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月亮粥

2017-04-13 00:39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堂妹小姑堂弟

那个时光深处的村庄,时时撞疼着我的记忆。

那时,我们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上上下下共有十二口人,可能干活的却很少,爸爸当老师,爷爷和叔叔种地,妈妈和婶婶养猪,按理说这样干下去,生活会变得好起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自从爷爷修房时摔伤后,一场瘟疫使家里的那些猪全死光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一下子便雪上加霜,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过了最艰难的一个年,我们全家连顿饺子都没有吃上。我那时八岁,两个姐姐还有堂弟堂妹都很懂事,谁也不像往年那样嚷着要新衣服和鞭炮,只有我冷着脸。那时,最疼我的就是小姑了,当时她十七岁,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她知道我想要鞭炮,便跑出门去,再回来时,从衣兜里掏出一大把散着的小鞭炮给我,微笑着说:“快去放吧!”

后来,我才知道,小姑是在别人家放过整挂的鞭炮后,在散落一地的碎片中拣出那些没有炸的,给我拿了回来。

转过年,家里再无钱买猪,加上爷爷不能劳动,于是妈妈和婶婶全下田里干活,想从那有限的土地中,收获一份希望。这样一来,家里的杂活全落在小姑一人身上,每天,她要做三顿饭,洗所有人换上来的衣服,还要伺候躺在炕上的爷爷,顺带管束我们这些小孩。她干的活,一点儿也不比妈妈和婶婶轻松。不过那时小姑的脸上总是带着甜甜的笑,没有一点怨言。

那一年的夏天,为了避开暑天的毒太阳,家里人都起早贪黑地去地里干活,连爸爸也下到了田里。那时,头一年的余粮已吃得所剩无几,可即便如此,小姑心疼爸爸他们,每天晚上等他们收工回来,还要熬上一锅小米粥。说是粥,实际上小米少得可怜,盛在碗里,能照出人的影儿来。

通常爸爸他们回来时,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堂弟堂妹早就睡了,我却等着他们回来,因为,小姑总要给我也盛上一碗粥。我最喜欢有月亮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凉风习习,端着粥碗,小姑会对我说:“你看,碗里有个月亮呢!这是月亮粥啊!”低头一看,那碗中,果然有一个鹅黄的月亮。所以,那一碗清粥,我喝得有滋有味,喝得满腹清凉,仿佛连月光都喝了进去。

后来,小姑的脸上便没有了笑容;再后来,她便嫁了人。那时,在家里我是最想念她的人了,想她曾经脸上的微笑,想她做的月亮粥。她曾回来过几次,再也没有当初的年轻与欢快,有的,只是麻木与无奈。

那一年冬天,小姑回来便再也没有走,她病得走不了了,每日斜倚在炕上。腊月的时候,她已病得不行了,弥留之际,被送到了村头的空房子里。因为人们说出嫁的女人不能死在娘家。所以,小姑只能在那间又黑又冷的房子里走完她世间最后的路。

自那以后,月亮便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温柔,有的只是月亮底下往事的忧伤。是的,我以后再也无法尝到那清凉的月亮粥了,月亮在我眼里,永远是残缺的。

小姑留下了三个孩子,我不忍心看他们,生怕不经意的触动,会让我心中的忧伤漫流无际。只好在月圆的晚上,用一颗最疼的心去回忆小姑年轻的容颜,回忆她所有的好。

是的,那一碗月亮粥,浸透了我一生的怀念与眷恋……

(选自包利民《新时文2情感卷·一颗心走过的旅程》,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

写法指南

本文以“一碗月亮粥”为线索,贯串全文,巧妙地写出了作者对小姑的怀念与眷恋。

文章先是着力渲染“小姑”的美:她集美丽、善良、勤劳于一身,“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她从散落的碎片中拣出那些没有炸的小鞭炮,微笑着递给“我”;她带着甜甜的笑,毫无怨言地做着家中的全部杂活;她还会熬出一锅清凉的月亮粥……

当故事循着冰冷的现实生活的轨迹慢慢演进时,美好在令人不堪承受的重压下一点点地被摧毁,留下的只是对“浸透了我一生的怀念与眷恋”的月亮粥的记忆,映照着“小姑”凄凉的一生,在作者的心里隐隐作痛。

至此,“月亮粥”已成为作者抒发情怀最重要的载体,也成为了其思念小姑的唯一寄托。

训练安排

人世间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它犹如一串洒满祝福的水晶风铃,犹如一只被时光凝住翅膀的青鸟,犹如一首隽永的抒情散文诗……时间的沙漏一點一点静静地流淌,岁月的痕迹一笔一画细细地描绘,而美好的回忆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温馨和感动。

请以“美好的回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断写作;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猜你喜欢
堂妹小姑堂弟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小姑家的鹦鹉
小姑脸红了
撕毁的字条
我的聋哑堂弟
可爱的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