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玄武门,走了一段堤岸,在岸左边上小划子。那是上午九点光景,一带城墙受着晴光,在湖面和蓝天之间划一道界限。我忽然想起四十多年前头一次游西湖,那时候杭州靠西湖的城墙还没拆,在西湖里朝东看,正像在玄武湖里朝西看一样,一带城墙分开湖和天。当初筑城墙当然为的防御,可是就靠城的湖来说,城墙好比园林里的回廊,起掩蔽的作用。回廊那一边的种种好景致,亭台楼馆、花坞假山,游人全看过了,从回廊的月洞门走出来,瞧见前面别有一番境界,禁不住喊一声“妙”,游兴益发旺盛起来。再就回廊这一边说,把这一边、那一边的景致合在一起儿看也许太繁复了,有一道回廊隔着,让一部分景致留在想象之中,才见得繁简适当,可以从容应接。这是园林里回廊的妙用。湖边的城墙几乎跟回廊完全相仿。所以西湖边的城墙要是不拆,游人无论从湖上看东岸或是从城里出来看湖上,就会感觉另外一种味道,跟现在感觉的大不相同。我也不是说西湖边的城墙拆坏了。湖滨一并排是第一公园至第六公园,公园东面隔著马路,一带相当齐整的市房,这看起来虽然繁复些儿,可是照构图的道理说,还成个整体,不致流于琐碎,因而并不伤美。再说,成个整体也就起回廊的作用。然而玄武湖边的城墙,要是有人主张把它拆了,我就不赞成。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城墙的线条,那城墙的色泽,跟玄武湖的湖光、紫金山复舟山的山色配合在一起,非常调和,看来挺舒服,换个样儿就不够味儿了。
(节选自叶圣陶《游了三个湖》,题目为编者加)
写法点拨
这段文字选自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散文名篇《游了三个湖》,讲述的是叶老曾经游览南京玄武湖的经历。文章开头的写法非常巧妙,本是写玄武湖,却没有直接写,而是借写西湖来突出玄武湖的特点。从篇幅来看,选文的三分之二都在写西湖,只有开头一句和结尾两句写的是玄武湖。可能同学们会感到奇怪:这样写,是不是跑题了呢?其实,我们仔细阅读就可以明白,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写西湖,是为后面写玄武湖作铺垫,通过二者的对比,使得玄武湖在我们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小露一手
同学们,我们描写景物时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大家试着用这种方法描写一处你假期游览过的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