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坤,雷 鹏,史聪灵,赵小龙,刘晅亚,陈 杰
(1.中南大学 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75; 2.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3.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地铁火灾与客流疏运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4.建筑消防工程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1)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我国公路隧道不断增多,货物运输量也逐年增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货物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如氢气、液化石油气等。这些危险物品在通过隧道时一旦发生爆炸,产生的巨大的压力波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隧道结构破坏等严重后果[1-2]。如2014年晋济高速公路岩后隧道内甲醇泄漏起火引发的爆炸,共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 197万元。隧道内发生的爆炸一般是由可燃气体或者可燃液体的蒸气引发的,因此有必要对隧道内可燃气体爆炸展开相应的分析。
对于隧道内可燃气体的爆炸,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Bie H.Y.等[3]对海底隧道中氢气泄露、蒸气云的形成和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通风和点火延迟对超压的影响;Ma.Q.等[4-8]开展了管道内和隧道内甲烷-空气的爆炸实验,发现燃料浓度对火焰分布和爆炸超压等参数有重要影响;肖华华等[9-11]对管道中氢-空气和丙烷-空气燃烧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管道内气体爆炸的动力学特性;Ahmed等[12]对湍流预混氢-空气爆炸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至少比甲烷的平均反应速率高2个数量级;张增亮等[13-14]研究了惰性气体对液化石油气爆炸的抑制机理,得出了爆炸抑制中惰性气体需求量估算方法。
由于清洁可再生、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氢气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氢气燃烧范围很宽,着火能较低,容易发生泄露和爆炸[3]。液化石油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其主要成分是丙烷,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本文选取氢气和丙烷2种气体,拟通过对其在隧道中的爆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期得到2种气体爆炸过程中反应速率和压力场,并进行对比分析,为类似事故的预防和救援提供参考。
以某双线公路隧道截面为原型建立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15]。隧道截面由半径为4 m的半圆和长8 m高2.65 m的矩形组成。用ICEM划分结构化网格,并对模型中间区域的网格进行了加密,网格总数为16.7万。
在模型中设置A~F6个监测点,坐标如图1所示。其中测点A~D位于隧道壁面上以监测爆炸对隧道壁面的影响;测点E和F位于距地面1.5 m高度处以监测爆炸对人员的影响。
图1 物理模型及测点Fig.1 Physical model and monitors
图2 氢气爆炸的初始条件设置Fig.2 Initial condition of hydrogen explosion
图3 丙烷爆炸的初始条件设置Fig.3 Initial condition of propane explosion
表1列出了2种气体的流动参数[16]。从表1可以看出,氢气的扩散系数约是丙烷的6倍,而密度只有丙烷的1/20,如果在隧道内发生泄露,氢气会迅速上升并向各个方向快速扩散,丙烷会逐渐下降且扩散得较慢。当达到稳定状态后,氢气会集中于隧道上方而丙烷会集中于隧道下方。
表1 气体的流动参数
表2列出了2种气体的燃烧参数[16]。浓度在化学计量浓度附近的可燃气体爆炸产生的超压最大[4],因此在初始条件中将氢气和丙烷的浓度设置为各自的化学计量浓度。
表2 气体的燃烧参数
综上,在初始条件中设定氢气位于隧道上方,高度为1 m,质量分数为3%,温度为300 K;点火点圆心设置在隧道最高点正下方,温度为1 500 K,如图2所示。
按照丙烷和氢气反应时产生热量相等的原则,计算得到丙烷在隧道内的高度为0.453 m。丙烷爆炸的初始条件设置如图3所示,丙烷位于隧道下方,质量分数为6%(即丙烷的化学计量浓度),温度为300 K;点火点圆心置在隧道最高点正下方,温度为1 500 K。空气温度为300 K,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体积分数分别为79%和21%。模型中初始压力均为一个大气压。爆炸过程中流动为可压缩、非定常流动,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模型描述湍流过程中的湍流变化,燃烧模型采用涡耗散概念模型,时间步长取0.1 ms。为简化问题,忽略热辐射,并假设燃烧为一步不可逆反应,且隧道壁面绝热。
