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浩,陈晓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也是东北全面振兴与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期;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缓慢对黑龙江省经济形成负向拉动作用,经济结构、资源产业、体制机制矛盾突出.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人口外流、资源枯竭、生态保护等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前提下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相关研究的拓展与深入探析,跨学科研究业已成为学术科研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可持续生计相关研究方法始见于 Sen[1]和Chambers[2]等对贫困问题[3-4]的研究.不同学者、科研团体对可持续生计的学科视角、研究目的和概念理解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生计的涵义处于不断更新和演变之中.随着可持续生计相关研究的深入,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群体对生计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并提出不同的生计概念,如生计多样性、生计可持续性和生计脆弱性等[5-8].在Chambers可持续生计研究的基础上,1991年Swaminathan[9]提出了可持续生计安全的概念,认为它是生计的一种选择,存在社会-经济-生态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使用综合评价法来测度可持续生计安全水平[10].可持续生计安全的研究方法有较强的尺度独立性,适用于农村、县域、地区和国家等尺度的研究[11].随着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精准扶贫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可持续生计安全已然成为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方法和重要途径.为此,借鉴已有综述研究成果[8-11],引入可持续生计安全的分析框架,文章试图利用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法,对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进行可持续生计安全评价,并尝试推进可持续生计安全研究框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认清黑龙江省可持续生计安全现状与时空演变,推进其生计安全向可持续发展.
当前学术界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有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12]、农户生计安全框架[13]和可持续生计途径[14]等.其中,DFID建立的SLA框架是农户生计分析的经典框架,被大多数学者采纳和应用[11].而Singh与之不同,主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维度评价区域的可持续生计安全问题(如图1所示),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能评价不同尺度的可持续性等级更为有效[10].
图1 常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0]
黑龙江省处于中国领土的最东北部,位于121°11′-135°05′E与43°25′-53°33′N之间,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行政上黑龙江省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土地面积47.3万 km2(如图2所示).黑龙江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失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居民生计有待提升.在黑龙江省经济新常态、城镇化转型发展背景下,研究其可持续生计安全问题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图2 黑龙江省行政位置区划图
2.2.1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参考Singh[15]研究成果,结合黑龙江省实际与评价指标的可获取性,构建了可持续生计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该研究所指黑龙江省仅包括12个地级市,不包括大兴安岭地区.文中数据选自《黑龙江统计年鉴(2009-2016)》、《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2016)》及民政部官网和相关政府统计公报.
表1 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标体系
2.2.2加权综合指数法
(1)指标标准化
①将各评价对象对应的指标值记为xij,即决策矩阵X=(xij)m×n.
②进行数据标准化,从而形成标准化矩阵
V=(vij)m×n.把指标分成越大越优型(效益型)和越小越优型(成本型)两类,采用相应的标准化形式如下.
对于越大越优型指标:
对于越小越优型指标:
式中,vij为xij的标准化值,max(xj)、min(xj)分别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权重赋值
文章采用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16]相结合的综合权重赋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熵值法
式中dj为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计算公式为dj=1-ej,其中dj代表该指标所能提供信息量的多少,dj越大,则该项指标的权重w1越大.
②变异系数法
③综合权重
wj=α×w1+β×w2
式中,wj为指标的综合权重值;α+β=1,各取值为0.5,表示两种权重同等重要.
(3)加权综合指数法
将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求出的各指标权重wj与标准化矩阵V相乘,之后加权求和得到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
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S∈[0,1],S越大,表明评价对象的可持续生计安全程度越好,反之则反.
文章将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分为5个等级,用以表征可持续生计安全的程度,当Ci∈[0,0.2],Ci∈[0.2,0.4],Ci∈[0.4,0.6],
Ci∈[0.6,0.8],Ci∈[0.8,1]时,可持续生计安全的程度分别处于极度不安全、轻度不安全、安全、较安全和最安全的可持续生计安全阶段.当Ci=1时,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最高,可持续生计达到最优状态;当Ci=0时,可持续生计不安全,可持续生计安全处于高度危险状态,见表2.
表2 2008~2015年黑龙江省可持续生计安全综合评价
2008~2015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可持续生计安全综合评价范围在0.153~0.791之间,地区间差异显著;最低值为2011年七台河市,最高值为2015年哈尔滨市,且哈尔滨市2008~2015年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值均最高.2008~2015年黑龙江省可持续生计安全综合评价8年间的均值范围为0.187~0.750,差异显著,最低均值位于七台河市,最高值亦位于哈尔滨市;按均值具体排名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黑河、鸡西、双鸭山、伊春、鹤岗和七台河.
