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中)

2017-04-15 16:25周洪宇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十三五测试学校

周洪宇

二、规划纲要颁布5年以来

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下面我们具体透视一下国家规划纲要出台5年之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情况,以便对“十二五”期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有更加清晰、具体的了解。从学前教育来看,在幼儿园在园人数和学前三年毛入学率、毛入园率方面,我们提前6年实现了2020年的预定目标。当初,制定规划纲要的时候,对未来几年的发展都进行了一些测算。但是,5年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测算还是不太准确的,还是比较保守的。教育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这5年期间,公办幼儿园发展得不错,民办幼儿园数量增幅更大。在学前教育领域,民办幼儿园数量目前已经占到了幼儿园总数的66%以上,民办幼儿园的在园人数接近了53%。这提醒我们,是不是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在教育中体现政府的职能?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多办一些公办幼儿园,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和群体要更加精准地帮扶到位。这是我们未来学前教育在“十三五”期间要努力推进的一个方向。从中小学教育来看,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距离我们2015年的预期目标很接近。如果往前推进的话,我们能够达到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的目标。巩固率和入学率不同,我们的入学率基本上是99%以上,学生只要想读(小学或者初中)就可以读,但是进了学校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学生厌学、退学,或者其他原因流失了,因此还要权衡流失率、辍学率。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强调的就是巩固率,因为入学率的起点已经很高了。从高中教育来看,2016年高中在校生大概在2500万左右,2015年和2014年是2400万。高中的毛入学率比5年前也有明显的增加,但是也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2015年,我们高等教育在读生人数已经有3600万人左右,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比拟的规模,其数量相当于很多小国人口的总和。我在武汉市教育局和湖北省教育厅工作的时候,跟一些外国朋友交流,他们常常问,“武汉的大学生有多少,湖北的大学生有多少?”我说,“武汉的大学生有100多万人。”(那个时候我说104万,现在已经增加到了115万)他们很惊讶,一个城市的大学生就有100多万人,简直不可思议。武汉是全中国也是全世界大学生最多的一个城市。武汉现有87所高校、115万大学生。截至2016年5月份,湖北省的高校共有129所,全省大学生总数是154万左右。

中国的大学生总数是3600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原来在2010年提出规划纲要的时候,认为我们将会用10年的努力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提升到40%,相当于1年提高1个百分点。但是,没有想到只用了5年的时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从2010年的30%提升到2015年的40%。因此,国家发改委这次“十三五”规划中教育部分的内容已经不提具体数字了,因为最初规划纲要规定的是2020年达到40%,结果2015年已经提前实现了。从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来看,我2016年3月5日晚在人民网应邀为网友解读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部分的精神时,大胆做了一个推测——再过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从40%提升到50%。几天以后的3月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在参与全国政协委员组讨论时表示,5年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標志着我们的高等教育要正式迈入普及化阶段。在2016年的两会上,我给国家发改委的同志提建议,“既然制定了这个规划,目标还是明确下来为宜,让大家有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结果,他们说鉴于过去预测的不准,还是觉得不预测为宜。为什么我敢有把握地指出在5年以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会达到50%?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现在读大学的适龄人口在未来的5年里不会有显著增加,虽然我们已开始实施全面二孩的人口政策,但是这里面还会有一个时间差和过渡期。因此,未来5年中,报考高校的考生数量并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读大学的人少了,那么招生计划即便不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录取率也会增加。至于我们要达到50%,未来5年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想,国家发改委之所以不明确地提出达到50%,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要和规划纲要中的40%指标相衔接。因为原来文件上说未来10年以后,就是现在的5年以后,高等教育毛录取率要达到40%,这已经写到中央文件里面去了,你要再提出一个新的指标,和中央文件就不吻合了。第二个原因是确实拿不准,不确定的因素比较多。第三个原因是怕真这样提的时候,社会上可能有些人还要批评政府说“是不是又要搞新一轮的扩招来追求高等教育毛录取率50%,以彰显自己的政绩啊?”其实这是误解,国家已经明确宣布并重申了多次,现有招生规模维持现状并将逐年减少,不会再有新的增加,也没必要招那么多学生。但是,由于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原因,这几年各省报考大学的考生呈逐年下降趋势。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其他大多数省份报名高考的考生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最近5年,湖北省每年报考大学的考生都在逐年下降,与前几年相比都已经减少了6~7万人了。当然,这也是一个自然周期。我相信,到2020年以后,由于二胎化政策的实施,该数字必然又会在某一个时间段有所回升,所以社会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标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0个百分点,肯定是要靠扩招才能实现的”的论调只不过是误解。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十二五”期间在实施规划纲要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国家正走在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道路上。对于这一点,我们自己要有自信。从近年国外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对中国教育科技状况的评估来看,也应该完全确信这一点。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还是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其他国际组织,他们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评价都是很高的。我们有时候自己肯定一下,社会上的有些声音不一定理解与赞成,认为这些学者或官员又在自吹自擂。但实事求是地说,国际上不少有影响的机构或组织所做的评估报告,比如每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发展指标》、经合组织出版的《教育概览》等,都用大量数据说明中国近年来在人类发展、普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这样说也丝毫不用讳言我们的工作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究竟怎样评估中国教育的实际水平?这个问题很大,很难一言道尽,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各地教育发展也严重不平衡,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动态的概念,也是一个比较的概念,但这也得看与哪个国家进行比较。是与发达的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比较,还是与发展中的尼泊尔、老挝等国比较?因此,这个问题最不容易回答。但是,我理解大家可能关心有些问题,比如中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究竟如何,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究竟如何,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教育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关于怎样看待和评估目前中国教育的实际水平,我有一个初步判断——我们国家的教育规模总体上世界最大,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人力资源大国的行列,正在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具体来说,我们不同类型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完全一样,在国际上所占的地位也不一样。就基础教育来说,我们整体水平处在世界教育的前列。这一点不是我自己说的,国外就是这样看的。

