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改革动态及相关研究

2017-04-14 22:25戴晚莲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研究

戴晚莲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因此分析国内外会计准则的改革动态对我国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有极大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研究,就国内外会计准则的改革动态、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以及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给我国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准则 改革动态 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国际会计准则一直立志于成为全球会计准则,我国也在市场经济的完善中逐步进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变迁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近期动态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变迁

在适用“趋同”(Convergence)这一理念之前,国际的会计审计界还一直沿用“国际协调”(Harmonization)的理念。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审计准则,在特定的时间内逐步从不同走向相同的收敛过程。渐渐地,“趋同”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它从一个概念发展成为一种共识,发展为一种行动,我们可以认为,国际协调的深化发展即为国际趋同。根据现阶段的国际形势和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代表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未来目标和方向。目前来看,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正采纳不同的方案来向IFRS趋同。在2011年举办的有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下一个十年的战略报告表明:为推动IFRS在全球被采纳,IASB将以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

(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近期动态

2008年是国际金融界充满风波的一年,当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都纷纷向IASB趋同,这场热潮也加快了IASB对于相关准则的进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趁着这股热潮,于2010年年底发布了IASC9号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当时没有立即生效,但2015年1月1日,IASC9号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正式生效,它包括IFRS10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11号合营安排、IFRS12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和IFRS13号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也对IASB以往的一些准则进行修订工作。目前,IASB正在对收入确认项目、租赁项目、金融工具减值项目、保险合同项目等相关问题进行制定或修订。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许多制度上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就会计制度的改革来说,最大的成果就是经济体制的变化,我国成功将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同时也开始采用国际通用的会计规范体系。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实现了初步趋同,并在为更进一步的发展不断努力。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回顾

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9年),建立各行各业统一的会计制度。

第二阶段(1979年-1992年),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开端,部分借鉴国际惯例,树立不同行业通用的会计规范,最终于1985年3月4日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第三阶段(1992年-1997年),广泛借鉴国际惯例,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要求使我国有了首个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准则。先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第四阶段(1997年-2005年),构建按经济业务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对多项会计准则进行修改。

第五阶段(2006年至今),会计标准国际化,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限制条件

(1)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时间不够长,导致我国相关方面的法律、产品市场、政府机构的管理方式等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仍有一定差距,IFRS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基础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因此IFRS中的某些原则并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2)我国的传统会计准则制定方法是以规则为导向的,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已经习惯于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但IFRS是以原则为导向,它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素养有很高的要求,我国目前的情况与IFRS的執行要求存在矛盾的地方,因此就IFRS的执行来说还不能很好地适应。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基本原则和路径

1.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发展目标是:让国产商品走出国门并获得认可。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可以使交易成本降低,从而有更多机会使国外投资者来中国投资。因此,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的进度同步且保持持续趋同,实现与IFRS等效就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

2.基本原则

①坚持在国际趋同中确保国家利益的目标;②保持国际趋同中的发展理性;③立足现实努力化被动为主动;④分类采取不同制度变迁策略;⑤强化理论准备实现基础创新。

3.路径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显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也不利于具体执行,因此我国不会直接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IFRS,而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国际趋同,并分析找出其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保证我国在符合基本国情的国际趋同下制定的会计准则与IFRS没有实质上的差异。在具体实施中,我国也确实是这样实施的:2005年我国与ISAB联合签署了一份声明,这份声明中明确表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之间没有实质性差异。

(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的比较

虽然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在实质上没有差异,但由于我国是根据基本国情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准则而不是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直接引用,因此还是应该深入分析二者存在的差异,使我国今后能长期保持国际趋同。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部分构成。基本准则起到的作用就是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与IFRS在实质上并无差异,仅仅是在形式上存在差异。

(2)二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差别不大,在具体的规定方面存在一些细微差异。例如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法律环境,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时,除了以内容实质性趋同为出发点外,采取“章节”“条款”式,具体的条文也便于理解和实施。

(3)与国外会计准则相比,我国的制定模式在准则制定机构、准则制定人员、准则制定程序以及准则制定基础等方面都不同。

(4)对于是否采用公允价值及如何采用,二者也存在差异。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成功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日益成熟,但目前总体来说我国的市场竞争还不够规范,再加上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在文化和法律上的差异,因此在具体准则中适度应用公允价值,并严格要求将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作为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

三、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给我国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概念

在旧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对金融工具做具体规定,在新的会计准则中,针对金融工具有了明确的规定:金融工具是以合同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企业的金融资产、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金融工具都将对我国金融机构产生深远影响。

(二)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影响

①实现国际趋同,加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步伐;②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现的集中体现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③通过追求会计信息的全面披露使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了解金融机构的真实风险情况,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社会公信力。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所面临的挑战

①由于金融工具及其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专业性和风险性大的特点,因此导致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十分复杂,致使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极高,从而使执行难度加大;②公允价值难以直接获取,它的确定也无法排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它的运用范围存在主观随意性,这些因素都容易增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稳定;③对公允价值的采用影响了银行资本和加权风险资产的变动,这给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增加了难度。

四、结语

通过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变迁、国际会计准则的近期动态以及二者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给我国带来了有利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只有坚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坚持在国际趋同中确保国家利益的目标、保持在国际趋同中的理性,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杨敏.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进展与我国的应对举措[J].会计研究,2011,(9):3-8.

[3]王磊磊.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4]刘莉.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5]杜金爽.中美政府会计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

[6]张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

[7]沈吉,季伟伟,陈栋.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对中国会計准则改革的影响分析——兼论金融工具准则改革的具体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201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