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4-13 20:47□董
山西农经 2017年2期
关键词:金融

□董 培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董 培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基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存在的网络信任、安全等问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特点出发,分析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风险,并对上述问题作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风险控制

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快速支付、资金融通等作用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网络信息平台,是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产物。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尤其是在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P2P网络贷款”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得到业内的关注,这种金融创新也颠覆了传统金融的内涵。传统金融行业基于安全性的思考,通常比较保守封闭,互联网金融与之相反的是其开放包容的特点,这也就促就了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我们可以得知其特点所在。

1.1 普惠性

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由于交易成本、监督成本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其门槛和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中小微企业及个人来说,传统金融行业存在的“金融排斥”现象使得弱势群体无法得到需要的金融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各种金融产品极大地降低了准入门槛,小微企业和个人能够自由的选择所需要的金融产品。

1.2 低成本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利用网络形成的新的交易方式,它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方式,这种新的交易方式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方式形成了一种新的资金融通方式,主动获取分析信息,降低了交易的借贷成本,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1.3 透明性

互联网金融借助于网络平台将所有有金融服务诉求的群众连接在一起,共享着开放、自由、包容的网络平台。资金投资方和资金需求方可以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了解到足够充分的信息,并且完全在自主选择的条件下完成资金交易,互联网金融为双方提供的是更加透明的平台与选择。

1.4 高风险性

相较于传统金融的高门槛和多限制,互联网金融由于其开放包容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势必存在着更高的风险。互联网信息泄露、低门槛导致金融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等问题都是高风险的问题所在。“e租宝”非法集资涉及百亿资金的事件也为各方敲响了警钟。

2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2.1 系统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所在的整个金融系统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包括利率风险、经济周期风险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反方面:第一,系统中各种金融机构相互关联,各种风险同样存在相互联系,一单某一特定方面受到冲击,便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波动;第二,金融体系与经济周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周期的变化对互联网金融同样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将引发系统风险;第三,互联网金融为当今金融产品的一种创新,金融市场中的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其联动效应也将有可能会引发系统风险。在如今系统风险与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对系统风险的监控也将成为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

2.2 信用风险

金融行业是资金相互融通的行业,其中信用是金融机构运营的基础。传统金融行业准入门槛高,信用评级体系完善,对于交易双方都有较为良好的保证。在互联网金融下,其普惠性虚拟性使得信用风险显著上升,其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对称风险及道德风险中。

第一,互联网金融完全通过网络的虚拟交易实现,交易双方无需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易方式对于对方的信息真实性验证带来了极大地困难。身份认证、信用评级的不完善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也使得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提高。第二,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庞大的信息数据,在面对繁多的数据时,平台体系的不完善,很容易引起各种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虚假交易,同时,不同平台之间的套利问题也是存在于道德风险中的一大难题。可见,信息不对称风险和道德风险仍对信用风险产生较大影响。

2.3 技术风险

一是互联网金融信息泄露问题存在风险。互联网金融借用大数据等计算机技术,保存着用户的账户、身份等多种机密信息,一旦泄露,对于平台和用户都将造成巨大的损失。二是人为的攻击或是客观的技术故障对系统造成的损伤。互联网以其极大地便利性快速覆盖了广泛的人群,但多数用户的计算机水平较低,容易遭受到外来攻击者对其资金信息的窃取,同时客观的网络技术故障也将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造成严重的影响。三是资金监管问题。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信息依托于网络技术平台,庞大的数据库若受到黑客攻击或者病毒感染,资金存管也将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四是我国的整体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相较于世界领先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互联网平台存在的漏洞也对互联网金融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2.4 法律风险

作为一种新式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存在时间较短,其相对应的法律配套制度及监管体系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互联网金融目前正处于无准确准入门槛,无通行行业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容易产生交易的灰色地带,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研究法律漏洞,带来一些高风险的操作。另一方面,相应的法律措施长期缺少会促使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畸形发展,众多投资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危险的投机行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3.1 加强信用制度体系的建设

在互联网金融中,信用作为交易的基础,其制度的完善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促进建立健全的个人及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这套制度将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对交易双方的信用进行良好的评判和记录,降低风险的产生。同时,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监管评估也需要着手建立,确保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

3.2 提高互联网技术水平

针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技术特点,我国应加大信息技术的研究投入,提高互联网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在互联网金融中,身份的识别、安全密钥、口令加密等技术水平及标准应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通过对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以及对信息传输路径的监控,提高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对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的能力,降低因互联网技术落后导致的风险。

3.3 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控制

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一是要有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行业自律规范,互联网金融是较为新的事物,相关的部门监管措施较为落后,在此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内的自律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互联网机构自身要重视风险管理与控制,建立专业的风险控制部门,对现有的金融产品,构建可靠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同时,在开发新产品时需充分地考虑到产品的安全性以降低风险。

3.4 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因此滋生出了一系列灰色交易,违法交易事件,对行业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现今的金融环境下,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提供依靠,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促进发展。

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同样要充分地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广泛地收集从业人员的意见,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动态分析,做到既不扼制行业内的金融创新,同时又能创造有序健康的法律氛围,降低法律缺失带来的风险。

[1]王吉.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1-29.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1004-7026(2017)02-0099-02

:F830.9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2.073

猜你喜欢
金融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实践探索
金融开放应在审慎中阔步前行
祛魅金融衍生品
金融与经济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