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萍 宋 词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深圳 南山区 518060)
浅析身体景观对空间活力的影响
——以新乡市牧野文化广场为例
□张 萍 宋 词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深圳 南山区 518060)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多种功能的空间的结合体,是城市居民、外来游(租)客的日常休闲活动、经济行为发生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的空间活力一方面取决于广场自身的物质空间结构、区位特征,一方面取决于广场使用者的使用方式、频率和人际网络样态。本文试以作为身体景观的广场舞为例探讨城广场使用者的使用方式、频率和人际网络样态对城市广场的空间活力的影响。
身体景观;空间活力;广场;半熟人社区;地方的芭蕾
现新乡市牧野文化广场是对原牧野公园的改造。牧野公园始建于1988年,因3 000年前武王伐纣的著名战役——牧野大战而得名,是在牧野大战遗址上修建起来的一座文化公园。在原牧野公园的基础上,沿卫河两岸扩大建成了现在的开放式广场——新乡市牧野文化广场。牧野文化广场东区以牧野湖为核心,分为湖滨休闲区,湖光水色观景区,生态湿地观景区和台地景观区等四大区域,湖区内设计有三个休闲广场,三个观水平台,一处城市沙滩,一个中老年市民健身岛,还有为儿童设计的塑胶地面儿童乐园;西区以大型音乐喷泉广场、“历史源泉”平台、林荫广场、树阵广场、奔马广场为核心。
牧野公园的物理空间结构、功能空间结构对空间使用者的行为规训、感知规训以及情感规训的结果在空间使用者对牧野文化广场的使用行为、使用认知以及使用情感中体现出了强烈的沿袭性。风靡大江南北的广场舞的出现,改变了新乡市牧野文化广场的空间气质,使其从一个游走于残留的仪式性与本质的日常性之间的空荡空间变成一个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节奏产生共振的活力空间。
人们对牧野文化广场的使用带有残留的使用牧野公园的仪式化痕迹,主要聚焦于私人化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节日休闲、放松、娱乐。这种休闲、放松与娱乐来自于身体对牧野公园这个空间的消费与享受,公园空间使用者的身体趋向于被空间功能淹没;私人化、以家庭为单位的使用者的集群结构使得公园使用者之间的流动性增加、原子化的陌生感挥之不去。换言之,公园空间使用者的身体是沉默的,空间使用者之间是陌生的。
广场舞区别于一般使用牧野公园的休闲、放松、娱乐活动。第一,广场舞的休闲、放松、娱乐并不建立在对客体的消费、使用与享乐上,它建立在对空间使用者的身体功能的开发与使用上;第二,广场舞的人员组织方式打破了公园使用者群体的私人化、家庭式的结构,使广场使用者的群体结构具有广泛性;第三,广场舞的实践时间与周期不同于公园空间的节日消费节奏,公园的节日消费呈现出较大的断裂性,广场舞的实践具有日常性。日常性使得广场舞群体中的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了建立熟识关系的可能,公园使用者之间的流动性和陌生感被广场舞活动的广泛性和日常性削弱;公园使用者沉默的肉体被广场舞的身体聚焦性唤醒,空间使用者对空间的使用实现了从消费与享乐的休闲到身体的使用与呈现的休闲的转变,实现了空间运用的主体性的凸显;广场舞是广场空间中的一道身体景观,广场实现了从被消费与享乐的纯粹客体空间到对空间使用者进行呈现的公共空间的转变。
节日休闲、放松、娱乐行为将交往活动局限在参与活动的家庭单位之内,不同单位的广场休闲者之间缺少交往活动,因为不同的休闲者缺少足够的时间交集来维持一个非陌生化的群体氛围。与此同时,由于休闲活动的私人化,休闲者往往专注于自己的休闲活动,对参与活动的单位之外的休闲者没有驻足观望。广场舞作为一种日常性的、高频次的、突破家庭单位束缚的群体性实践活动,为流动性大、陌生感强的广场空间带来了非私人化的、恒定的、自我呈现性的身体景观,恒定性削弱了广场空间的陌生感,自我呈现性的身体景观引发了其他广场休闲者的驻足观看,非私人化的群体结构使得驻足观望得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认为“一些人的活动吸引另外一些人”是很重要的。虽然城市规划者和城市建筑师的“理论前提是城市人追求的是那种空荡的、明显的秩序和静谧感。但没有什么比这更加不切合实际了。在城市的每个地方都能发现人们喜爱观看另一些人和他们的活动。”
一个有活力的广场应既有休闲者又有观看休闲者的休闲者。在这种观望与被观望的视觉网络中,原来私人化的、自我的休闲活动变成公共性的交往活动;与此同时,稳定的、高密度的视觉网络形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他者的无意识的监视,这种无意识的监视给空间带来了安全的保证。一个公共广场,当如简·雅各布斯所说“当人们能资源地使用并喜欢它,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很少意识到他们在起着监督作用,那么这就是街道安全工作做得最好,最不费心思,最不经常出现第一或怀疑的地方。”
牧野广场由于靠近城市中心和居民聚居区,广场上广场舞以及观望广场舞的人数较多。大量成员进入广场,势必在此空间内产生不可化约的外部效应,并且通常是负外部性。所谓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分为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和负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1
