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园林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每日生活的必需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活形态,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传统企业纷纷向电商企业转型,人们不但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尤其是“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
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些大学生过度沉迷互联网,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影响;危害大学生利益的事情在互联网上也时有发生,很多不法分子会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散布谣言、传播色情信息等等。
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本人利用自习时间,针对我校2个专业533名大一大二同学进行了一次“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虽然调查样本相对集中,并不能很好反映当代大学生整体情况,但调查结果显示的一些问题,对大学生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了解我校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增强我校大学生健康使用互联网意识,养成健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维系我校良好的互联网使用环境。
从调查结果来看,所有同学都有过使用互联网的经历,其中有92%的同学平时是通过手机上网,绝大多数同学每天上网时间在2-3小时之间。使用互联网的场合方面,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在课余时间上网,但仍有32%的同学在上课期间也会上网。从年级调查结果分布来看,大一学生课余时间较多,除了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之外,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大二学生平时专业课较多,课余时间少,同时面临一些重要社会考试,上网时间较大一学生相对少一些。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新闻、资讯,占调查总人数的23%。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学生在校内无法观看电视,所以获取信息、咨询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互联网。调查发现,有98%的同学使用的都是智能手机,且都使用移动数据流量包月服务,大部分同学每月都有足够的流量来上网。智能手机一般都有信息推送服务,把国内发生的新闻事件以链接方式传送到手机端,所以同学们可以方便、及时的了解新闻实事。
交友、聊天占21%。互联网上的聊天软件很多,主要的有QQ、微信等等,在调查的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和微信号。同学之间可以通过聊天软件进行在线聊天、即时通话、传送文件等多种互动。
玩网络游戏占34%,在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中,所占比例最大。有不少同学沉溺于互联网游戏,主要以男同学为主。
另外,看视频、听音乐占7%,其他用途的占3%。这其中学习仅占12%,在所有项目中排倒数第三。
从年级调查结果分布来看。大一学生由于刚来学校,课余时间较多,同学之间比较新鲜,所以使用互联网主要目的以浏览资讯、交友聊天为主。大二学生由于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贪玩的学生使用互联网主要目的以游戏娱乐为主,而要求进步的同学,则更多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下载资料、备考。
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是现在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信、微博等应用平台的流行,为社会舆论的形成、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已成为“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且人们在发布信息时大多并不需要实名制,所以在互联网里,无论谁与谁都不认识。很多不法分子就盯上了互联网上获取、发布信息的方便快捷的特点,发布虚假信息,盗取他人账号,导致他人失物失财,甚至丧失性命。近些年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的色情信息、反动信息、诈骗信息等有泛滥的趋势。在本次调查中,有77%的学生都有收到骗子发来的虚假信息,有12%的同学被骗损失过财物,但只有5%的同学表示发现虚假信息,会选择向公安部门举报,并且有8%的同学与网友见过面。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同学在互联网上不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隐私,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互联网中不道德的现象较突出,比较突出的有语言粗俗、传播谣言、针对一些热点事件发表过激言论、使用带有诅咒性的语言强迫他人转发消息、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等等。在本次调查中,有74%同学都收到过带有诅咒性强迫转发的信息,也有很多人经常转发未经核实的消息。有32%的同学在互联网上说过粗话,或对他人进行过谩骂。有42%的同学对“人肉搜索”采取支持态度,也有27%的同学表示在互联网上尝试过使用软件去查探他人隐私。有63%的同学在互联网上抄袭过他人文章。
很多大学生很迷惘,每天使用互联网除了玩游戏、看新闻、听歌、聊天,就不知道做什么了。很多高校平时只关注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忽略了互联网是一个很有用的互动工具,忽略了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有效学习的理念。作为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用好互联网,自身会受益很多。大学生对传统的、有限的书面知识不满足,可以自行通过互联网扩充知识。网上有丰富的免费资源,只要输入关键字眼,就能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对学生来说很方便。另外,互联网也是一个放松的好地方,学生平时学习负担重,感到压力很大,需要适当的放松。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缺乏系统化的教育,往往是老师、政治辅导员想到就提几句,有的高校虽然利用互联网开设了网络通识教育,但内容流于形式,教育效果落实不到位。
很多学生普遍存在“上了大学就解放了”的思想,在经历过高中备考的艰辛,一进入学风自由的大学时,缺少奋斗目标,不会自我管理等问题就暴露出来。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对互联网一些流行的事情也容易盲目跟风。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玩网游出现了“集团化”现象,整个宿舍、整个班级大部分男生都在玩,甚至有的女生也玩网游。玩的网游类型也相对集中,大家基本玩的是同一款网络游戏。在问及玩网游的原因时,很多同学表示“我的宿舍,我周围的同学,大家都在玩,谈论的内容也是有关网游的,那我也就跟着一起玩,不玩的话没有共同话题”。另外,互联网的隐蔽性和虚拟性也使得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敢于表现出自己的“另一面”,有些平时不敢说的话,在互联网上就敢于去说,甚至使用一些粗俗的语言,毫无顾忌的放大自己的阴暗面。