从黑龙江省各地市来看,哈尔滨市可持续生计安全程度2008~2015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波动出现在2012年的低值,均值为0.750,处于较优的可持续生计安全状态,可持续生计安全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市;大庆市生计安全指数值排名在2008~2014年间仅次于哈尔滨市,均值为0.395,接近于安全状态,2015年排名在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之后,有下降趋势;牡丹江市总体来看生计安全程度总体上也处于上升状态,低值出现在2010年,总体均值为0.345,2015年仅次于哈尔滨市,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齐齐哈尔市总体来看生计安全程度总体上也处于上升状态,低值出现在2008年,总体均值为0.340,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绥化市生计安全程度总体上有所下降,均值为0.320,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佳木斯市8年间生计安全程度总体上也处于波动上升状态,总体均值为0.315,仅次于绥化市,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黑河市总体来看生计安全程度总体上变化不大,总体均值0.293,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鸡西市总体来看生计安全程度逐渐降低状态,总体均值为0.249,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有下降趋势;双鸭山市生计安全程度波动变化较大,先增后降,在2012年有小幅上升,总体均值为0.235,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伊春市生计安全程度总体上波动变化较大,低值出现在2015年,总体均值为0.221,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鹤岗市生计安全程度总体上波动变化较大,低值出现在2013年,总体均值为0.197,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七台河市生计安全程度总体上波动变化亦较大,低值出现在2011年,总体均值为0.187,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
图3 黑龙江省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及其时空格局
针对2008~2015年黑龙江省各地级市可持续生计安全空间格局演变状况进行分析,生成黑龙江省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的空间格局 (如图3所示).
(1)从整体上看,可持续生计安全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一线城市表现出较高的可持续生计安全程度,鹤岗市、七台河市均表现出极度不安全状态,其他地区均为轻度不安全状态;由南向北呈现“较安全-轻度不安全-极度不安全”状态.不同的资源环境禀赋和社会配置是导致可持续生计安全综合评价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且经济发展基础与转型发展质量也是其影响因素.处于较安全水平的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副省级市,工业较为发达,经济基础好,而且随着哈长城市群规划的出台、旅游业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大庆市是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人均GDP高居全省之首,有较雄厚的经济发展基础,可持续生计安全程度仅次于哈尔滨市;与之相反,鸡西、双鸭山、伊春等地区发展基础主要依靠森工和煤炭资源,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随着近年来资源枯竭现象和城市发展转型较为缓慢,可持续生计安全程度较低,属于轻度和极度不安全状态.
(1)可持续生计安全指数值于2008~2015年间区域差异显著;最高排名位于哈尔滨市,最低排名各年份有变化,均值最低的是七台河市.
(2)可持续生计安全整体空间格局由南向北呈现“较安全-轻度不安全-极度不安全”状态特点,且各地级市的可持续生计安全综合评价值在空间分布上相对稳定,除哈尔滨市遥遥领先其他地市外,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黑河、鸡西、双鸭山和伊春等市处于轻度不安全程度,鹤岗市和七台河市则处于极度不安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局部地理集中趋势也较为显著.
文章分析总结了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可持续生计安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计量分析提供参考,同时也试图提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视角、内容和方法.
(1)可持续生计安全分析框架是基于生态安全、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三个维度的评价体系,较为合理完善,但考虑到各指标获得性,需要针对具体研究区进行适当调整,急需以弹性思维考虑可持续性的“社会—生态系统”整合分析,强调脆弱性与弹性分析的综合.
(2)可持续生计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的问题,因而后续研究将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针对多目标决策分析具有一定优势),对评价方法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可以弥补单一评价的不足之处.
(3)可持续生计安全在国家和县域尺度上应用较多,需要加强针对地级市尺度的研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1]Sen A. Famines and pover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2]Chambers R, Conway G R.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M]. IDS Discussion Paper No. 296. 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1.
[3]Martha G, Roberts, 杨国安. 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J].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1):11-21.
[4]汤青,徐勇,李扬. 黄土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估及未来生计策略——基于陕西延安市和宁夏固原市1076户农户调查[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2): 161-169.
[5]Ellis F, Ellis F. Rural livelihoods and divers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 Rural livelihoods and divers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6]Fang S U, Zhongmin X U, Shang H. An Overview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9, 24(1):61-69.
[7]韩峥. 脆弱性与农村贫困[J]. 农业经济问题, 2004(10):8-12.
[8]阎建忠,喻鸥,吴莹莹,等. 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J]. 地理科学, 2011, 31(7): 858-867.
[9]Habibah A, Hamzah J, Mushrifah I.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the community in Tasik Chini Biosphere Reserve: the local practice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0, 3(3):184-196.
[10] 石育中,杨新军,王婷. 陕南秦巴山区可持续生计安全评价及其鲁棒性分析[J]. 地理研究, 2016, 35(12): 2309-2321.
[11] 汤青. 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现状及未来重点趋向[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7): 823-833.
[12] DFI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M]. London: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0.68-125.
[13] Frankenberger T D, Maxwell M. Operational household livelihood security: A holistic approach for addressing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R]. CARE, 2000.
[14] Lasse K.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 to poverty reduction[M]. Stockholm: 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 2001.42-98.
[15] Singh P K, Hiremath B N.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ecurity index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A tool for development planning[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0, 10(2):442-451.
[16] 雷勋平,邱广华.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1): 31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