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广场健身秩序的失序原因及治理长效机制构建
——以“广场舞”为代表

2017-04-13 00:46◎张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广场舞广场群体

◎张 静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社区广场健身秩序的失序原因及治理长效机制构建
——以“广场舞”为代表

◎张 静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广场舞现象扰乱了社区健身秩序,造成了社会矛盾和冲突。文章以社会学视角对广场舞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建构了相应的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发挥整体效应;以教育代管理,建设广场舞文化;树立榜样,发挥先进文艺骨干的引领作用;改造或挖掘“一地多用”的场地,确保场地供应;处理好反馈信息,为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广场舞;失序;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广大群众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已从过去“为国争光”的国家荣誉目标,向关注健康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多元化目标转变。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与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等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群众健身意识的提升,保障了参与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需求。目前,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处于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社区广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空间区域,由于具有群众参与度高、场地选择条件宽泛、活动传播效应强以及锻炼效果明显,社区广场健身活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喜爱的锻炼方式。

然而,作为公共空间的社区广场并非私人属地,在社区广场开展的健身活动不断传出不和谐的声音,以“广场舞”为代表的纠纷、矛盾与冲突愈演愈烈,广场健身秩序“失序”问题日益成为当前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问题。2013年以来,仅《人民日报》就先后刊载了《广场舞遭泼粪折射公共意识缺失》《广场舞源于公共文化空间缺失》《广场舞如何不扰民》《广场舞噪音尴尬了谁》等多篇报道与评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辩证地审视社区广场健身活动,如何更好地治理社区广场健身秩序,也成为政府与社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广场舞盛行的社会学分析

(一)广场舞是脱网人群排解寂寞情绪和交际的最佳选择

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购物、交际与沟通还是工作与学习,人们每一天都离不开互联网。广场舞群体中的大部分参与者是中老年人,由于时代的变迁与年龄的原因,他们离网络既近又远,虽然每天看到身边的人利用和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快乐和便利,他们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去感知互联网的神通广大,在进入年轻人的主流网络生活时不适应或困难重重。在由传统生活向互联网时代转型的过程中,他们带着无以言说的困惑,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着能够获得存在感的方式,不想成为被时代抛弃的“边缘人”。

另外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高层住宅林立,邻里的交往减少,使得老年人寂寞的情绪无法排解,交际的需求不能满足。此刻,闲暇时间走出去进行运动,同时结交朋友,广场舞成了他们最经济、最自由的选择。

(二)人们总是在生活中寻求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平衡

现代人与传统的农耕家园生活渐行渐远,生活中没有了传统生活的安逸感。同时也会因为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生活的极度便利而产生惰性和空虚感。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1]体育运动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运动过程实质是对人之生存幸福感的追寻与建构的过程。人们通过体育参与来亲身体验和追寻这种幸福感,给自身带来愉悦、轻松、自信、欢乐的情绪。广场舞就展示了这样的功能。广场舞大妈常年进行着每天晚上都进行的广场集会,虽然动作只是简单重复,很少变换更迭,但她们依旧热情高涨,乐此不疲。狂欢理论最早为前苏联美学家巴赫金提出。他指出,广场狂欢似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平民大众的世界,这是民众暂时进入全民共享、自由、平等和富足的生活形式[2]。广场舞给大妈们带来了幸福感,精神上空前自由。

二、广场健身秩序失序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健身群体间公共资源的争夺

趋群性是人类的本性之一,它的启动原因是人们互相交换信息的需要,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增强内心的安全感。广场舞这种自组织的群体就是“大妈们”随意自发聚群产生的,她们不仅把广场舞当做自我呈现的舞台、一个日常排遣的生活仪式,同时也为自己提高胆气,壮大威严,享受着群体行为所带来的强大感。正如2017年5月31日,洛阳王城公园广场舞老人和篮球小伙发生肢体冲突事件,篮球小伙被广场舞老人“围殴”,冲突的原因是争夺场地。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社区人口密度大,休闲公共空间相对面积较小,健身场地缺乏,这样各健身群体间无法避免地出现了抢占运动场地的现象。这件事情的发生也说明广场舞群体具有强大凝聚力,大妈们争强好胜、不甘示弱,也是广场舞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有广场舞群体间的人力资源的争夺,群体间都相互把优秀成员拉拢到自己的群体中来,造成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等。这些行为是群体的一种无意识行为,在这种无意识状态下,人们被本能欲望所控制,发泄出极端的情绪。

(二)广场舞大妈与居民间不同的利益诉求

物质生活日趋丰富,人们的身体惰性增加,体能和体质水平降低,也悄然滋生了许多由于营养过剩而产生的富贵疾病,比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这些疾病成了人们健康的杀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些健康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特别是中老年人,逐渐退化的身体机能和多余的空闲时间,引发他们强烈的健身需求。在国家推广全民健身的大潮中,中老年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其中,享受这种集体健身运动带来的快乐和自由。由于广场舞参与的相对自由性,使得人们能够把这种积极地参与变成自身的一种体育生活方式。在广场舞大妈们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其他社区居民却苦不堪言。包括上班一族、中小学生、婴幼儿和病人,他们需要安静的生活环境来休息和学习。广场舞的音量过大和长久的持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真正是“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加之协调无果,发生泼粪、放藏獒咬人的冲突事件也就不难解释了。

