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国芳
(太原理工大学 期刊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总方略,并将其提升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被提上了重要的议程。新形势下,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以及“两学一做”在高校的持续学习与开展,高校党建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发挥高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高校社会主义方向,探索出一条具有高校特色的党建工作之路,使得高校党建成为理论界、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现实问题,是喜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摇篮,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力度加大,在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上成效显著,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研究意义重大。
首先,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有助于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就明确规定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方向。高校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始终要坚持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 不断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时刻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变色。
其次,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能够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政治标准是一个优秀人才的首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因此就必须加强党建工作。只有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才能把握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壮大党组织力量。
最后,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能够有力推动校风学风建设,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能够助推高校优良学风的塑造和形成。党的各级组织能够为校风学风班风的营造提供组织保障;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在班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高校党建工作能够有效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整体校风学风建设,将高校建设成为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学校。
1.高校党建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校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全面实施,党内反腐败压倒性趋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极大的净化。作为高校党组织,更是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配备精兵强将、完善活动载体、严把党员发展关、规范党员管理、注重党组织生活。一系列有效举措的开展,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强化带来了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宽松软的局面得到有效的遏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氛围,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高校党委在维护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高校党建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新时代,各高校纷纷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注重发挥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了学校党委、二级院(系)党总支、教工、学生党支部等三级组织构架。教育部党组联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对促进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指导。开展一系列“两学一做”“三型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提高党员的质量和素质;颁布党员纪律条例,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过一系列组织和制度建设,高校党建工作日益走向规范、有序,充满活力。
3.高校党组织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高校已经成为党领导下的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这就对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各高校纷纷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掌握对高校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在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大部分高校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逐渐成为了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1.高校党建工作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1)高校的党建工作尚缺乏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专项法律有待强化。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对于高校的有关规定,均没有涉及党建工作。《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各地市的《学生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高校党建工作也只是作了原则性的阐述,缺少具体的要求。(2)目前党员管理的文件对各类学校即大、中、小学的统一要求,相对于高等学校来说针对性不强,并且它作为党内文件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性。当前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足,易导致党建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和自发性。
2.学生党员发展过程存在偏颇。(1)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功利化、复杂化、多样化。入党动机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党员的质量和党组织的纯洁性,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竞争的加剧,相当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出现功利化、多样化、复杂化的倾向,表现出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功利思想趋向。调查显示,在多种入党动机中,把入党当作一种信念,入党是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仅占48.9%,还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存在入党动机不端正[1]。(2)党员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党员发展规范性有待提高。由于高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招生、教学、师资建设和就业上,对党员的考核标准重视程度不够,党员发展中存在着重数量、速度、指标,而轻质量、培养和标准的不良倾向,且党员发展中程序不够规范,弹性过大。(3)党员继续教育缺失。高校普遍存在重党员发展前的教育管理,忽视入党后的持续教育和继续培养,使得党员教育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和长期性,不利于党员质量的全面提升。
3.党建工作的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以及培育模式等方面有待强化。(1)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高校党建工作教育方式相对单一,以说教为主;教育内容和形式相对枯燥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模式,不能调动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2)党的组织建设力度不足。一些高校党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健全,加之重视程度的不够,且管理体制还未理顺,管理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监督就是“走走过场”或“形式主义”,监督机制形同虚设[2]。(3)学生党建工作者能力水平有待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者人员少、经验不足、党建工作水平不高。一方面,高校的党建工作队伍专职人员较少,大多数是身兼数职;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党建工作者政治理论水平不够高,缺乏深入的党建专业知识和党务管理经验,从事党务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
4.高校党建在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方面也存在问题。(1)高校领导对党建工作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高校主要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部分高校的党委书记,将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和扩大学校规模上,对党的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到位、许多工作没思路、没干劲, 致使一些高校的党建工作无创新的局面。(2)部分高校党建管理模式滞后,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需求,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背景。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对考核评价的认识不到位,考评方式较为单一,考评工作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党员再教育活动也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考评机制,实效性不强[3]。
1.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工作的法律法规,为高校党建工作保驾护航。(1)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法律支撑。一方面,修改现行的《教育法》《教师法》及《高等教育法》,增加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指导的内容。增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党建工作指示精神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并进一步量化,增强针对性。(2)加强专项法律法规的建设。根据新时期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和高校学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高校党建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宏观的指导和微观的规定,从而使高校党建工作有序化、法制化以及增加有效性。
2.纯洁入党动机,严把党员质量规范党员发展全过程,并加强继续教育。(1)纯洁入党动机,增强党性修养。入党动机端正与否事关学生党员的质量和党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高校要纯洁学生的入党动机,从源头上严把党员发展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党情、加深认识、建立感情,从而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克服功利主义思想。(2)严格控制党员数量,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提高党员质量。要加强高校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党员意识教育,坚决制止“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的不良倾向,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新标准进行,制定科学的考核量化标准,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党员发展比例,从而确保党员发展质量。(3)加强党员的继续教育。将党员的教育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将入党前发展、培养与入党后的考核、监督有机结合;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同时,加大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和使用,制定量化和考核标准,进行全过程考核,确保党员教育的连续性,真正发挥好其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党建队伍建设和组织管理,丰富教育形式,促进党建工作整体提升。(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完善党组织机构设施。针对部分高校党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要大力加强党组织机构建设,按照党章规定,配备学校党委—院系党总支—教工及学生党支部—各班级党小组等,选配书记和委员会成员;制定组织管理规章条约,完善党组织管理体制,将“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2)加强党的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者的管理水平。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党建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引进经验丰富、能力强、学历高、工作硬的专业党建管理人才,加强专职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将专职党建人数与兼职党建人数控制在合理的比例内;另一方面,加强在职党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学习、素质拓展、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党建工作者的管理水平。(3)丰富高校党员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模式、增强教育效果。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年龄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加强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增强内容的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从而使教育能够真正被大学生所接受,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效果。
4.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1)高校领导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党委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思想观念要紧跟形势发展、紧随中央精神,鼓足干劲、提升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将精力由只重视招生及教学“单轨制”转变为招生、教学、党建“多轨制”并行,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思想保障。(2)加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一方面,针对党建工作建立一种较为成熟完善的理论模式或工作实践模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要畅通高校党建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在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党校、院系二级学生党校和学生党支部为主体的三级培训网络,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的培训力度[4],确保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加强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注重考核方式多元化,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持久性,采取集听取汇报、审阅资料、工作约谈、听述职报告、实践考核、相互打分等于一体的模式,运用多种手段,保证考评的全面性、公正性。通过“以考核促建设”确保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真正成效。
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高校,党建工作至关重要。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确保高校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1] 寇亚莉.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研究:基于四川部分高校的实证调查[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6.
[2] 蒋娟.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3] 张健.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26-127.
[4] 焦彦丽.新形势下新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