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有效性教学初探

2017-04-14 21:14任亦能
体育时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性体育教学

任亦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2

摘 要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体育能力、技能,参与投入,心理层面的适应和健康的各种训练得以落实。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成果反馈,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衡量标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老师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体育 有效性 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即为老师通过教学促使学生进步,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的结果。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估,并非以老师投入精力与时间为标准,而需以学生的进步、成长效果为标准。也就是说老师多么认真的去准备一堂课,多么努力的去上一堂课,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知识,得到相应的发展,那做的也是无用功。

一、因材施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学生掌握知识、具备的水准、体能素养差异,导致学生学习技能的效率和速度的差异。初中生正在特殊发育阶段,各方面均均衡发展不平衡。每班学生的健康、素养、体能等有显著差别,以同样的标准,学习相同的内容并设定一致目标下,教学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需要,必然导致“不够吃”和“吃不完”现象同时存在。从而完成不了教学目标。中学生受项目特长、原在学校传统项目、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课教学中表现出兴趣不同,有的喜欢篮球、有的喜欢羽毛球、有的喜爱足球。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依据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要,订立不同目标,设计不同内容,同时依据其个体需求,编辑设计教学过程和内容。让所有学生均达到教学设定的最低标准,必须关注的是,学生总在发展,当学生素养、体质、知识、能力提高之后,还需依据个体的真实情况改变目标。允可学生不遵从设定进程要求展开学习,避免阻碍其正常进步和发展,促使那些基础薄弱学生建立更高目标,保有对体育的兴趣,最终使得全部学生实现进步。

二、和谐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师生关系作为教学工作缔结的最基础而且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师生越是融洽就越能事半功倍。师生间互重互爱,是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要件。老师如果对学生心怀呵护、喜爱,是开展有效教育的基础情感要件,也是做好这一教学的前提。尤其是当下独生子女,强烈盼望老师的关怀和喜爱,这也是当下每一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如果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真挚呵护和喜爱,精神层面就会得到极大满足,继而形成发奋向上的力量。学生给予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将促使其爱屋及乌喜欢上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对这一学科产生莫大热情,学习效果自然能够达到更高水平。

三、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

体育课堂教学即为老师怀着某一明确目的开展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的具体活动,在不同理念指导下组织的不同教学活动,将造成不同结果,因此教学理念是决定这一教学有效性的决定要素。

(二)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体育教育的特点为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围绕学生发展,坚持育人、提升综合素养水平为根本宗旨和目标,不但要提升学生健康水准,增强体质,提高技能水平和体育素养,更需培养身心都保持健康充分发展的栋梁。体育学科作为学生最主要的锻炼手段,是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而且,这一课程设定的目标为体育能力、技能,参与投入,心理层面和社会的适应,这一课程始终以全面发展学生主体能力为核心,促使学生主动协作,开展探索学习,依据其身心特征,达成五个层次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

(三)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若要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有效,首先需要遵从这一学科的教学规律。第一,内容必须与学生身心水准和发展相适应;第二,需促成学生思维、认知、实践的充分融合;第三,需与学生由于个体、年龄、性别而存在的差异相适应;第四,需与学生养成运动技能的规律相符合;第五,需保证动作技术构成科学而且有效;第六,与所教授体育项目本身规律相适应;第七,与人体生理方面活动机能变化规律相适应;第八,需保证不超过运动荷载;第九,需保证不突破校内条件、环境和资源限制;第十,需保证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與时俱进的规律等。还需注重使用科学、合理性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利用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采用的体育教学手段,多数仅限于阐释——示范——演练过程。而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学习任意体育技能都需历经身体与心理适应和协调关卡。总结起来有5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看这个动作。无论是比赛中的录像,还是动作示范,要让学生建立感性的认知,了解动作框架,知道是基本动作方法事,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第二阶段,理性认识与分析。通过的动作分解,知道动作细节,并反复看视频来观察、分析细节。这一阶段往往会被忽略,所以学生常常难以掌握要领,结果浪费大量时间,甚至最终不得不放弃。

第三阶段,实践训练。要求学生在无人防守状况下,自己拿球依据前述第二阶段中细节反复演练并同时思考。很有必要的是,加入原地的运球训练。加入原地反复的胯下加变向即为熟知掌握这一动作要领的基础。在此阶段内,加入椅子等障碍时,可能动作还是不够顺畅完美。但是没关系,这一阶段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突破的关键。许多人未经阶段二就直接跨入阶段三,所以动作才不像。

第四阶段,有意识使用的阶段。在完全熟练此动作之后,对抗时有意识运用这一动作。因此本阶段尤其重要,防守不仅是塑造心理压力的需要,更是技术需要。当过人成功时,内心的喜悦是真切的。但这还不够。

第五阶段,变成习惯。当某人在数天之内数次运用同一动作之后,肌肉记忆与心理关卡均被突破。这个动作已经成为你的一个习惯。你知道合适能做,何时不该强行进行。明知何时能够取得优势,譬如何时能够投篮、何时能够过掉或切入半个身位。此时,这一动作早就成为习惯运用的运球突破动作了。

老师在教学实践时,能够设计更多特征突出的教学模式,提升数种教学手段利用的效率效果。还可以利用室内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视频,制作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五)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保证学生的体育安全

要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充分有效,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锻炼的好习惯。区别其它学科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安全。体育课堂主要安排在运动场地,学生也是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剧烈运动甚至有对抗运动,要消除运动损伤,在实际操教学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做到耐心、细心、全面。在教学中,除了教师在课前检查场地器材、安排合理的准备活动外,需要教会学生预防运动伤害和处理运动损失知识,教会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还需强化培训学生安全意识。如在投掷项目练习中要等投掷完毕再捡器材,跑步前检查鞋带服装以及在练习中学生之间的配合。

(六)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校内体育的主体构成,课外活动则是其有益补充。课外进行的体育活动有突出的特征,不仅是对课上体育的巩固和补充,更是激发兴趣,培养爱好,发挥特长的高效途径。所以,在强调基本的课堂教学同时,还需重视课外体育活动。为此,学校依据教学状况,在不同时段安排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与课上内容配合一同完成教学任务。譬如进行排球、篮球学习阶段就应该同时安排排球和篮球的课后练习。学校为学生自由练习提供更大空间。另外,课外体育中促使学生主动投身活动,促使其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开展锻炼,逐渐养成个人兴趣及能力,培养终生锻炼好习惯。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體育教师应树立有效教学理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运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保证教学效率,不做无用功。构建有效观念,体育老师还需正确理解、把握课程理念核心,将其核心思想融入课堂,确保教学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关潮.对探究型课堂的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学咨询.2010,11.

[2] 邹泽明.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研究学刊.2008.

[3] 张晓雷.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农民·农村教育.2009,12.

[4] 陈文果.浅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2011,7.

猜你喜欢
有效性体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