广场舞对牧野广场的空间介入带来了正外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而易见的负外部性。一方面,空间使用者在处理空间使用负外部性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我及他人的公共广场空间的使用权利与权利边界。这种自行协商、自我管理的权利及权利边界的确定方式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引入了行动权利关系的向度。广场舞引发的空间变化和空间使用者权利意识的萌发涉及空间使用者多面向的空间的自发协商使用——经济活动的自发空间、文化娱乐活动的自发空间、公益活动的自发空间等。另一方面,小贩聚集群与周边大中型超市以及小型便民店、公交站、餐饮店一起了构成充满活力包含各种消费层级的公共空间。牧野文化广场的休闲者们可以在大型商场或周边餐饮店就餐,也可在广场周边的流动餐饭摊位餐就餐。自组织根据民间对周边环境需求的敏锐感知上形成的多样性无疑增加了空间的包容性和活力,正如简·雅各布斯所说“城市不仅应该容纳这样的不同,以及其他更多的在品味、目的和工作的兴趣方面的不同,而且也需要有着不同趣味和癖好的人。”对于保持自组织营造的充满包容性和活力的空间生抬得必要性,简·雅各布斯说“城市正规的公共组织需要一种非正规的公共生活来映衬。”“公共人性道及上面的企业和商业发挥的作用与那些按照规划设置的聚会场所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是为什么?人行道上的平常的非正规的生活如何来支持更为正规的、有组织的公共生活?”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中写道“(城市空间的)内在秩序充满着运动和变化,尽管这是生活,不是艺术,我们或许可以发挥想象力,称之为城市的艺术形态,将它比拟为舞蹈——不是那种简单、准确的舞蹈,每个人都在同一时刻起脚、转身、弯腰,而是一种复杂的芭蕾,每个舞蹈演员在整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但又相互映衬,组成一个秩序井然,相互和谐的整体。”这种秩序井然、相互和谐的空间芭蕾的产生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人员组织格局。
简·雅各布斯所描述的空间的芭蕾发生在城市居民社区,社区具有城市中最稳定的人口结构。稳定性体现在空间中低程度的流动性与陌生感。由于文化广场前身牧野公园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结构对空间使用者的使用方式、功能感知、使用感受方面的规训结果的残留造成的文化广场的使用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其作为一个综合性文化广场应该具备的日常性,公园原址在向文化广场转型的过程中仍然在空间使用者的使用惯习中保留了相当的公园空间消费的仪式感。第一,作为半熟人社区生成前提的稳定性。作为身体景观的广场舞介入牧野文化广场之后,不仅使广场使用者的群体结构具有了广泛性,而且使广场舞的实践具有了日常性。日常性使得广场舞群体中的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了建立熟识关系的可能。由此,公园使用者之间的流动性和陌生感被广场舞活动的广泛性和日常性削弱;第二,作为半熟人社区维系手段的观望。自我呈现性的身体景观引发了其他广场休闲者的驻足观看,非私人化的群体结构使得驻足观望得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观望与被观望的视觉网络中,原来私人化的、自我的休闲活动变成公共性的有我-他关系的交往活动;第三,作为半熟人社区运作方式的自组织。空间使用者在处理空间使用负外部性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我及他人的公共广场空间的使用权利与权利边界。这种自行协商、自我管理的权利及权利边界的确定方式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引入了行动权利关系的向度,成为半熟人社区的基本运作方式。作为身体景观的广场舞通过广场舞的群体性、景观性、日常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权利资源的自组织地使用,为半熟人社区的出现提供了前提、维系手段和运作方式;当半熟人社区成为广场使用者之间的组织样态,广场空间就将活力深深地植入了空间之上独特的、日常的、充满活力的“地方芭蕾”之中。
[1]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2]邵培仁,林群.时间、空间、社会化——传播情感地理学研究的三个维度[J].中国传媒报告,2011(1).
[3]潘忠党,於红梅.阈限性与城市空间的潜能——一个重新想象传播的维度[J].开放时代,2015(3).
[4]李彬,关琮严.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论媒介进化及其研究的空间转向[J].国际新闻界,2010.
1004-7026(2017)16-0080-02
TU98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6.053
张萍(1989-),河南新乡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2014级研究生。
宋词(1992-),湖南益阳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