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高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7-04-14 00:58:18李晓丹
关键词:大学思想体育

李晓丹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冯庸高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李晓丹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在中国近代史上,奉系将领冯德麟之子冯庸将军不仅是著名的东北爱国将领,也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杰出教育家。他以“毁家兴学”的方式投身于教育事业,将家产和全部精力倾注于独资创办的冯庸大学,并在办学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冯庸高等教育思想分别体现在:“八德八正”的道德教育;以工科为主的实业教育;强制性的军事和体育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和公益性办学。冯庸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对于当今我国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体育教育等亦均有启示借鉴价值。

冯庸;高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冯庸是奉系将领冯德麟之子,1901年出生于奉天海城县,原名英、振雄,后改名庸,字天铎、星棋、独慎,号汉卿。从讲武堂毕业后,冯庸曾供职于东北军,历任少校参谋、东北航空处上校参赞、空军少将司令等职。就在投身军界的同时,受过良好教育的冯庸逐渐对当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教育文化落后的情势产生了深刻认识,尤其痛感工业落后引致国家积贫积弱,进而意识到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才能够挽救民族危亡的命运,实现“工业救国”的目标。由此,冯庸先于1926年在沈阳创办了大冶铁工厂和大冶工业专科学校,后于1927年在沈阳铁西汪家河子,独资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冯庸大学”。正是在办学过程中,冯庸逐步将自身感悟及对高等教育的种种构想,渗透到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

一、冯庸高等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

冯庸高等教育思想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其内在深刻的原因。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1]因此,在分析冯庸的高等教育思想时,必须注意引致其产生的基本因素。恰如列宁所言,在研究社会科学问题时“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2]就冯庸高等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冯庸所处的时代环境

冯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社会转型的激烈动荡时期,内忧外患促使中国社会发生着急剧改变。在社会性质上,中国从封建统治到资本主义共和国的建立,从封建主义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国穷民困,生产力不发达,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受到猛烈冲击,外来文化如洪水般涌入;在军事上,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纷至沓来,内部的军阀斗争愈演愈烈,原本统一的中华大地面临着被侵略瓜分的悲惨命运;在东北的区域态势上,晚清已降,东北地区逐渐被俄国、日本入侵控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呈现出殖民化、奴化的特征。冯庸在《七十自述》一文中曾写道:“光绪辛丑生于海城,日俄战作辽海厄兵。”[3]这种激变的历史大环境,是促使冯庸开始思考教育救国问题的时代背景。

(二)冯庸所受到的教育

虽然出生于民不聊生、战乱频仍的变革时代,但是冯庸因家庭条件而受到了良好的中西结合、古今兼顾的教育。其一,冯庸自四岁开始就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曾先后从师于李维桢、崔俊生、杨景镇、白永贞等奉天名儒,因而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并且通文墨、擅诗文;其二,冯庸曾在两名外国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外语,对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其三,冯庸曾先后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和东北陆军讲武堂,善于骑射,并能驾驶汽车、飞机,可谓文武全才。这种内容丰富的教育,使冯庸具备了文武兼通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其后冯庸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源泉。

(三)冯庸对教育的深入思索

从时代环境、所受教育、个人经历等出发,冯庸充分认识到要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发展教育是最为紧要的事情。只有向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学习,走科技教育兴国之路,兴办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促进工业发展,进而实现国家复兴的目标。正如冯庸在“教育主义六十周年纪念日”演讲中指出的:“我知道战争的确是残酷的、可恶的。也实在是以乱亡国家的,所以我就改了一种方针,想拿教育来达到我的救国志愿。”[4]这就为冯庸逐步完善对高等教育的全面认识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冯庸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冯庸的高等教育思想可谓包容广阔、内涵丰富。就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领域:

