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霁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薛 霁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党的十八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发展,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借鉴,对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实现生态良好和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影响并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存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人们生态危机意识的觉醒使得人类重新思考如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绿色运动在西方开始兴起,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态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到了20世纪8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运用生态学思想来补充或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成熟的生态思想,试图借此来解决发达国家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国外相关学者认为,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主要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制度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最好路径就是把生态学的思想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着重强调了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紧迫性,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实施生态战略转化,“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种政治理论工具对生态环境稳定发展存在的不和谐的本质问题,达到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和生态系统平衡的这两方面的双重转型”[1]。因此,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能为我们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一些价值参考,进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了社会快速发展。但我国底子薄,人口多,不能很好地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全新挑战,如生态危机、资源环境问题等。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应对和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需要。我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但这些新兴产业就真的比传统产业更加“环保”吗?以2015年的快递业为例,其包装所使用的透明胶带即可环绕地球425圈[2]。网络造就的新兴行业给公众的印象往往是“绿色循环”“简约时尚”,但实质上却浪费严重。中国经济发展在让大多数老百姓享受到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人口、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时刻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敲响着警钟。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国力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坚持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要求。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出到2020年,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同时,也要使我国成为生态良好的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一方面是党和国家对美丽中国的规划,另一方面更加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体现了我国是一个在乎每一个老百姓、关爱每一个老百姓的国度。从仅仅强调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到尊重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以国家战略的方式来保证每一个老百姓的生存健康,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的关注,更是对老百姓的庄重承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完美诠释。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在宏观上是国家、民族的长期规划,在微观上也是中国每一个老百姓幸福和谐生活的根本保障。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符合当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来看,我国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并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在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走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并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道路。并不是说工业文明就一定会破坏环境,增加环境问题,而是说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如何与当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相适应。全世界的社会文明发展有一定的共性。其一,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英国大气问题,日本核污染问题等。但这些国家在经历过环境问题后能够警醒,通过自己发达的工业文明来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其二,大部分欠发达国家常常走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一个国家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这个国家自己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比如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环境问题。很多发达国家以往发展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不顾环境来发展经济。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成立了许多组织,来制约一些不顾环境的行为。因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的现实诉求,而且符合当代文明发展的潮流,更是我国对全世界人民的郑重承诺。
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在相关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缓和的方法与消除生态危机的路径,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加强和谐生态价值观的构建与教育。当前,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于构建和谐生态价值观。要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我们首先要转变自身对待自然的观念。要大力加强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教育,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此外,要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积极倡导践行生态消费观念,树立公民生态环保意识,让保护环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与习惯。
生态价值观的构建与教育不能仅仅体现为传统的说(看)—听(看)—做的模式,要学会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利用互联网做生态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三新”的培育模式来进行,让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与生态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一,内容新。改善以往传统刻板的宣传内容,要积极融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使受教育对象能够引起内在的共鸣。其二,形式新。以往的培育方式很难做到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的培育。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培育为例,对于青少年要使用他们更易接受的动漫形式;对于中壮年人群,可用近几十年环境变化的相关影视资料来培育;对于老年人可使用社区活动来进行宣传等。其三,培育主体新。培育主体新指的是不能仅仅依靠以往旧的主体即政府、学校、环保机构等,而要做到使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发挥作用,可采用网络征集志愿者等方式来进行,激发出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性。
第二,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安德烈·高兹认为,人类当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主义造成的,这种工业主义使得资本主义只追求最大的利润,导致对人性的压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3]。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和生产模式,不断推动工业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与协调共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战略提了出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增强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实现科学发展。
第三,坚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约翰·福斯特(John B.Foster)强调,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农业发展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74。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相对滞后。为了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我们应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坚持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发展,解决好生态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加剧的现实问题,就必须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指导我国农业发展。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现实出发,尊重和顺应自然客观规律,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目标。
第四,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生态发展保护红线,是保证我们国家生态安全的生命线,一旦突破,就势必危及国家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5]209但当前中国却存在着监管部门没有对应的执法权、相关法律并不完备等问题。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行政权力干涉环保执法来保证支柱企业的运作,这就导致了某些情形下生态保护成为一纸空文。因此,要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一方面,必须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者进行严厉惩罚,追究其法律责任。要建立终身追责制,对那些决策者在进行政策决策的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并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此外,对那些在执法过程中玩忽职守、监管不力的执法工作者也要依法进行追责。只有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保障生态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的规定,更要切实做到科学立法,有法可依。诸如把污染程度“中等”“严重”等具体化为相关数值、相关标准。只有把对待生态保护的态度从宏观层面“监管”转化为具体细化的“监测”,才能真正把生态保护做好。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合理成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善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1]王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昆明:云南大学,2015.
[2]新华社.全国快递包装1年用胶带可绕地球425圈[EB/OL].[2016-10-20].http://tech.sina.com.cn/i/2016-10-20/doc-ifxwztrs 9883942.shtml
[3]温晓春.安德烈·高兹对资本的准生态批判[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5).
[4]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薛明珠】
20016-12-26
薛霁(1993—),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A811.6
A
1672-3600(2017)04-00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