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评估*

2017-04-13 05:13张雅琪杨娜李诣斐柯平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考查数字化数字

张雅琪,杨娜,李诣斐,柯平

(1.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071;2.山东省图书馆,济南 250100)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评估*

张雅琪1,杨娜2,李诣斐1,柯平1

(1.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071;2.山东省图书馆,济南 250100)

本文依据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的数字图书馆相关指标,梳理和展现历次评估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数字图书馆评估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数字图书馆评估标准制定和评估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建议。

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评估;数字图书馆

1994—2013年我国开展了五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六次评估工作。历次评估均是对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较全面且深入的考查,而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评估工作中应着重考核的部分。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评估工作的开展正处于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起步阶段,经过长期探索,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已有显著成效,从历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可以看出,面向数字图书馆的评估指标已发生较大改变。本文以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六次评估指标为研究对象,分析历次评估工作中数字图书馆相关指标的变动,梳理数字图书馆指标的发展历程,展现数字图书馆指标演变和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国家政策、读者行为之间的关系。

1 数字图书馆相关指标发展历程

1994年第一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之时,我国公共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图书馆转型阶段,数字化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尚未在全国公共图书馆间普遍开展,因而在第一次评估中,数字图书馆相关指标占比很少。1998年第二次评估首次对电子文献、数据库、计算机及网络建设和服务进行考查,表明数字图书馆在图书馆评估工作中开始得到重视。此后,公共图书馆评估在数字图书馆相关指标数量、考查范围、评估标准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在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面向数字图书馆的考查内容包括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网站建设和利用、设施和技术配备、重点文化工程、数字参考咨询、联合编目、系统建设等方面,其中前三项内容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和支撑,在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内容变化较明显。

1.1 数字资源相关指标变化

数字资源建设可分为数字资源自主建设、采购、网络资源采集、受赠等多种方式。其中,馆藏资源数字化、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以及包括电子文献在内的各类数字资源建设是评估的重点。

馆藏资源数字化主要包括馆藏图书、报刊等书目、全文的数字化,是前五次评估工作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主要考查项目。第一次评估提倡省级公共图书馆要建立“一定规模、规范的书目数据库”;第二次评估在此基础上增加对全文型数据库的考核工作;第三次评估至第六次评估历经考查中文普通图书目录数字化、中文普通图书目录和中文报刊目录数字化同时考查,不再将书目数字化设为独立指标的转变过程。

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包括地方文献数据库和古籍数字化,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各地公共图书馆的特有馆藏。地方文献数据库是自建数据库中重要的评估项目,第三次评估开始对地方文献数据库进行考量,但主要针对文摘和全文库的检索链接功能。第四次评估侧重于要求实现全文在线浏览和多媒体在线视听,服务程度和形式均有扩展。从第二次评估开始对古籍的机读目录进行考查,此后古籍编目规范程度、古籍数字化、古籍网站被逐步纳入评估范围,对古籍数字化建设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次评估首次将“电子文献”列为独立指标,对电子文献年入藏数量进行考核,此后历次评估均在延用。在其他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第三次评估时新增对“网上资源收集、加工和利用”的考查,关注“连续、系统地收集网上资源,网上资源的加工、整合情况,利用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情况”等,表明数字资源建设不再局限于数字化文献,逐渐关注其他形式的数字资源收集存储。第六次评估的特色在于设置了加分项,倡导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将网上讲座、培训和网上展览列为加分项,引导讲座、培训、展览的数字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图书馆资源类型。

数字资源评估的方式主要是测量其数量、质量、组织管理和服务情况。(1)数字资源数量调查。自第二次评估设置电子文献入藏数量指标开始,每次评估工作中的新资源考查内容均包含对其数量的调查,一般包括入藏数量、采购数量、采集数量。而在第六次评估中增加了“数字资源本地存储量”,关注不同存储方式的数字资源数量。(2)数字资源质量调查。第三次评估设立“自建数据库质量”指标,对数据库选题、编排、关联、标准及规范等进行调查,此后数字资源质量成为常规考查内容。(3)数字资源组织管理。第六次评估在“文献编目标准化”指标中要求电子文献编目符合标准,并增加“数字资源与传统文献的关联揭示”指标。(4)数字资源服务情况。主要表现为数字资源的发布和利用等,如第五次评估新增“数据库使用情况”指标,综合考查数据库的访问量、检索量和下载量等。

