产服务需要,农民不用再多处奔波、多头寻找服务。新站大泡底水田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农民冬季与种业公司在这里对接购种,春季直接在催芽车间育出优质芽种,并进入标准化育苗小区育苗,区域内农民享受免费科技培训,一些农民还订购了整地、插秧、防病、收获和销售服务。以上这些农民繁杂的分散需求和对接难题,在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里得到集中解决,使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变成了现实。
破解瓶颈之四:激发内生动力,突破点应选在哪里?肇源县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着力探索“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头羊和主力军作用,激发内生动力”的路子。突出发挥龙头企业经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村各类“能人”三个群体的作用,由其作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的领办人或经营者。启动实施重点培育工程,已培育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法人12名,培养生产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198户,认定职业农民763户,纳入重点管理的专业合作社29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2家。落实扶持政策,分别给予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法人、生产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职业农民200万元、30万元、10万元贴息贷款授信。创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不仅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孵化器,而且为其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四方山区域水田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规划建设了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根据领办人经营战略,采取“分户购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集中存放、统一调度、有偿维护”的管理方式,吸引100多户农机户入驻。农机综合服务中心面向整个区域发布农机供求信息,存放机械由原来的作业吃不饱变成了有活干不过来,现在能到这个中心存车已成为众多农机户的迫切愿望。
破解瓶颈之五: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哪些方式更有效?肇源县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着力探索“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为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土地聚集和组合”的路子。一是大户联动模式。新站大泡底区域水田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的牵头单位洪益合作社,把自身已经组织起来的5000亩土地进行分化,以300亩到400亩为一个单元交给种植大户经营,由种植大户吸纳周边同等规模的种植户加入,组成土地集约经营体,实现滚动发展。目前,合作社总体吸纳放大合作水田面积1万多亩。通过这种方式,使以前很难推进的土地规模经营在这里变得简单和容易。二是土地托管模式。古恰孟克里区域旱田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的牵头单位孟克里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6000亩。从2014年开始,合作社转变过去一家一户流转土地扩大规模的做法,通过提供种肥、机械作业、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等系列化服务,开展土地托管,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1万亩。三是龙头连结模式。肇源兴安水稻加工厂作为区域内最大的稻米加工企业,2013年主动要求进入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入股40万元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投资700万元建设5万吨水稻低温冷藏库,投资300万元建设标准化水稻育苗基地,规模经营水田2400亩,目前达到1万多亩。古龙立陡山区域水田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对接“垦农种业”开展优质水稻育种,规模育种面积达到5000亩,推动全县水稻育种面积激增到1.3万亩。
破解瓶颈之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具体应该怎么办?肇源县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着力探索“突出科技服务,突出科技推广,突出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内在活力”的路子。全县选派科技特派员35名,直接进入农业生产一线具体指导。政府提供科技推广补贴,将科技专家型人才推向市场,由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选择,开展有偿科技推广服务。壮大科技推广队伍,引进各领域专家20多人,组织开展培训,培养现代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培育农民科技明白人,现在每个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都有10名以上科技明白人,强化了科技服务功能。全县建立科技示范推广基地9处,建设基层农民培训中心3处。四方山区域的大庆水稻良种繁育中心,建设试验示范基地4处、面积564亩。肇源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落实试验示范项目38项,涉及256个品种,年接待参观学习5000多人次。民意旱田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围绕发展高效玉米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增加了免耕播种、中耕深松、统防统治、籽粒收获等先进机械,农机、农艺、水利技术配套组装,负责人田继鹏参加农业部“玉米王”挑战赛,以干粮单产922.85公斤的好成绩荣获全国第三名,产生了轰动效应。
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有利于产业布局的规模化扩张,区域服务功能的规模化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集聚,土地资源的规模化流转,农业发展方式的突破性转变,使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希望之路,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一)使用涉农资金,需要整合到位,更需要用在刀刃。整合涉农资金是手段,目的是集中财力、形成拳头、重点投入、破解瓶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应、放大效应、导向效应。肇源县创建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为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资金重点投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提供了有效载体。应借鉴肇源县整合资金重点投入的做法,结合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际,围绕涉农资金整合进行集中性政策调研,系统总结,深化思路。在此基础上,按照“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的要求,围绕整合范围、整合内容、整合机制,该完善的完善,该扩展的扩展,该调整的调整,推动涉农资金整合更加富有成效,促进转变投资方式多出成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体制机制创新,更需要经营主体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点,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肇源县在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显身手,成为领办人或经营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证明,那些规模较大、特色明显、具有发展潜力、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在沸腾,哪里就会发生深刻变化。各地应把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实行项目倾斜、资金倾斜、政策倾斜,突出扶持重点,坚持规范发展,更好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三)推进两大平原改革试验,需要全面推进,更需要重点突破。发展现代农业是国际化潮流,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攻方向。肇源县创建集“服务大厅、信息平台、产业园区、科研基地、农机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从构筑新型服务业态入手,以点带面推动区域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新鲜经验。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使命。就全省而言,在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应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要求,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由点连线、由线扩面,使现代农业的星星之火燃遍龙江大地。
(作者谢铁军系黑龙江省财政厅经建处调研员,李俊宇系省农发办原党组秘书、调研员)
责任编辑/张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