大家知道,经合组织从2000年起每年都组织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2009年,该测试的主要领域是阅读,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巴西、香港在内的7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参加了测评,上海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正式参加该项目的地区。有的国家将PISA比喻为“教育界的世界杯”竞赛。就PISA这个项目评估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排在世界前列的。从2009年以来已经公布了两次各国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评估结果,还公布了一次教师水平考试评估结果,我们都处在最前列。2009年上海中学生首次参加评估,就在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三方面名列世界前茅。按国家排名,韩国和芬兰在文化水平测试中仍然占据榜首,但首次参加调查的上海市在上述3个领域都处于领先位置。就整体而言,亚洲的国家和地区表现优异。韩国的阅读素养、新加坡的数学素养都不错,过去经常拿第一的芬兰在科学素养方面位居第2,与居于首位的上海的差值在17~38分。与一些发达国家比,我们中学生的数学平均分值是500多分,有的国家只有360分左右,少我们150分。参与测试的还包括美国这样最发达国家的中学生。中国首次参加PISA测试,便一举获得PISA三项测试的全部第1,震惊了欧美。美国学生排在第26位,排名比前几次测试有所下降。

美国《纽约时报》对中国学生的优异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这让我们美国人又有了当年苏联抢先将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时的震撼感。”对美国学生在2009年PISA测试中的表现,美国教育部前部长阿尔尼·邓肯坦言,这是一个“警醒”。邓肯说:“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美国需要从其他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学习很多东西。”邓肯的这番表态,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呼吁不谋而合。国外有这样的评论:许多西方人对中国连续30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虽也感到震撼,但骨子里看轻,认为中国仅仅是“经济暴发户”,但是当他们看到上海PISA的成绩,就会联想到美国前教育部长切斯特·费恩说过的话,“如果2009年中国能在上海做到,2019年就能在其他10个城市做到,2020年就能在20个城市做到”。显然,国外一些有识之士已经从深层次上认识到了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因。

