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平
德四爷听说大山里出了一只白狐狸,起初还有些不信。这些年,莫说白狐狸,山里连跟土疙瘩差不多的土狐狸都寻常难见了。但后来听人说得多了,一个个信誓旦旦的,比如时间、地点,白狐的身子多长、尾巴多大,长得啥样的嘴脸儿,谁谁谁亲眼见了,又有谁谁可以作证,就不能不犯些琢磨了。
也不是德四爷见钱眼开,家里实在太需要钱了。德四爷的儿子上山打石头,被滚石砸死了,留下一个孙子。孙子脑子好使,书念得好,正在县高中读高三呢,来年夏天就考大学。儿媳妇一次次带孙子来跟老人商量,说孩子还考不?一年光学费就得好几千呢。
下了第一场雪后,德四爷在夜里带家里的黑子上山。狐狸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多在夜里捕食野鸡、山兔或田鼠,他还知道狐狸爱在什么地方选穴藏身,雪地里狐狸只要出来捕食,则必留痕迹。那天夜里,他正在一片荒草掩映的乱石滩中搜寻着,便见黑子耳朵支棱起来,神情变得格外警觉。德四爷估计狐穴就在附近,开始琢磨该在哪里下套设夹了。突然,一道白光从石丛中闪出,直向山梁上奔去。黑子汪汪地叫着,腾身飞快追奔。但很快,黑子就回来了,一副垂头丧气又很惭愧的样子。德四爷摩挲摩挲狗脑袋,算是安慰它。没想到,黑子又叫起来,腾身又追,眼见不远的高岗处,那白狐竟立着身子往这边张望,直到黑子到了身边,才又一闪而去。黑子再回来,白狐也回来,如是三番。德四爷陡然醒悟,没等黑子再追,便喝了一声:“黑子,回来!”
德四爷带黑子在附近的树丛里找,果然找到一处洞穴,推开石块,就见一只长有尺余的小东西跳出来,黑子腾身一蹿,将小东西按在爪下。嗬,奇了,小狐崽子竟也是通体雪白。德四爷脱下身上的褂子,将小白狐罩住,用褂袖绾了绾,便提在了手里,转身往家走。他心里得意,不由念叨了一句戏词,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啊!刚才,白狐一次次返回,就是想把他和黑子引到别处去,目的是掩护这只小狐崽,这回倒好,狐崽到了我手,就等于让我牵住了白狐的鼻子,你逃不出我的手心啦!
德四爷回到家里,从兔笼里揪出家兔,将小狐放进去,又用铁丝将笼门牢牢拴死,然后拍拍黑子的头,就回屋睡觉了。他知道,那只白狐一定会远远地跟在后面,但今夜它只会在村外转,不会追到家门口来。明夜,母狐就会不顾生死地跟过来了,那时再在院子四周下套子。
天亮时开门再看,笼子前竟有三只野鸡两只山兔。这是想讨好德四爷呢,还是乞求德四爷替它喂喂饥饿的小狐?德四爷却偏让小狐饿着,也不给它水喝。小狐饥渴难耐的叫声是牵制白狐的最大诱饵,只有让狡猾的白狐彻底乱了心智,才有可能最后将其擒获。饿了两天加一夜的小狐的叫声果然渐渐弱下去。这一夜,月色不错,德四爷眼见着白狐闪进了院子,在焦躁地转了一阵后,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白狐突然正对着房门的方向,伏下了身子,两只前爪平伸着,脑袋就伏在那两爪间。它这是干什么?
德四爷怔了一会儿神,提了棒子轻轻拉开房门,那白狐竟仍伏在那里不动。是它没有察觉到动静吗?不会,绝对不会。德四爷蹑手蹑脚,一步步走向白狐,清晰地看到白狐大瞪着一双黑葡萄样的眼睛,正无所畏惧地望着他。德四爷举起了棒子,看到白狐的身子微微抖颤了一下,却不躲也不动,只是把眼皮轻轻地合上了。德四爷大惊,也顿时明白,白狐引颈受戮,想以此乞求德四爷放掉它的孩子。德四爷高举的双臂不由得软下来,长长叹息一声,就把棒子丢下了。天地之间,人与兽,都是血肉身躯,同情同理。那一刻,他想起儿子刚死时,老两口悲恸欲绝的情景,老伴儿念叨足有上万遍:老天爷,让我死了吧,只求换回我的儿子……
德四爷从菜窖下提出兔笼,打开笼门,小狐蹿出来,那种绝处逢生、母子重聚的情景看了让人心热。白狐护定小狐,一直牢牢地望着德四爷。德四爷摆摆手说:“走吧,走远点儿,别再让那些人寻着你们了。”
白狐低叫了一声,小狐便跳上了母亲的脊背。白狐跳到院门口时,又转了几个圈子,然后立起身,合起两只前爪对德四爷作了个揖,便驮着小狐钻进夜色中去了。
老人唏嘘着回了房里。已隔窗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老伴儿说,放得好,多少钱值这一片心啊!
德四爷没有分辨老伴儿这话是在赞白狐还是夸自己,只是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說经典》,有删改)
赏析
文中的德四爷为了给孙子攒足学费,不得不上山逮白狐狸,机缘巧合下将一只狐崽带回家中,却被前来营救的母狐的行为深深感动。这个故事中的白狐与《斑羚飞渡》中的老斑羚一样,它们都用无悔的抉择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为了种族的生存与自己的儿女所作出的伟大牺牲。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动物尚且能为保护子女、保全家庭而牺牲自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做呢?
思考
1.“德四爷陡然醒悟,没等黑子再追,便喝了一声,‘黑子,回来!”在这里,德四爷“陡然醒悟”了什么?
2.文章第七段写“是它没有察觉动静吗?不会,绝对不会”,这一问一答有什么作用?
3.小说在前面写德四爷的艰难处境,有什么表达效果?
【房雪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