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海县金阳小学 王贝宁
例文一 移动的大棚
浙江省宁海县金阳小学 王贝宁
户外体验活动的第二天,天空阴沉沉的,可就是迟迟不下雨。
趁着晴朗的间隙,我们准备再次去摘草莓。出发前,我想:待会儿,一玩起来应该会很热吧,要不现在就把外衣脱在宿舍里,可是如果待会儿下雨呢?会不会很冷?算了,还是把外套脱了吧,这么多人,不差我一个。于是,我把外套脱在了宿舍里。
可惜,等我们疯狂摘、吃、玩得差不多就要打道回校的时候,天气没有如人所愿,下起了毛毛细雨,看情形,好像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天哪!老天爷啊,你这是在跟我们开玩笑吗?就算是你上厕所等不及了,你能不能先为我们憋一会儿,等我们回到宿舍再撒,OK?这里离我的宿舍至少有一公里,再加上我现在外套都没穿,你不是要我成为你餐桌上的落汤鸡吗?还有,现在又没有车子送我们回去,我们只能步行啦!必须步行!否则就要滞留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农田里了。
眼看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有点着急了。这时,老师开口了:“同学们,办法总比困难多。你们看,农场里有的是塑料薄膜。待会儿,我们团结起来,顶着薄膜走到宿舍去,好不好?”大家一想到与其光头淋雨或者在野外干等,不如薄膜遮挡,聊胜于无。
于是,我们迅速排好队,男生女生各一排,并列前进。男生拉住右边的一角,女生拉住左边的一角,我们齐心协力,向外面走去,其他班级也紧随其后。我们一行人顶着薄膜前进,就像移动的大棚。
到了室外,才发现雨比我们想象得还大,风雨交加,我们顶着塑料薄膜,一开始还嘻嘻哈哈地,觉得挺好玩。不一会儿,手莫名觉得有点酸了,从塑料薄膜滑下来的雨滴渗到了我的袖子里,几乎半个袖子已经湿透了,再说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衬衫,冷得瑟瑟发抖。同行的“孔子”把他那边的薄膜往我身边移过来,自己只留一点点。移动的大棚下,同学们的脚步渐渐乱了,塑料薄膜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口子。老师立马调整队形,两排并一排,瞬间,我们后面七八个人没了“大棚”(不够长了),差点成了落汤鸡,后面的急忙向前面的靠拢。这一折腾,原本远远落在后方的班级,超越了我们。我们决定恢复原样,一排变两排,我们喊着:“一二一、一二一!”响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移动的大棚,使我们有了更加多的默契。
雨中的我们,很团结,这次经历让我感动!
【邬老师的话】
小作者所拟题目的确与众不同,大棚怎么会移动?这是怎么一回事?让人迫不及待想往下看。可见,取一个有趣、新颖的标题,起到了夺人眼球、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的开头简单交代了天气等情况,为下文下雨回不了学校做了铺垫。但是描述略显冗长。当意外遭遇下雨,我们就地取材——用塑料薄膜当雨伞。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脚步错乱,塑料薄膜破裂,雨水渗入单薄的袖子里……此处描述细腻,也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细节。
但是,何为感动?感动所为?还是略显模糊,虽然文末点明,却有贴标签之嫌,这样点明主题显得呆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