(三)社区活动管理缺位

造成广场舞扰民冲突主要原因,除了广场舞群体只顾自己尽兴而不顾及乃至损害他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外,相关部门的管理缺位是主要的原因。这些部门主要由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场地管理单位、社区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等。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创新治理缺失,执法不到位,碎片化的管理,权责不清等,致使广场舞扰民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理。让广场舞不再“野蛮生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以及创新治理不能缺失。

三、建立健全社区广场健身秩序的治理长效机制

虽然因广场舞而引起的冲突事件频发,但广场舞对增强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有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大叔也加入其中,自发把广场舞作为自己的文化选择。广场舞的参与者、内容,人数的快速发展变化,与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治理不无关系。比如推进公园体系的建设,使广场舞扰民问题有所缓解。但广场舞作为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我国大众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要提升至建设精神文明的高度,还需付出更多的智慧去构建更有益广场舞健康发展的治理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广场舞活动管理机制

规范有序的广场舞活动管理机制是搞好广场舞秩序,促进广场舞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广场舞活动管理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政府相关执法部门,社区场地的管理部门,社区委员会等各个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需要他们形成内部合力,发挥整体效应。建设广场舞管理机制,就是调动各级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关系到广场舞活动的治理和发展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实效,能不能深入到广场舞群体中去。真正为基层群众解决就近的活动场地,广泛引导开展多种活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以教育代管理,把广场舞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播

宣传教育是教育客体在教育主体为其创设的教育情境中,经过自身知、情、意、行的身心活动,消化吸收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达到自我发展的过程。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对象的广场舞大妈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他们往往被公共服务制度忽略,多样的文化类型很少能够进入她们的生活圈,其特有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对多样文化表现出渴求。他们不是故意制造冲突,只是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从而表现出群体的无意识状态,过分发泄情绪。

只要经常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坚持“群体教育、文化熏陶、媒体传播”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路径,形成教育合力,以教育代管理,必能较好解决广场舞现状中的“噪音扰民”和发展中的“低档无序”,促进广场舞健康发展。

第一、群体教育 广场舞群体是实施宣传教育的最基本的单元和主要阵地,系统安排教育内容,使参与者对广场舞健身的相关知识和行为规范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让大妈们在接受广场舞健身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和法律的熏陶和洗礼,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形成科学健身的价值观,营造和谐的全民健身氛围。

第二、文化熏陶 历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的熏陶感染都会对被教育者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按照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原则,组织多种形式的广场舞比赛,全国广场舞经典作品欣赏等,通过运用大妈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她们乐于参与的平台,以优秀的广场舞文化作品为载体来传递健康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内涵。

第三、媒体传播 积极利用媒体平台,特别是新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广场舞信息和发展,同时营造互相理解的舆论氛围。积极消除广场舞在舆论场中的污名化效应,减轻中老年人的道德压力。

(三)建立健全示范引领机制

社会学习论认为,榜样示范是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人的进步和发展是需要榜样的激励和引导的。在对广场舞大妈进行教育引导时,也应树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第一、建设高素质的团队负责人、文艺骨干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文艺骨干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日常的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是广场舞文化的生产者,是大妈们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的言行往往会对大妈们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培养一支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创编、培训、管理的队伍,采取指导、展演等方式,加大对广场舞活动的服务和指导力度。

第二、深入挖掘广场舞群体典型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挖掘、升华先进典型的精神内涵,用客观事实说话,树立让大家可敬可信的广场舞的工作者典型、领头人典型、广场舞群体典型,来营造文明、健康、有序的广场舞活动氛围。

(四)建立健全公共设施保障机制

活动场地缺乏是广场舞扰民和冲突发生的根源,积极提供充足的活动用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积极优化广场用地和体育设施布局,发掘利用边角空地、社区场地等社会场地资源,盘活现有场地存量。改造功能单一的公园,在建造绿地、广场等这些多种用途的地方时,要综合考虑,采取人性化的服务和多元化的设计,要做到真正的“一地多用”原则,满足居民的健身、娱乐、社交等多种需求[3]。

(五)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是针对系统各要素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多种多样的联系,通过正负反馈相互交替,相辅相成,自行调节,使系统维持着稳态。推进广场舞活动的秩序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反馈机制,广场舞群体不同的反馈信息和诉求,能为政府决策的形成、执行与总结起到指导作用。首先要完善信息反馈系统,确保反馈渠道畅通。其次是有关信息处理的人员,应明确责任,使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信息的收集反馈,为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广场舞在全国各地的发生发展也自有它的合理性,它赢得了大众的认同,只是在发展过程中与外界环境发生了矛盾。这种大众文化需要方向的引导和制度的保障。通过制度的设计帮助广场舞文化更好地发展,以制度的规定解决现实中的矛盾问题。

[1]王忠杰,杨韵.当代秩序化生活与慢运动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学刊,2012(3):37

[2]路云亭.身体的集团仪式—作为权力、动作和仪式的广播体操[J].体育与科学,2011(1):28

[3]祝爽,马金花.苏州城市公共空间全民健身秩序治理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42

G240

A

1671-9123(2017)03-0117-04

2017-07-14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ZDJH-170)

张静(1971-),女,河南洛阳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体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卞建宁)

猜你喜欢
广场舞广场群体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