图4给出了爆炸发生后150 ms内氢气和丙烷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氢气反应速率在6 ms时达到最大值,为2 730 kg/(m3·s),之后由于氢气浓度的减小而迅速降低。丙烷的反应速率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缓慢上升,之后逐步稳定。在前50 ms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丙烷的平均反应速率的7倍。
图4 气体反应速率变化曲线Fig.4 Reaction rate variation curves of gases
图5 气体质量分数云图Fig.5 Contours of mass fraction of gases
图5给出了爆炸发生后50 ms时氢气和丙烷的质量分数云图。氢气反应很快,如图5(a)所示,爆炸发生后, 50 ms,氢气的质量分数最大只有0.06%。丙烷反应较慢,如图5(b)所示,50 ms时只有在点火点附近的丙烷发生了反应,最大质量分数仍为6%。
图6给出了氢气爆炸过程中监测点压强达到最大时隧道的压强云图。爆炸开始时,隧道顶部的压强迅速升高,6 ms时隧道顶端(D点)的压强达到最大;12 ms时压力波传递至B点和F点;16 ms时压力波传递到地面,C点压强达到最大;17 ms时向两侧扩展并反射, A点压强达到最大,反射之后的压力波继续向上传递,强度有所减弱;20 ms时压力波传至E点。30 ms时,传播至隧道顶端的压力波又被隧道壁面反射回来,再次向下传播,强度有所减小。氢气爆炸产生的压力波在隧道内上下来回反射,具有周期性。
图6 氢气爆炸时各个监测点超压达到最大时的压强云图Fig.6 Contours of pressure when overpressure of monitors maximize in hydrogen explosion
图7给出了丙烷爆炸过程中5个时刻的压强云图。如图7(a)所示,爆炸初期产生了以点火点为中心的球形压力波,6 ms时的最大压强为10 kPa,远小于同一时刻氢气爆炸产生的最大压强(225 kPa);16 ms时一部分压力波在遇到隧道壁面后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继续向上传播;30 ms时被隧道顶部壁面反射回来的压力波与爆炸产生的压力波相遇,由于强度大小相当二者在抵消一部分之后继续传播。随着爆炸的发展,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爆炸产生的压强逐渐增大,顶部反射回来的压力波仅传播一小段距离。60 ms之后,顶部反射回来的压力波总是被爆炸产生的压力波抵消,隧道内压力波整体表现为向上传播,强度逐渐增大。
图7 丙烷爆炸过程中的压强云图Fig.7 Contours of pressure in propane explosion
图8(a)和(b)分别给出了E点和F点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氢气爆炸时,E,F2点的压强曲线上下震荡。氢气爆炸产生的压力波在隧道内上下来回反射,两测点的压强随着压力波的经过而上升,离开而下降。丙烷爆炸时,E,F2点的压强曲线缓慢上升。丙烷爆炸产生的压力波强度逐渐增大,在隧道内整体表现为向上传播。
地面上爆炸压力波对人体作用的安全界限为20 kPa,当超压值为75 kPa时,压力波对人体脏器的损伤会导致人的直接死亡[2]。由图8可以看出,氢气爆炸产生的超压多次超过75 kPa,丙烷爆炸产生的超压在61 ms时达到20 kPa,在145 ms时超过75 kPa,因此在此种情况下,2种气体的爆炸均能够对隧道内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图8 爆炸过程中压强变化曲线 (监测点位置参照图1)Fig.8 Pressure variation curves in explosions (Refer to Fig.1 for location of monitors)
1)隧道内爆炸过程中,氢气的反应速率比丙烷的快,最大可达2 730kg/(m3·s),达到最大值之后因氢气浓度的减小而迅速降低。丙烷的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缓慢上升,之后逐步稳定。在前50 ms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丙烷平均反应速率的7倍。
2)隧道内爆炸过程中,氢气爆炸产生的超压较大,最大值为451 kPa;爆炸产生的压力波传播迅速,在隧道内上下来回反射,强度随着氢气的消耗而逐渐减弱。丙烷爆炸产生的压力波在遇到隧道顶端壁面时反射,与下一时刻爆炸产生的压力波相遇,因强度较小而被抵消,隧道内压力波整体表现为向上传播,在150 ms内强度逐渐增大。
3) 在隧道爆炸过程中,氢气和丙烷爆炸产生的超压均超过会导致人死亡的临界值(75 kPa),因此在此种情况下,2种气体的爆炸均能够对隧道内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1]陈长坤, 朱从祥, 康恒. 不同断面形状隧道火灾下通风因子及中性层高度分析[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4(6):79-84.
