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探析

2017-04-13 12:46锁冠侠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甘肃省城镇化校企

锁冠侠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探析

锁冠侠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新型城镇化建设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对甘肃省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的有益探索,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推动课程与岗位对接、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注重非学历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职业教育; 新型城镇化; 人才培养

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人为核心、城乡统筹协调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环境友好化等特征,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城镇化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2015年甘肃省城镇化率为43.19%,与往年相比有大幅度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甘肃省城镇化率与全国56.1%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且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比较缓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较低等问题[1]。

当前,甘肃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具有甘肃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甘肃省职业教育应紧紧依托教育部和甘肃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建设改革试验区带来的绝佳契机和广阔发展空间,找准自身发展的路径,从内涵建设、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及时调整,全面提升甘肃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程度,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更好地服务与促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2]。

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不够准确

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起点较低,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是由成人高校和中等专科学校通过改名或合并升格组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不够准确,办学功能对职后教育和继续培训的关注度不够,多以职前培养为主,职前职后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程度不高。各职业院校普遍缺乏对多元化办学的系统设计和体制机制配套,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灵活度不够,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因而导致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量农村转移人口与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再教育和培训的需求[3]。

1.2 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

甘肃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覆盖中职和高职2个层次,向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人才通道尚未打通。目前已实施中高职“2+2+1”衔接教育模式、“五年一贯制”教育模式试点,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工作还未完成,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专业硕士的对接工作还未进入实施阶段。此外,体现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机制有待完善。

1.3 专业设置与结构布局还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产业调整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需求

截至2015年,甘肃省21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办各类专业290个,涉及19个大类专业、66个二级类专业,专业总布点828个。其中,2~4个布点的专业有113个,在校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41.45%;5个布点以上的专业有33个,在校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43.03%。分析可知,目前甘肃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比较严重,通用性较强的专业设置比重偏大,特别是部分专业就业市场不大,各个学校都在办,结果造成部分学校招收的学生过少,甚至无法开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甘肃省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中存在专业布局结构与产业结构错位的现象。甘肃省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的比较优势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专业设置中第二产业相关专业数的比例不尽合理,专业布点偏少。其中,材料与能源大类中的能源类专业只有1个专业点,第二产业所属专业在校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56.56%,这与甘肃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现状极不协调[4];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和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比,差别相对较大,第一产业所属专业在校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9%;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数量偏多,其所属专业在校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34.43%。这一布局现状,显然不能满足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专业设置与结构布局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各高职院校各自为政,专业设置缺乏总体规划,只看重办学效益而忽视社会用人需求;只开设成本小、硬件条件要求低的专业,一味追求生源数量,不考虑当前社会饱和状态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办学过程中,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动态机制有待完善;在设置和改造传统专业时,缺乏现实需求的深度调研和专家的论证分析;专业对接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不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进而导致专业对产业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高,适应并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专业较少。

1.4 “双师型”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甘肃省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学生规模经历了跳跃式的增加,然而师资队伍建设却明显滞后。甘肃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师比长期徘徊在18∶1左右。同时,甘肃省的高等职业院校多数是从中专学校转型而来,还有一些教师未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尽管许多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较差,理论与实践脱节。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比重偏小,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不够。校外兼职教师中来自生产一线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比例偏低,承担的教学任务比例不高。这样的师资队伍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1.5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

信息化对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信息化发展正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应加强教师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整体效果。甘肃省各职业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比较落后,仅有的信息化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处于浅层次、低效率的使用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网络安全建设有待强化,信息资源建设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和共享方面基础薄弱。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意识及能力较弱[5]。目前,仅有一所院校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院校。

2 甘肃省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策略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甘肃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甘肃省全面推进“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联村联户”等十大行动,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人口、资源等要素集聚,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过程中对各类人才需求总量的大幅度增加,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契机。

2.1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紧扣区域经济发展脉搏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必须增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度,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甘肃省2012年开始实施“3341”项目行动计划,这一项目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各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项目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各类人才的支撑。因此,甘肃省高职院校应立足院校原有优势专业,以适应甘肃省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加强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依托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区域首位产业,瞄准战略新兴产业的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根据产业链的调整趋势,以学校原有的优势专业为核心,将教学基础相同的若干专业组群,通过不断调整群内核心专业的专业方向、渐进衍生开发周边专业来实现集群发展的效益[6]。逐步形成校校有特色、专业有品牌、生生有技能、人人有出路的良好高职教育格局。

2.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与岗位深度对接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7]。甘肃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从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培养手段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本专业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灵活采取讲学练一体化、项目式、案例式等基于行动导向式教学,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制度,积极采用虚拟现实、实验仿真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应努力实现三聚焦:一聚焦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岗位目标要求,从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出发,编制流程化的WBS课程包,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层次化与扁平化;二聚焦学生企业文化的养成与认同,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企业优秀文化培育贯穿到课程体系中,通过开设职业核心能力与发展能力等相关课程,将在校学生塑造成准职业人;三聚焦学生职业技能的练就,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生产过程,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教学做”的融合与统一,鼓励学生依靠自身的职业技能结合市场需求自主创业。

2.3 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融通发展,注入区域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显著特征。甘肃省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以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为目标,在订单培养、学徒制培养、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企业支持学校兼职教师、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为学校捐赠、企业接受毕业生就业、学校为企业技术服务与培训等方面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积累“产教融合”的好方法、好经验,积极探索与推广产教一体模式、校企共建模式、入企办学等校企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实现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努力达到校企合作的新高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内在动力[8]。

