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天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城市文化对于城市公共雕塑的影响
——以兰州为例
□王晓天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城市公共雕塑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取决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城市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对于城市公共雕塑的创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的公共雕塑必须和这个城市彼此联系,这才能更好的体现公共雕塑的价值。
兰州;城市;公共雕塑
城市公共雕塑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取决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也等于说,城市公共雕塑不光是雕塑本身的事情,它还要和城市文化彼此联系。“城市雕塑”这样的说法也是一种中国本土的说法,在我们这边才这么说,在国外是不会有这样的说法。城市雕塑这样的叫法不是那么的规范,但是这在我们国家说习惯了,大家也就默默认同这样的说法了。我们在过去是没有城市雕塑传统的,这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宗教、习俗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新的形式的建立,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这需要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宗教、习俗等等有着密切 的联系,这才能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便是说,城市的公共雕塑必须和这个城市彼此联系,这才能更好的体现公共雕塑的价值。
兰州市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它是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唯一一座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几千年的漫长历史岁月中,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基本涵盖了从旧石器晚期到近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内容极为丰富。兰州还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马家窑文化、多民族文化等多个文化类型。
“百里黄河风情线”于2000年开始兴建,它以中山桥为中轴线,以黄河两岸的风景作为衬托,多个城市广场在此建立,其中重要的广场都有反应兰州历史文化的公共雕塑。就像以反应“黄河文化”为主题的《黄河母亲》《龙源》等公共雕塑;以反应兰州历史为主题的《筏客搏浪》等公共雕塑;反应“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的《丝路古道》等公共雕塑。
《龙源》,它是以兰州龙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国文所题写的狂草“龙”为载体创作而成,这是一次将书法和公共雕塑融为一体的成功的尝试,创作者将平面的“龙”立体化使之成为立体的公共雕塑。围绕着这条“龙”走上一圈,你会发现每个角度这条“龙”的形象都不一样,一圈360度,那就是360条龙了。对于这条龙的形象的理解,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的想法。在我的拍摄角度看,就像母亲在慈祥的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表现了黄河儿女精神。
《黄河母亲》,创作者是甘肃雕塑家何鄂女士。它现在已经成为兰州的城市名片,是兰州公共雕塑的代表性雕塑,其雕塑由一个躺下的母亲还有一个趴在母亲身旁的小孩子为元素组成。其中母亲长发飘浮,神态慈爱地注视着自己的孩子,右臂微微弯曲,仰卧于黄河波浪之上,她的右侧依偎着一个孩子,目光微微向左侧注视,十分调皮可爱。这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的基座上刻有永波纹和鱼纹的图案,这来源于马家窑的彩陶纹样。
《筏客搏浪》,于1986年由汪兴中所作。其雕塑的基座是由钢筋混凝土外镶嵌以黄河卵石而成,其形状呈黄河巨浪翻卷状。皮筏于巨浪之上,破浪而行;以青铜为材料铸成的青年筏客呈跪姿于皮筏之上昂首挥桨,青年的后方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拢鬓,远眺前方。这一雕塑向我们展示了以前人们以皮筏渡河的方式。
《丝路古道》,这座大型花岗岩雕塑的作者为甘肃省博物馆龙绪理,1987年由朱孝学制作完成。其形象是以丝路古道的一峰骆驼形象为表现核心,反映了在盛唐时期的丝路古道的盛况。雄驼满载货物,雄驼上骑着一个身着披风、右手搭在凉篷上远望的老人。雄驼的右前方,是一个胡商牵僵而行。雕塑构图写实,凝重大气。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关于丝路古道的相关历史。
从以上这一组公共雕塑中可以看出其设计的本质:这是以兰州特有的传统文化、宗教、习俗等各方面的题材作为设计参考的作品。雕塑是设计师运用体量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的一种手段,是唯一一个可以触摸的视觉艺术,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仅本身具有很强的设计感,还需要和环境相互呼应,它本身的形象以及雕塑的材料的运用加上环境的装饰,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能够使人们在空闲的时间中能够领会城市的历史。
[1]李晓辉.从“黄河母亲”看城市雕塑的张力[J].发展,2011,(5).
[2]孟祥武,叶明晖.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雕塑设计中的文化本质[J].雕塑,2011,(3):76-77.
[3]魏海玲.兰州的风景[J].丝绸之路,2016,(9):50-53.
1004-7026(2017)14-0138-01
文献标志码: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