CHEN Changkun, ZHU Congxiang, KANG Heng. Anlysis of ventilation factor and neutral layer height for tunnel fire under different section shapes [J]. Journal of Rail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6):79-84.
[2]王海宾. 甲烷爆炸冲击波对动物损伤研究[D]. 中北大学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2015.
[3]Bie H Y, Hao Z R.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risk of hydrogen releases and combustion in subsea tunnel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6.
[4]Ma Q, Zhang Q, Li D, et al. Effects of premixed methane concentration on distribution of flame region and hazard effects in a tube and a tunnel gas explosion [J].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15(34):30-38.
[5]Pang L, Wang T, Zhang Q, et al. Nonlinea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ame regions from methane-air explosions in coal tunnels [J].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4, 92(3):193-198.
[6]王华, 葛岭梅, 邓军, 等. 受限空间可燃性气体爆炸特性的对比[J]. 煤炭学报, 2009, 34(2):218-223.
WANG Hua, GE Lingmei, DENG Jun, et al. Comparison of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ignitable gases in confined space [J]. Journal of coal society, 2009, 34(2):218-223.
[7]程浩力, 李睿, 刘德俊. 管道燃气爆炸特性实验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4):23-27.
CHENG Haoli, LI Rui, LIU DeJu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 of combustion gas in pipelines [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4):23-27.
[8]宋小雷, 陈先锋, 陈明, 等. 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11):5-8.
SONG Xiaolei, CHEN Xianfeng, CHEN Ming,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the flame propagation in gas explosion [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11):5-8.
[9]肖华华. 管道中氢—空气预混火焰传播动力学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10]梁春利. 内置障碍物受限空间内可燃气体爆炸数值模拟[D]. 大连理工大学, 2005.
[11]王志荣, 蒋军成, 郑杨艳. 连通容器气体爆炸流场的CFD模拟[J]. 化工学报, 2007,58(4):854-861.
WANG Zhirong, JIANG Juncheng, ZHENG Yangyan. CFD simulation of gas explosion field in linked vessels [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2007, 58(4):854-861.
[12]Ahmed I, Swaminathan N.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explosion of hydrogen-air mixtur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4, 39(17):9562-9572.
[13]张增亮, 林柏泉, 李贤忠, 等. 液化石油气爆炸抑制研究[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3(4):317-322.
ZHANG Zengliang, LIN Boquan, LI Zhongxian, et al.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explosion suppression [J]. Journal of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4):317-322.
[14]Du Y, Zhang P, Zhou Y, et al. Suppressions of gasoline-air mixture explosion by non-premixed nitrogen in a closed tunnel [J].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14, 31:113-120.
[15]关宝树.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6]冯文, 王淑娟, 倪维斗, 等. 氢能的安全性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氢安全问题[J]. 太阳能学报, 2003,24(5):677-682.
FENG Wen, WANG Shujuan, NI Weidou, et al. The safety of hydrogen energy and fuel cell vehicles [J].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2003, 24(5): 67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