2013年12月3日,2012年PISA结果正式公布,上海学生延续了2009年“领头羊”的表现,在2012年的笔试评估中,分别在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的测试中名列第一,保持三料冠軍的殊荣。这项测试框架意在评估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方面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各地的学生可选择最熟悉的语言接受测试。PISA每次都有重点分析项目,2012年的测试就有较多的数学题目。与笔试不同的是,电脑测试更进一步考验学生应对实际问题、从不明确的信息中梳理出结论和呈现答案的能力。例如,在阅读能力的电脑测试中,其中一道题目要求学生浏览网络论坛,并从数个帖子的内容中选出一名他们认为最了解讨论议题的作者,学生必须在答案中解释他们为何认为这名作者最熟悉这项议题。在2012年的评估中,一向以教育制度优异著称的芬兰在各项笔试的排名都滑落下来,尤其是数学能力下降6个名次。美国学生的表现和2009年不相上下,数学和科学测试分别排名第30和第23名。美国学者担忧其教育表现持续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正因如此,当PISA结果公布的时候,再次引起了国际上的哗然,尤其是美国政府极为震惊,奥巴马回忆了1957年苏联抢先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促使美国大幅增加科学教育投资的历史。他认为,这帮助美国赢得了太空竞赛。“50年过去了,印度和中国的数10亿人突然加入了全球经济,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劳动力接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才能胜出,”他说,“现在,美国面临着落后的危险。”此前的2013年3月13日,奥巴马就在每周例行广播讲话中谈到了美国教育的现状:每年有100万名高中生辍学,美国学生在数学等科目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他说,“如果这就是美国教育的未来,我不会接受。”同年3月15日,奥巴马政府宣布了其教育改革方案,对布什政府制定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大动手术”。 2015年12月10日,奥巴马签署《每一个学生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以取代已经施行10多年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此前,为改善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历经半年多的讨论,于当年11月19日在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协商委员会上达成一致协议,形成了这份《每一个学生成功法》。这份《每一个学生成功法》的最大特点是,将控制教育的权力归还给各州和地方学区,从而终结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所规定的联邦以测试为基础的问责制度。在问责方面,原来小布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一个原则就是学校必须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要求学区通过考试分数和其他的措施来确保少数族裔每年取得进步,但实际上许多州发现这样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而奥巴马《每一个学生成功法》则规定将问责的目标完全归还于各州,各州虽要向联邦教育部提交其问责计划,但联邦教育部监管的作用是有限的。各州和地方学区的决策者有权为了改善学校而构建有力的问责制度。《每一个学生成功法》虽然界定了何为需要进行干预的学校,但对应该如何进行干预则涉及甚少。该法由各州自己界定评估分数最末5%的学校、毕业生少于67%的高中,或弱势群体学生学业成绩始终不佳的学校,将这些“失败学校”由州政府收编接管,但该法并未明确规定各州对此类学校具体需要做些什么。虽然《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付诸实施并获得许多赞扬和掌声,但其未来的前景及其对美国教育改革所能产生的意义,目前也备受质疑。

那么,美国的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2000年底至2001年6月,我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在和该校学生接触当中,也感觉到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水平确实一般,至少许多公立学校的水平是不敢恭维的,注意这里不是说所有的公立学校,更不是指其私立学校,但可以肯定相当数量的公立学校的水平是真的不敢恭维。我当时住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一个公寓里面,每天要路过一个超市,有时候去买点东西,结果那个美国黑人姑娘找给我的钱比我给他的还多,为什么呢?她不会心算,只会按计算器,计算器按错了数字,就错了不少。结果,她完全按计算器来找钱,非常地机械。当然这也可能是极个别人,不能说所有的公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这样,但是相当多的一批公立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这同时也是美国社会普遍具有的共识。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美国人的哲学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无拘无束。近年来,美国公立学校存在着师资大量流失、投入不足、学生厌学等问题。美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教会学校、私立学校的水平普遍要好很多,无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还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比较强,但是由于美国公立学校占的比例太大,拉低了美国基础教育的水准。不过,美国教育也要从两方面看,注重个人主义,注重个人提问,注重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这都是好的方面,尤其是他们注重孩子好奇心的培养,鼓励孩子大胆提问,都需要我们学习借鉴。但是,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建立在基本的训练基础上,如果连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具备,又谈何想象力、创造力呢?因此,我们会看到美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好学生是在极少数好的公立学校和多数好的私立学校、教会学校里就读。另外,这些好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教育上的优势很明显。还有不少外国的尖子生优质生源也进入了美国的高等学校,最后又留了下来。美国的人才吸引机制,再加上美国整体人口富庶程度又比较高,吸引了大量的世界各国的人才留下来为美国创造财富。但是我们要反过来看,美国基础教育问题确实比较多。虽然我们基础教育的问题也很多,如在一些经济不太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现象仍然存在,但是我们基础教育中的一些优良传统,还是需要坚持和弘扬的。

