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视阈下的物欲症困惑及路径探析

2017-04-14 02:45:37刘慧敏梁剑峰
山西农经 2017年7期
关键词:物欲物质消费

□刘慧敏 梁剑峰

(1.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消费时代视阈下的物欲症困惑及路径探析

□刘慧敏1梁剑峰2

(1.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消费主义盛行下的物欲症困惑是:物欲横流,道德迷失;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生活节奏快,幸福感下降。这些物欲症困惑的产生只有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以人为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加大消费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兴消费模式;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节约型社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尊重多元化价值观,回归优秀传统文化,才能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

消费时代;物欲症;绿色消费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日渐丰富。但俗话说,福兮,祸之所伏。物质生活不断丰裕的同时,人们对传统生活的忘却、精神世界的空虚和日常生活方式的腐朽却时时刻刻为我们敲响警钟。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和腐朽的生活方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引起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物质的极大丰富带来了物欲化的生活观,在传播媒体推动下消费主义盛行,激发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把物质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和精神走向。这些无疑在方方面面冲击和消解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消费主义盛行下的物欲症

消费主义将商品源源不断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竭尽所能刺激人们消费,也将人的生存状态迷失于碎片化的商品中,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了琳琅满目的消费品。由美国作家约翰、经济学家托马斯与环境学家大卫共同写作的《流行性物欲症》一书中曾经指出[1]:流行性物欲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会引发人们无止境的贪欲。“物欲症”是指由于人们不断渴望占有更多物质,从而导致心理负担过大、个人债务沉重,并引发强烈的焦虑感。[2]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必然引发人们精神世界的巨变。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价值观在个体追求自己的物欲过程中变得苍白无力,物质的享受也导致人们精神世界的削弱和生活意义的丧失,不断迷乱着人们的生活理想。改革开放实行三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提高,许多人有了较稳定的物质生活,有了房子、车子、票子,但生活得真正幸福吗?我们的人生价值和生活追求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吗?当今随着大众传媒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从电影、电视到商品广告已经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物欲症的有力推手。这些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的大众媒介拼尽全力贴合当下人的追求,巧妙的把物质消费与财富、成功、美好生活结合在了一起,不断地创造欲望、刺激消费。人们的物欲因传播媒体的刺激而逐渐膨胀,陷入一种对虚幻需求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地追求之中。人们慢慢丧失了理性的判断力,渴望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代表的象征意义。

2 消费意识形态主导下的物欲症困惑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也面临着重要转型。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琳琅满目的物质产品,持续不断地刺激着人们去占有和消费。人们日常的消费活动不再是仅仅满足于生存本能需求,而是沉浸在物欲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2.1 物欲横流,道德迷失

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不再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侧重标榜身份差异。就像每当“苹果”系列电子产品发布新产品,许多人无不为之疯狂,趋之若鹜。玩物不再是丧志,我消费,故我在的思想成为物欲症“患者”生活的全部意义。现代人无穷尽的物欲横流带来的后果更是触目惊心: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空气污染等等看似离我们很远的现象,却是人们不加节制地释放自己消费欲望的最好证明。这种病态物欲心理,早已超出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在多种经济利益的影响下,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流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经常以掩人耳目的形式达到其“润物细无声”的目的,瓦解着人们脆弱的道德精神。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人们开始以金钱作为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制假售价、损公肥私、坑蒙拐骗,一次次的违背伦理道德,践踏法律底线。当现实生活无法实现其膨胀的物欲需求时,抱怨、仇富等心理会消解着人们原本的幸福,人们逐渐迷失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2.2 信仰缺失,精神空虚

社会愈发展,物质世界愈丰裕,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欲望就愈强烈,渴望通过消费物品来展示自我的地位和名望。人们“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传统意义上实际生存需要(needs)的满足,而是为了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wants)的满足。换言之,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在一种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3]消费者在追逐符号代码式的消费时,他们进入的是一个疯狂世界。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导致的是新物品的不断更迭,现代人又一次次的被这飞速发展的物品所包围,最终沦为其奴隶。在所谓的“美好”生活实现、自我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之后,精神上却越来越空虚,生活因为膨胀的物欲变得疲惫不堪。沉溺在这虚幻的物质世界中,人们逐渐在自己存在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基本的信仰,找不到真正的人生价值所在。物欲症就像流行性病毒一般侵蚀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让人们不停地奔走在各种浮华的消费中不能自拔。

2.3 生活节奏快,幸福感下降

为了赚取更多的钱来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人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工作强度,可身体健康和社会交往活动就随之成了牺牲品。在物质增加的同时,幸福感却在下降。人们希望用物质的满足填补灵魂的空虚,却与真正的幸福渐行渐远。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过大,容易产生焦虑感。可人们在缓解压力的休闲活动中又只是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再一次沉醉在物质的消费和娱乐上来弥补精神的空虚。这样一次次的物欲和消费意识的恶性循环,最终会让人缺少归属感,心灵流离失所,幸福感不复存在。

3 物欲症困惑的路径探析

3.1 宏观层面

首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在多元化的价值观环境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4]”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带来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西思想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巨大的挑战。以享乐消费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思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冲击着我国原有的传统道德文化体系。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领导和多元包容,是面对物欲症流行的重要举措,对于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生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以人为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如果只执迷于对物质不断地索取,人的精神和信仰都在物欲的生活中变得不复存在,以至于丧失个体意志和社会责任。“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论和方法论,强调了要尊重和依靠人,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消费时代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的异化,使得人的价值观模糊不清,在物欲世界迷失了自我。构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对人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用道德体系来抑制物欲和影响人的精神空间,引领时代进步。

最后,加大消费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兴消费模式。

我国在消费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盲目消费和过度超前消费,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政府要注重消费结构的调整,努力提高普通消费品在社会总消费需求中的比重,遏制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的过度消费,把消费行为引导到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正常轨道上来。“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5]通过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环境的培育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膨胀的物欲,引领先进的消费理念。

3.2 微观层面

首先,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节约型社会。

对经济发展无止境的追求,导致物欲症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浪费了社会资源。人类生产和消费的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地球分解污染物和资源再生的速度。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浪费型和炫耀型的物欲消费观不可取。消费者要积极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节约型社会。

其次,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绿色消费理念。

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生活,让生活中的真善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定期跟踪自己的生活精力去向,“物质?还是生活?”,不断暗示自我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通过大自然疗法,形成精力充沛、活泼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践行文明健康、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在多方面形成绿色消费的行动自觉,抵制和反对不合理消费和奢侈浪费。

最后,尊重多元化价值观,回归优秀传统文化。

现如今已进入多元化价值观融合的时代,面对这一趋势,唯一理智的做法是在尊重多元化价值观的同时,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回归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勤俭节约、“不以物喜”、“内省”等传统道德。面对多元价值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优秀价值理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为消费时代物欲症的困惑提供内在动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凝聚力。

结束语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这句出自《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章》的话是说:在所有罪恶中,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在所有祸患中,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在所有过失中,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所以,唯有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快乐的人。古语有云,“月满则亏,水盈则溢。”只有懂得满足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而不仅仅把物质的满足当成幸福生活的全部。

[1]潘艳艳.浅析消费社会的“物欲症”与健康和谐消费模式的构建[J].学理论,2011,(33):130-131.

[2]蒋建国.消费时代的大众传媒与物欲症传播[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102-108.

[3]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

1004-7026(2017)07-0115-02

G206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7.080

刘慧敏(1990-),女,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

梁剑峰(1966-),女,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物欲物质消费
物欲如镜照灵魂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02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40年消费流变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
新消费ABC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