1.2 数字图书馆网站相关指标变化

数字图书馆网站评估主要包括对网站建设、服务和利用情况的考查。

在网站建设方面,第三次评估包括网页结构、网页内容、网页美化,此后,考查范围逐渐扩大至网站维护、管理、更新、提供实时访问统计数据、建设英文版网站等。

在网站服务方面,第四次评估新增“网上服务项目”指标,开始关注网上预约、网上续借、参考咨询等各种服务功能,随后对网站服务的评估项目不断丰富,包括服务信息发布、馆藏书目查询、智能数字参考咨询、移动数字参考咨询等的开展情况。

在网站利用情况方面,对读者的使用情况评估不断发展完善。第三次评估主要依据网站主页点击数,表明已经开始重视读者的使用情况;第四次评估新增对“网站访问量”的考查;第五次评估将其调整为“年网站访问量”,与第三次评估中的网站点击量相比,该次主要根据图书馆网站中所有网页(含文件及动态网页)被访客浏览的总次数,读者统计更为全面准确;第六次评估中将对读者的网站统计优化为“年人均网站访问量”,充分考虑全国不同地区人口分布差异,使这一指标能更客观地反映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网站使用情况。

1.3 设施和技术相关指标变化

对数字图书馆设施和技术方面的考查主要涉及信息基础设施、新媒体服务等。第二次评估考查了计算机设备价值、网络建设、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开展服务。其中,在“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开展服务”中考查了“检索、咨询服务,开展馆内OPAC服务,设有多媒体导读系统,开展计算机培训服务”;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评估标准中虽也设有关于检索、咨询的考查,但并未过多强调现代化手段;另外,针对服务人员开展馆内业务培训和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情况的调查,表明信息化设备和人员正在逐步得到落实。

从第三次评估开始,数字图书馆信息基础设施的考查标准逐渐完善,开始考查计算机数量、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数量、OPAC专用计算机数量、计算机信息节点、宽带接入、馆内局域网等;第四次评估新增“存储容量”指标,并且在阅览室面积和阅览座席中,加入对电子阅览室面积和电子阅览室座席的考查;而第五次评估增加了对“读者服务区无线网覆盖范围”的考查。

此外,在以往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第五次评估增加了新媒体服务,包括移动服务、数字电视服务等的考查。当前第六次评估提出“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服务”“移动图书馆”“触摸媒体服务”三项独立指标,并且前两项指标分值为基本分值,表明对新媒体考评工作更加明确和重视。

1.4 指标变化特征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和用户生活学习方式的变化,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考查历经六次,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考查内容不断扩展。从第一次至第六次评估,有关数字图书馆的考查范围越来越广。六次评估考查内容为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如对网站访问量的考查,2009年第四次评估首次在“图书馆网站”指标中列出“网站访问量”考核,但并未进行定量考核,而在2013年第五次评估中“年网站访问量”已提出具体考核标准。

(2)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在具体评估工作中,为减少各地人口、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采用以相对值指标替换绝对值指标的方式。如第六次评估中“年人均网站访问量”和“读者服务区无线网覆盖率”,考虑到各地区人口和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区面积的不同,该项指标的设置特别注重在评价东、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时的客观性。

(3)指标考核标准不断提升。由于各定量指标均为正向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资源设备的不断积累,同一考查对象的考核标准在历次评估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第四次评估中“数字资源总量”最高标准为400GB,第五次变为35TB;而对于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终端数量,则从第三次评估的92台扩展至第六次评估的500台。

(4)逐渐转向以读者为对象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效能考查。从分布模块而言,第二次评估中有关数字资源的指标主要分布于“基础业务建设”部分,在第三次、第四次评估中指标主要分布于“基础业务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部分,在第三次评估时对图书馆网站的考查仍然位于“基础业务建设”部分,而第四次评估已将该项指标融入“读者服务工作”中,表明对读者需求越来越重视。从指标设置而言,从倡导利用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开展服务,到直接以用户的网站访问数据、数字资源借阅数据作为考查依据,表明面向数字图书馆的评估工作,已从建设情况的单一标准发展为建设和使用情况双重标准的考核,表明读者在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 数字图书馆相关指标制定的现实基础