这里举个例子,美国三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即那本发行量很大、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著作《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在第一次PISA评估结果面世以后,为了寻找其中的秘密,2013年10月专门来中国体验、考察与采访。他跟上海的领导说,你们不要给我安排看最好的学校,我自己来挑、自己去看。结果,他看了不少学校,而且自己还专门选择一所上海城郊结合部的普通学校“蔷薇小学”做深入调研。回去以后,他于当年10月24日在《纽约时报》发了一篇报道,题目名为《蔷薇学校的秘密》。在这篇报道里,他写道:“我们考察了上海蔷薇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这所小学共有754名学生,59名教师。访问之后,我觉得我找到了那个秘密。”“当你坐进蔷薇小学的教室,跟学校校长和教师见了面,你会发现,他们特别强调那些造就优质学校的根本原则。这些根本原则想要在整个教育系统里持续地推广非常有难度。但他们的措施是:下大决心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在职业上不断发展,在小朋友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学校领导坚持以最高标准要求学校,并且营造出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学校文化”。他说,“上海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在于许多学校在更多的时间里执行这些基本原则。蔷薇小学校长沈珺见证了学校由差到好的转变。考虑到40%的学生都是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沈校长说,学校教师每周有70%的时间用在教学上,30%的时间用在发展教学技能和备课上。而这个比例比一所典型的美国学校要高得多。腾蛟是蔷薇小学26岁的英语教师。学校早上8點35分上课,下午4点30分放学,一般每天会安排3节35分钟的课程。滕老师备课非常仔细,没有浪费任何时间。腾老师一天里剩下的时间会用来备课,接受网上培训,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指出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且观看特级教师是怎么上课的。他说,教育专家会告诉你,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方法很多,包括控制班级规模,采用高科技,控制上学的时间。但是最重要的是给教师时间来相互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观摩最好的教学过程,并对所教授课程加深认识和理解,这比任何一项投资的回报都要大。滕老师说,他的工作还包括了‘家长培训。每个学期家长会来学校三到五次,学习电脑技能,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子女完成作业,并在网上学习。”他还转述了PISA负责人安德里亚斯·施歇尔的深刻感受。安德里亚斯·施歇尔说,2003年上海的教育系统还是非常“普通”的,“但是十年后,上海的教育系统已经在世界领先,同时极大程度上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差别。”他也认为,进步背后的原因是,在中国最好的学校里,教师很大的一部分时间用在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而在美国,教师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教学。在上海,“整个教育系统有本事把原来一般的教师,变成非常有工作效率的教师,再把最好的教师派到最具有挑战性的课堂上去。”

从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中国基础教育成功的秘密,一是注重教师培训,让教师互相学习,互相观摩,共同提高;二是注重家长参与,开展家长培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在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三是营造尊重教育、尊重教师的学校文化;四是严格实施这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在中国普遍建立了教研室制度,严格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这些都是西方国家没有的。中国中小学的每个年级都有教研室,实行集体备课制,因此尽管中国基础教育教师个体的学术水平可能不高,也许不如美国,但是通过集体的备课与集体的智慧,弥补了自身的不足。每一位教师把自己最好的课程拿出来和同事们分享,不断打磨,因此中国的师资教育水平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而且,中国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和投入比较大,虽然中国也存在职业懈怠,但是绝大部分教师还是敬职敬业的。而在美国,实事求是地说,美国真正重视教育的家长并不太多。重视教育的家长中白人居多,富人和中产阶级居多,但是美国更多的穷人、移民并不太重视教育,再加上美国人的哲学是个人主义哲学,你要是过于重视还干涉了他的生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很多地方的教育就是放养,很多家长都不管。尤其是这么多年,各国移民,特别是来自中东战乱地区、拉丁美洲和非洲的移民,利用各种渠道纷纷进入美国,这些人进入美国时的文化程度大多不高,进来后忙于生计也顾不上教育孩子,可以看出这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人历来崇文重教,从孔夫子开始,已经有两三千年的传统。而且这个现象,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东亚地区儒家东亚文化圈里都普遍存在。这就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文化传统。你认为“考试地狱”摧残人性,家长的疯狂和投入,学生的超负荷学习——这种现象不仅在我们中国,而且在日本、韩国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差别。儒家文化圈的人即使到了西方社会,这些文化传统还在继续保留。因此,这些东西有些会成为我们中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有些又成为影响教育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性的一种文化障碍。有时候,优点就是你的缺点,缺点就是你的优点: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的不足;而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有些东西还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印度是发展中的大国,也是最喜欢与中国一较高下的国家之一。2009年第一次PISA结果出来之后,印度测试成绩令人震惊地排在所有参加测试国家和地区倒数第2名!原先印度人自认为数学是自己的强项,可是他们参加数学测试的两个邦分别排在倒数第2和倒数第3;英语阅读能力测试结果是倒数第2;科学知识的测试分数则名列所有参赛国的倒数第1。专家们分析估计,印度八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只相当于韩国三年级学生的水平,仅仅相当于上海二年级学生水平。印度基础教育水平之糟糕的确令人震惊。印度派出了他们自认为能展示自己教育和发展成果的两个邦参加测试,不料测试结果竟如此“凄惨”。印度原准备2012年让全国一起参加测试,结果这个计划已经幻灭。《印度时报》披露,由于印度2009年的测试表现如此糟糕,印度已经退出2012年的PISA——新一轮PISA临近之时,印度却怯场退赛,印度官员对此解释说他们的学生还没准备好。PISA行政部负责人朱丽叶·埃文斯(Juliet Evens)说:“印度说他们只注册了2009年的PISA,所以他们不会参加2012年的测试。” 2014年我到印度去调研,发现印度基础教育问题真的非常多。印度的人口、种姓制度、不同区域的发展程度贫富差距巨大,这一切使得印度在基础教育方面完全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因此,中国的基础教育要与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等国相比,甚至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相比,我认为还是占有一定优势地位的。当然上海现在参加了两次,第三次是评选教师。我们讲这两次里面考核学生什么呢?考核3个方面。一个是语文阅读能力,一个是数学能力,还有一个是科学能力。这3项不是我们常人理解的死记硬背的内容,它是经合组织自己设定的科目,不是根据中国人的优势——死记硬背能力来的,它是针对全世界的。