2.4 加强非学历培训,服务区域经济转型

新型城镇化过程是农业转移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职业教育可以为农业人口提供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非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它已成为实现人口素质契合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纽带。通过接受技能培训与职后教育,农业人口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知识与技能,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同时非学历教育也可以满足行业、企业和社区的多样化需求,服务区域经济转型。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准备开展大量形式多样、技能等级全覆盖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大量中小微企业及社会各类人员都具有强烈的继续教育意愿,甘肃省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教学、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状况,构建广覆盖、多维度、深层次的“精品资源培训包”,大力开展“批量化”培训和“现场化”实训,使高职院校成为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桥梁、社区教育和服务的窗口、区域先进技术发散的平台,进而服务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加速新型城镇化实现[9]。

3 甘肃省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建设的实践

甘肃省职业教育在服务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高职高专院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主动聚焦地方产业方向,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培养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高专学校结合自身工学结合、应用性研究优势,开展了广泛的生产技术研究、技术培训、项目生产、技术指导、技能鉴定、公益事业等科研与社会服务活动[10]。

3.1 深化产学合作教育,全方位提升社会服务效益

甘肃省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不断扩展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涵,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如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根据各专业特点与学院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经过探索与实践,提出“专业+企业+服务”的校企合作模式[11],创办生产性实训基地——甘肃顺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专业内部营造了一个典型的企业环境,实现了教与学的紧密融合[12];公路桥梁系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校办公司——甘肃汇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的服务范围,先后完成雷(家角)-西(峰)高速公路全线近130 km沥青混凝土路面、服务区房建等试验检测任务、天(水)-定(西)高速公路235 km水毁修复完善工程中心试验室的试验检测任务、成(县)-武(都)高速公路92.04 km路面中心试验室的试验检测任务、十(堰)-天(水)高速公路主线188.704 km及连接线34.776 km路面中心试验室的试验检测任务,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3.2 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换,助推小微企业技术进步

甘肃省高职院校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推动下,以产学研结合教学为目标,鼓励教师承担、参加科研项目,规范科研过程,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人才优势和先进设备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改造。各职业院校通过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有效衔接的新机制,努力改善学校科技创新成果脱离市场的局面,主动出击服务小微企业,助推企业产品升级技术进步,如甘肃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双师素质”教师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了解企业技术需求的专业优势和在甘肃交通行业企业中的影响,从满足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完成与地方区域经济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16项,申请获批专利12项,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优秀奖15项。

3.3 精准扶贫促进小康社会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甘肃省职业院校近年来利用自身在师资、实训实验设备方面的优势,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招生改革,实行贫困地区免费职业教育,通过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结合、学生与员工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职校毕业后都能顺利实现就业,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从2014年开始,甘肃省每年对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2016年实现了新增“两后生”技能培训全覆盖。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为区域内交通类高职院校,该校积极服务贫困地区和乡镇建设;2014至2015年期间,学院一是在招生计划的分配上,针对省内 58 个贫困县下达专项计划525名,占2015年招生计划的25%,支持贫困县(区)脱贫;二是根据本地区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以及进村、进社区担任村(社区)主任助理工作(进村社区),鼓励支持毕业生响应政策,通过“三支一扶”“进村社区”支持中小城市的发展;三是通过加强与有关县(市、区)内中职学校的合作办学,培养当地实用人才,创造人力资源红利,促进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2015年通过单独招生方式,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572名,通过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招收对口合作中职学校学生258名;四是落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计划,先后对口帮扶陇南市成县黄陈镇黄陈村、毕河村以及礼县罗坝镇长草村,几年以来,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提升、精神面貌改善等落实了大量项目,开展了大量工作,帮助联系村制定小康发展规划,全力推进精准扶贫;五是鼓励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学院从公路桥梁系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为农村公路建设派驻监理学员,2015届毕业生留当地就业的比例达到了86.15%。

4 结语

职业教育因其与城镇化进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因此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和贡献很大。甘肃职业教育应以服务甘肃省发展为宗旨,围绕服务地方、助推城镇化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效益,努力适应全省富民兴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促进就业,培养大批适应甘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References)

[1] 唐锋,刘延明,孙凯.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广西为例[J].广西教育,2016(4):9-10.

[2] 孙娜.浙江省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12):24-26.

[3] 鲁昕.加快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工教育,2014(4):6-7.

[4] 王振洪.发挥综合性高职院校优势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9):47-49.

[5] 魏民.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21-226.

[6] 朱德全,徐小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J].教育研究,2014(7):45-53.

[7] 陈齐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162-165.

[8] 马宝成,江志安,何万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宁夏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5):17-19.

[9] 唐智彬,石伟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特征、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49-52.

[10] 刘志永,李冠文.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6):9-12.

[11] 严玮,段小焕,祁芸.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97-100.

[12] 段小焕,严玮,张士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134-138.

Exploration on problems of new service-oriente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o Guanxia

(Gan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Lanzhou 730070,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can suppl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analyzing the problem of the Gansu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arrying out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such as optimizing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layout, promoting courses associated with jobs, strengthening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paying attention to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so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type urbanization; talent training

10.16791/j.cnki.sjg.2017.05.005

2017-02-04

2016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JY156);2016年度甘肃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12)

锁冠侠(1968—),男,甘肃会宁,学士,研究员,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E-mail:systemview@126.com

G710

A

1002-4956(2017)5-0014-04

猜你喜欢
甘肃省城镇化校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家乡的城镇化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