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对数字图书馆相关内容的考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政策导向和读者行为等。

2.1 数字图书馆建设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制定数字图书馆标准的主要依据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其发展进度和规模直接影响指标的考核内容、划分标准等。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促进相应评估指标的增加,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日趋完善的建设工作,将逐渐减少、合并甚至不再将其列为考核标准。因此,数字图书馆标准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规模。

虽然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数字图书馆相关研究。在1994年第一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时,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图书馆转型阶段,运用计算机等技术转变图书馆传统管理和服务工作(如研制联合目录系统、建立计算机检索系统和可供检索的文献数据库等[1]),因此第一次评估侧重图书馆业务自动化、书目数据库等方面。

1996年以来,我国图书馆建设逐步进入网络化发展阶段,并且形成了数据库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建设基础的观念,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发展必须重视服务工作[2],同时图书馆的建设情况及其观念变化也影响着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实施,相比第一次评估,第二次评估工作设置了更多指标。如明确提出“自建数据库”指标,并且考查自建数据库在提供读者服务时的情况,加强国内外网络互联建设,倡导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开展服务等。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出现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各地数字图书馆项目得以立项建设,一些数字图书馆得到地方财政支持。如开展辽宁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启动上海数字图书馆建设、实施广东省数字图书馆建设等[3]。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在地方政府经费的支持下,各级公共图书馆大力引进现代化技术设备,加强数字化建设,在电子资源建设、计算机设备、网络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发展,随后的评估对数字图书馆的考查范围和程度也逐渐扩大和深入。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评估工作又有新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衍生出更多服务形态(如连接移动端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提供资源和服务、基于TV端发展电视图书馆服务等),并通过结合各类便携式设备,数字图书馆逐步推进泛在化服务。因此,从第五次评估开始关注移动服务、数字电视服务等新媒体服务,在第六次评估时数字移动服务建设已有显著成效。如当前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已全面开通微信服务,第六次评估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服务”“移动图书馆”“触摸媒体服务”设置为三项独立指标,表明对新媒体考评工作更加明确和重视。

2.2 国家政策导向

国家层面的各项政策、标准、倡议和举措影响数字图书馆评估指标设置,如“全民阅读”活动、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等对评估指标制定起到重要引导作用。

国家政策和标准指导图书馆事业的良好发展,因此,数字图书馆评估标准的制定需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保持一致,以便共同发挥促进作用。如在第五次标准研制时,根据《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制定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等指标,并根据《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2011)》重新调整“计算机数量”“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终端数量”“互联网接入”等指标的最低得分值[4]。

“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各地公共图书馆的重点工作之一。当前,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促使更多新的阅读形式出现,如电子图书结合二维码可实现快速便捷的阅读服务,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依托,能够为社会公共提供更人性化的阅读服务。此外,《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化阅读,建立全民阅读数字资源平台,推进数字化阅读服务[5]。因此,作为考评图书馆阶段性成果和促进其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将数字化阅读服务纳入其中。如第六次评估在对阅读推广和社会教育的考查中,新增对网上讲座和培训、网上展览、电子书外借次数等数字化阅读形式的调查。

近年来,文化部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文化工程,为促进数字图书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这些文化工程会作为重点评估对象用来考查其建设情况。如第三次、第四次评估均对2002年开始推行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考核;第五次评估为体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2007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2011年)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2012年)的重要性,将第四次评估中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为“重点文化工程”,并且新增“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指标,对重点文化工程的资源建设、经费投入、制度建设与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现代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查。第六次评估在第五次工作基础上新增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2012年)相关指标,并且在指标设置上更加强调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中心协调作用,要求省级公共图书馆统筹地区各项文化工程发展。