(一)注重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

冯庸大学的办学宗旨是“造就新中国的青年,以精神的锻炼和体格的养成为宗旨”。[3]为实现这一目的,他将“八德八正”作为冯庸大学的道德教育目标。所谓“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被定义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品德;“悌”,用悌来移教人性的弱点——傲慢、自私;“忠”即对人忠诚;“信”是言而有信,不尔虞我诈,与人建立好关系;“礼”是“礼主于敬,待人则恭,持己则逊”;“义”,利义是紧密相连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应该坚持的是非准则;“廉”,临才不苟且,廉洁公正为社会崇信;“耻”,知耻是八德之门,成功之基,是人生最低限度的要求。行其义,靠的是完美的人格,而完美的人格,要从最基础的知耻做起。所谓“八正”,即正命、正业、正思、正言、正视、正听、正行和正容,是治心修身、克己明理的修养之术,也是教育掌握学生公忠为国、为民的从政之道,智深沉勇、从容坦诚的为人之本,宽容仁爱、谦虚兼物的接物之法。这种以“八德八正”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与其时的教育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挖掘出深层次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责任观念,为冯庸大学能够培养出具备优秀品格的莘莘学子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进而形成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二)注重实践的实业教育

面对社会混乱、经济衰落、民生凋敝的紧迫态势,冯庸借用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来阐释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他认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决定人类活动的唯一源泉。其时,由于中国缺乏可以用于生产的专业知识,缺少可以致力于生产的专业人才,因而不能发展国力,进而导致国困民穷。为解决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工业人才的匮乏问题,就需要建立专门的学校。基于此,冯庸创办了以工科为主的冯庸大学。学校不仅聘有知名大学毕业且在工科方面颇有造诣的知名教授;还建有实习工厂,包括大冶铁工厂、原动力车间、材料强弱试验车间、电气试验车间和机械试验车间等;以及自己的发电厂、自来水厂、印刷厂等大学附属工厂,作为学生实践基地。所以,学生不仅能够在教室里学习理论课,还可以在学校附属的实习工厂开展实践,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成培养高素质工业人才的目的。

(三)注重精神熏陶与实际训练的军事教育

军人出身的冯庸,深知如军人一般健全强壮的身体以及团结力、凝聚力和行动力,对于当时中国贫弱混乱、涣散如沙的社会而言是何等重要。因此,冯庸在创建大学时,将自己关于军事方面的思考亦融入高等教育思想之中,倡导实施注重实际训练的军事教育。他认为,实施军事教育不仅要让青年学生了解国家军事力,国家的境遇;了解国际间的形式,邻国的军事力量和装备;了解国防的重要性以及军民的责任等;而且还是为了培养忠勇壮烈、意志坚强、英勇救国、德真学纯的青年人。由是,冯庸在《我之所以实施军事教育者》一文中提出,实施军事教育的原因为“造成坚强耐苦之体魄,对于个人为必要乎;养成忠勇壮烈之精神,对于国家为有利乎;养成重秩序守纪律,适于团体生活,对于社会为有益乎。”[3]这就从个人角度、社会角度和国家角度出发,详细阐释军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而,在冯庸大学的课程体系之中,军事训练是一门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而且,军事训练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知所有军事内容,并且能熟练掌握操场和野外训练。这种注重精神熏陶和实际训练的军事教育,也是冯庸高等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四)注重意志与体质的体育教育

为了洗刷中国人被贬称为“东亚病夫”的耻辱,也为了有强健的身体抵御外敌及有饱满的精气神发展生产,冯庸积极提倡体育教育。为此,冯庸大学实施了强迫性质的体育制度。学校招生章程明确规定:在体格检验之外,要加试体育,体育测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在课程体系中,体育同样是必修课。不论遭遇何种天气,学生每天至少须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而且,每天下午三节课后到晚饭前是体育课时间,全校同学都要到大操场集合参加体育运动。同时,为能使学生的体育活动更为便捷,校内建有田径场、游泳馆、滑雪场,以及各种球类运动场。冯庸还使用物质奖励的手段,督促学生体育锻炼,并创编了“冯庸球”,组织学校运动会,倡导组织东北运动会,建立东北男女足球队,以及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体育比赛。冯庸认为,这种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助于陶冶情操、修养人格。