在中国2009年没参与之前,长期排在世界第一的是芬兰。但是,芬兰一共有多少人呢?芬兰全国仅有550万人左右。我在2012年专门到芬兰去调研,与芬兰教育部的官员讨论,芬兰教育在西方国家里长期处于第一的奥秘是什么?这位官员告诉我,第一,芬兰跟中国没办法比,他说你刚才讲到你们武汉市就1000万人,芬兰全国也才500多萬人,不到你武汉市人口数量的一半;第二,芬兰的师资学历水平和工资待遇很高,大多是硕士、博士,你们中国如果都集中发展某一个地方、城市,肯定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因此,他说芬兰的教师和中国教师没有可比性。他说在你们第一次和第二次PISA结果出来之后,我们都很好奇,专门跑到中国去调研,先到上海,又到北京,然后再到其他城市。我们发现你们中国人在基础教育方面确实有独门绝招。比如,我们现在也在学习和研究你们的教研组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但是我们的个人主义哲学不主张集体备课。因为那是我们个人的知识产权,我备课的就是我的,凭什么给人家看,我们的哲学不鼓励这些东西。因此,我们想学也学不来,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不一样。当然,基础教育还要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上海毕竟是上海,上海教师毕竟是上海教师,上海学生也毕竟是上海学生,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中国还有其他很多地方,如湖北、湖南,又如新疆、西藏,还有贵州、云南等,不同地区之间教育的差距也很大,而且最大的还不一定是北京和贵州的差距,而是北京市市内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我曾到北京市去调研,先到北京市中心学校的二中等校,然后又到北京的郊区密云学校。2003年以后,我在武汉市提倡阳光教育理念并开展实验,后来首都师大教育学院的教授告诉我说,“周老师,你的阳光教育理念在北京密云地区40多个学校都在实验呢,你最好去看看再鼓励一下。”我感到诧异,我的阳光教育理念能在北京推行吗?在北京教育那么发达的地方,怎么在推行我的教育理念呢?我原以为他们说着玩的,结果2015年10月份我到密云去考察,还真的是那么回事,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倒不是说阳光教育理念有多么先进,而是说,即使是北京市的教育,郊区密云与北京市中心的学校就有相当大的差距,你拿密云地区的学校与人大附中去比比,与北京四中去比比,与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和北师大实验中学去比,差距相当大。因此,中国的教育不要说偏远地区,就算是北京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都很大。因此,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既有我刚说的那么多优点和长处如整体水准较高,但是彼此之间的差距还很大,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今天要推动教育公平,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尤其是强调与推进高位均衡。

接下来我要讲讲高等教育,我们在这个方面发展的速度也很快。我们现在的高等学校,某些学校某些专业在国际上也不是那么落后了。实事求是地说,尽管各国社会体制不一样,但是办学和科研还是有它内在规律的。不管在哪个国家,哪种社会体制,只要符合规律,办学水准就会提高。即使这所高校不是一流大学,有些学科只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就一定有机会成为一流学科。因此,我们不要因为中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就把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笔抹杀,中国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自己长处的。大家从最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泰晤士报》、汤森路透和QS世界大学排名四大机构评估公布的结果来看,我们有些好的大学以及有些学科,最近几年进步的幅度非常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泰晤士报》的评估中进步增幅很大,已排在亚洲乃至国际前列。当然,我们自己也心中有数,这里面确实有国家整体实力提升这个因素在里面,这是不可否认的。在某些学科方面我们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这个从我们每年在一些重点领域的突破,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前不久,我到安徽合肥去调研,在中国科技大学看到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通信研究团队所做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就是在世界上也都是领先的。因此,我们要有这种自信,我们要相信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量子通信这样的成果,更多的潘建伟这样的科学家会出现。虽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与最强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距离,但是在某些大学、某些学科、某些领域,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发展势头非常好。我们只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改革,包括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前景还是可期的。

编辑 郭伟 校对 许方舟

猜你喜欢
十三五测试学校
心理测试
学校推介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