目前网络不良信息的多元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不良信息充斥互联网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等低俗信息;赌博、犯罪等技能教唆信息;毒品、违禁药品、刀具枪械、监听器、假证件、发票等管制品买卖信息;虚假股票、信用卡、彩票等诈骗信息,以及网络销赃等多方面内容都在互联网上传播。而我国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现行的法律还没完全做到尽善尽美,更何况,法律要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所以加强互联网建设、管理的工作还是亟待完善的。
高校应开展一些有关互联网健康使用的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并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互联网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引发很多负面影响,从自身方面学会如何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带来的伤害,养成健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学校方面可探索在大一新生一入学,把如何健康使用互联网作为基础必修课程。作为此课程任课教师,应多角度丰富健康使用互联网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正面引导的同时,可引用有关法条,告知学生违反互联网相关法律会带来的后果,在法律层面教导学生应该如何规范、合理使用互联网,督促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健康使用互联网观念。此外,其他专业课程教师也可尝试每天布置依托互联网完成的学业任务,通过让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有事可做,从另一方面“控制”学生使用互联网所从事的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同学平时是通过手机使用互联网,绝大多数同学每天使用互联网时间在2-3小时之间,而且有很多同学在上课期间也会使用手机上互联网。大学生上课使用互联网、玩手机现象近年来也是一直呈上升势头,也是各大高校头疼的问题,再加上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在互联网上颠倒黑白,把社会敏感问题归责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利用网络舆论制造负面影响,互联网已然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主阵地”。既然很难控制大学生上网时间,不如改变思路,政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亲密的人,要积极进入互联网,占领网络这个“主阵地”,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积极在网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师,也应转变身份观念,要认识到自己不仅肩负有专业教育的职责,也肩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作为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也应适应时代发展,高度重视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类互联网平台,建好网络这个“主阵地”,通过平等对话和高质量的发言引导大学生,让互联网成为传播积极进步思想的主要阵地。同时,通过互联网可以进一步在学生中监控舆情,掌握工作主动权,监控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第一时间研究对策、开展工作、采取措施,确保减少和控制负面言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联系当下流行的一些应用平台开展。例如,可通过建立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立QQ群、微博、论坛等形式,让大学生加关注,平台管理者应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平台上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生动形象的形式传播给大学生。明确了信念,树立了目标,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接班人,才会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利用好互联网。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屏蔽不良信息,使自己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朋友聚会上,大家面对面却各玩各的手机,近在咫尺的两个人,却在聊天工具上聊得热火朝天。作为教师、政治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理性的看待各种网络工具,避免过于沉溺。合理安排好每天的使用互联网时间,避免因为使用互联网时间过长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应多出去走走,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在宿舍荒废自己的学业等。
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互联网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方面的努力,社会各界也应当行动起来。还有政府部门牵头尽快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体系,完善互联网规章制度;对一些不良网站严格控制,防止各种不良信息污染腐蚀学生。加快互联网道德工作研究调查,筑起“互联网长城”,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环境。当然,大学生自己也要行动起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控能力,积极养成健康使用互联网的良好习惯。
在调查中,我们欣慰的发现,很多的同学们都能够认识到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带来的影响,而且有93%的同学认为在高校实行健康使用互联网教育很有必要,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互联网当中,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是非常难得的。此次调查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健康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性。但是,当前互联网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不能就此满足,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互联网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1]郭亮.大学生健康上网引导机制实践研究[J].文化学刊,2015(3):30-34.
[2]郭薇.大学生上网时间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3):50-51.
[3]沈晓梅,谢莹,洪建玲,刘鹏展.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9):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