2.3 读者行为转变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期,其评估主要以图书馆为立足点,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单纯以数字资源和设备的数量、容量等考量已不足以满足评估需求。数字图书馆建设为扩展和提升传统图书馆服务形式和服务能力,为读者提供无围墙式服务,需要站在双重立场,从读者角度出发,考虑读者使用需求,围绕读者使用情况、方式和效果来评估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效。如在第二次评估时,对自建数据库中提供读者服务的占比进行考查,第三次评估中对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情况进行考查。另外,相关指标的变化也根据读者使用习惯而不断调整。如从早期对网站访问量、资源使用量的考核,虽然是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效果的一项必要评估,但同时也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不断普及,网络用户日益增加,并且有更多的读者选择通过网络获取资源的现实基础上;换言之,读者的生活习惯和使用倾向也在影响数字图书馆指标的变化。这一点在近年来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中表现尤为明显。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服务途径不断创新,同时也影响读者的生活方式和使用习惯。随着数字出版的迅速发展和各种移动阅读设备的出现,读者阅读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此外由于数字资源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更能满足当前社会公众对数字化阅读的需求,读者对数字阅读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2016年我国成年人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68.2%(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率高达66.1%[6]),较2015年上升4.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使用数字化阅读方式。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迫使公共图书馆评估中必须关注各类新型服务形态的发展(如移动服务、数字阅读等),推动公共图书馆在新媒体方面的建设。如在第六次评估中新增“年数字阅读量占比”指标,而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服务”指标中,将微信平台关注者数量或微博粉丝数量作为其部分评分依据,表明这是在用户普遍使用微信、微博服务的现实条件下,从用户角度对图书馆服务情况开展的评估。

将数字图书馆建设、国家政策导向、读者行为转变三者结合,共同对数字图书馆评估产生影响。这不仅体现为既有指标的变化,立足于当前发展环境,也会对未来数字图书馆评估工作产生影响。如今,各地数字图书馆已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迅速,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数字资源和种类多样的服务形式,服务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此外,由于国家层面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出台,极大地支持并推动数字图书馆发展。如《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提高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新交互体验应用,带动公共文化资源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7]。并且,还要继续推进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云等。由于当前读者服务需求呈现碎片化、泛在化、可视化、定制化形式,以及交互体验式的阅读和服务需求,这些都需要在未来数字图书馆评估标准设置中进行完善。

3 数字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建议

评估指标的设置既要基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只有对未来发展具有预见性,才能指导图书馆实践工作。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已从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媒体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考查。面向数字图书馆的评估工作既要融入政策导向和读者行为特点,又要结合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增强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一是可考虑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进行独立评估;二是对现有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有关数字图书馆考查的建议,需对软硬件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建设、经费、人员等要素扩大考查范围,以评估数字图书馆各项建设情况,考查其是否处于最佳状态且拥有扩大服务的条件;三是立足于用户,加强对数字图书馆服务效能的考查,以展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效。加强建设要素和用户服务融合,形成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全面化和系统性评估工作。

3.1 开展全国数字图书馆评估工作

当前,数字图书馆已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与实体图书馆并重的建设内容,在大力倡导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环境下,需要将数字图书馆评估工作单独展开,以加强评估的专指性,有利于大力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

首先,对我国图书馆事业而言,在第一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开展时,数字图书馆建设刚刚兴起,如今随着国家不断鼓励和促进其建设(数字图书馆相关会议不断开展,学术研究进展不断加快),各地数字图书馆建设已取得较大成果。同时,对评估工作而言,在历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数字图书馆评估指标不断增加,考查内容不断扩展,成为评估工作的重要考查对象,在第六次评估开展时,数字图书馆标准已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数字图书馆实践工作还是当前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较前几次评估都有很大改变。

其次,在现有评估工作中,虽然数字图书馆已成为重要评估对象(如“年数字阅读量占比”已作为独立指标进行考查),但尚有一些内容仍仅作为实体图书馆的部分考核要求(如第六次评估将数字展览作为“年展览次数”指标)。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而言,各方面的评估标准不仅较分散,而且其评估的专指性不强。

再次,相比传统图书馆而言,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快的建设进展,而且其建设内容和方式更具多样化,尤其是随着数字出版、语义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要求数字图书馆发展更迅速、工作转向更及时。图书馆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为图书馆展现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方向,若以传统图书馆工作建设为依据对数字图书馆进行评估,则其评估的指向性和指导性都有所限制。因而,可缩短对数字图书馆评估工作的时间周期,及时调整评估标准和内容。

最后,数字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开展,可建立数字化评估网络平台,连接各地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系统,实时采集数字资源数量、数字化服务开展、用户在线反馈和评价等多方面数据,使全国数字图书馆评估成为常态化工作。