(五)注重受众广泛、“有教无类”的公益和公平教育

冯庸特别注重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希望有更多的民众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升人民的综合素质。[5]因此,在当时的中国私立大学中,冯庸大学是极少数对学生实施免费政策的学校,免费范围包括伙食、制服以及全部学杂费。不仅如此,冯庸大学还实行带有普遍性的奖学金制度。所以,即便家境穷苦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学习的机会。冯庸希冀通过这种办学理念来改变社会的不公平,改变社会的落后,使千万个底层有志青年改变命运。而为了维持办学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冯庸不惜“毁家兴学”,把冯家全部财产都投入冯庸大学作为校产,其中包括家族的土地、家族的产业,而家族企业的收益也都作为大学基金,用于购买教学设备等。即便遇到资金周转紧张之时,冯庸也没有向学生收取学费,而是依靠朋友、家人的帮助。冯庸对高等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的认识,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和前瞻性。

三、冯庸高等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冯庸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兴办冯庸大学时得到贯彻和推崇,对于当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而言,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一)冯庸倡导的“八德八正”,对当今大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启示

基于学习经历、个人经验等因素,在冯庸的高等教育思想之中,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要素。由此,冯庸大学的“八德八正”教育理念不仅注意当时时代的需要,还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形成了古今结合的教育特色。

当前,传统文化正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盛而再度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中国传统文化时即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种复兴也促使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的体系中逐渐得到更多的重视。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由此可见,冯庸高等教育思想中注重传统文化的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注意吸纳传统文化精要之处,又能符合当代教育的需求,从而建立起系统的大学传统文化体系。

(二)冯庸关于军事与体育教育的思想,可为当代学校体育提供借鉴

目前,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一直备受争议,部分学校、家庭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而忽视甚至漠视体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大量学生的体质孱弱。就此而言,冯庸对于军事和体育教育的重视,可为当代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借鉴。冯庸大学将军事和体育教育作为极其重要的教育内容,学生不仅必须受过严格的体格检查方能入学考试,而且入学后每日必须参加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并将体育成绩与学业成绩以及品行分数平均计算,从而使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帮助学生练就坚强耐劳、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6]这种注重军事和体育教育的思想,也是冯庸大学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冯庸的工业救国思想,可为当代大学的校企合作结合提供参考

作为主要实施工科教育、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大学,冯庸大学立足于冯庸的工业救国思想,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7]因此,冯庸在创建大学的同时,还建立了附属于大学的各类工厂和车间,以使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具备实践技能,从而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目的。这种校企紧密协作的办学思想,对于当代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使学生能够从课堂和工厂这两个渠道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进而为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毕业生奠定基础。

(四)冯庸注重高等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的思想,可为当今大学完善贫困助学政策提供借鉴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是社会各界长期关注的重要教育话题。如何帮助更多的学生在公平条件下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亦是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冯庸所处的时代,为了解决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问题,他不仅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的主张,而且以“毁家兴学”的方式实施了免费的大学教育。这种注重高等教育公益性和公平性的思想向我们昭示,在当前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注意教育的质量和效能,也应关注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和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保障,从而切实维护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保证所有人的受教育权。

综上而论,冯庸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特点鲜明、主旨明确、影响深远,而且对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也颇具启示与借鉴价值。尤其是冯庸注重道德教育、实习教育、军事与体育教育及教育公平性和公益性的思想,突出反映了冯庸对于高等教育本质与功能的理解认识,并得到了冯庸大学办学活动的具体实践,可谓是近代中国教育的一笔宝贵经验财富。因此,尽管冯庸的高等教育思想也存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其内涵、意义和价值,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张文琦,冯庆祺,冯荻秋.冯庸评传[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3.

[4] 赵焕林,于在海,蔡冰,曲野.冯庸与冯庸大学[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

[5] 许彤,毛昭娟.冯庸大学教育遗产及现代价值[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6] 窦新宇.冯庸与冯庸大学[J].农村天地,2000(7).

[7] 朱虹.毁家兴学 志在救国——冯庸与冯庸大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责任编辑:刘北芦)

李晓丹(1989-),女,河南登封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高师院校在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的应对”(课题编号:JG14DB368)的研究成果。

2017-04-05

G640

中图分类号A

猜你喜欢
大学思想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大学求学的遗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