3.2 扩大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评估

当前,数字图书馆资源、基础设施已采用独立指标,而经费、制度、部门设置等建设情况尚未进行独立考查;因此,可增加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数字化经费、人员、技术、研究等方面的考查,建立数字图书馆保障条件的全方位评估。在经费情况方面,包括数字资源及服务采购、知识产权授权许可、数据库建设和维护、文献数字化建设、宣传推广、硬件设备采购、租赁和维护等费用。在人员情况方面,包括从事数字图书馆工作的人员数量和构成、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数量,以及对人员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学习和培训情况。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考查数字图书馆领域中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用来展现数字图书馆的“贡献差”,即用户通过该数字图书馆提供的这种服务相比利用相同投入从别处获得的服务更好、更省[8]。如通过使用新技术缩短读者与数字资源的距离,减少资源获取步骤,加强用户体验。此外,采用自填项并辅以材料佐证的方式,考核并鼓励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路径,如运用二维码实现数字资源和活动的便捷阅读、虚拟现实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在线形式的定制化选购服务、联合各分馆的网上委托借书等。

3.3 加强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考查

已有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涵盖新媒体、数字阅读等方面的服务效能,在此基础上还可适当添加其他项目的考查,以强化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首先,对无障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评估,当前各地图书馆积极探索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途径,建立盲人数字图书馆、儿童数字图书馆等,为残障人士、老年人、少年儿童等提供无障碍网站操作、语音指令、有声电子书等服务,以消除其信息获取障碍;评估工作还可增加对无障碍数字化服务方式、资源、平台设计的考查,如“无障碍网站建设”“有声电子图书量”“无障碍数字阅览室”等指标,可增强图书馆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其次,增加对数字资源获取方式的考查。各地公共图书馆自建的各类数据库和数据资源,通常包括开放使用、授权使用、有偿使用、不公开等形式[9],获取程度不一;因而,可以添加“自建数字资源使用方式”评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在更大范围的传播获取。

再次,在图书馆模式延伸的基础上,添加其他数字化服务方式标准,可设置如“移动端借阅量占比”“人均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人均数据库访问量”等,用来评估包括移动服务在内的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在微信标准中,增加“人均阅读数”“人均分享数”等指标考查微信平台的影响力。

最后,建立数字图书馆用户评价机制,加强用户参与,涵盖数字资源、设备、系统、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用户认知和态度评价,以评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宣传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4 结语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评估工作,由于指标的导向作用和政府为评估工作采取的措施,促使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以及国家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出台,推进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同时,我国社会公共阅读形式、接收服务的途径都有所改变,对数字图书馆评估提出新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新形式的数字图书馆评估指标,以建立更加科学和全面的指标体系。

[1]中国图书馆年鉴编委会.中国图书馆年鉴(1996)[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3.

[2]肖东发.中国图书馆年鉴(1999)[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305,310.

[3]孙承鉴,申晓娟,刘刚.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十年回顾——综述[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1):1-13.

[4]李丹,申晓娟,王秀香,等.新起点新视野新任务——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成人馆部分)评估定级标准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2):4-17.

[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6-12-27)[2017-04-25].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contents/6588/311617.shtml.

[6]中国全民阅读网.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EB/OL].(2017-04-19)[2017-04-25].http://www.gapp.gov.cn/ztzzd/rdztl/2017worldbook/contents/10307/327521.s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7-04-11)[2017-04-25].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704/t20170424_493319.html.

[8]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9]李晓明.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以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例[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112.

Public Library Assessment for Digital Library

ZHANG YaQi1, YANG Na2, LI YiFei1, KE Ping1
(1.Business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 China; 2.Shandong Provincial Library,Jinan 2501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ix public library evaluation criterion, this paper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brary indicators in public library evaluation, analyzes the in fl uence factors of the digital librar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digital library evaluation.

Public Library; Library Evaluation; Digital Library

G258.2;G250.76

10.3772/j.issn.1673-2286.2017.05.003

张雅琪,女,1991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E-mail:232254972@qq.com。

杨娜,女,1989年生,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E-mail:310787319@qq.com。

李诣斐,女,1992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E-mail:374682938@qq.com。

柯平,男,1962年生,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文献目录学,E-mail:ke2002@nankai.edu.cn。

2017-05-08)

*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编号:14ZDA050)资助。

猜你喜欢
考查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