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忱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从最初的固定电话网络发展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网络环境。然而,随着网络多元化的发展、设备的增加,如何对网络进行优化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有关使用真实业务量进行流量监测的专利技术分支的概括,并重点针对该行业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分析,最后介绍一下审查时间中的应用示例。
【关键词】 监测 监控 检测
一、引言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因此选取了检索噪声较小的CNABS數据库进行检索。CNABS 数据库整合了所收集到的中国专利数据信息、中国专利英文文摘数据、外文数据库如DWPI和SIPOABS中收录的中国文献的信息,以及深加工数据库的信息,并且包含大量丰富的字段,便于检索和后期的技术分析。
二、使用真实业务量进行流量监测的中国专利申请的技术分支概况
阅读所筛选得到的专利申请可知,使用真实业务量进行流量监测的中国专利申请的技术创新点主要集中在话务测量、终端测量、信道测量以及功率测量等方面。
2.1话务测量
终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通过终端的话务分析来发现并解决该问题。例如申请号为CN201210389059的申请,其通过终端与其相对应的IMSI字段获取该终端的详细呼叫记录中记录有IMSI、释放原因值以及误帧信息,分别计算每种型号的用户终端的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和/或反向业务信道误帧率;将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分别与各自的设置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检测用户终端的性能。上述专利的申请人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全国的电话呼叫的设备都集中于几家运营商手中,运营商需要进行话务数据的采集并分析以保证通信网络的畅通,因此,在使用真实业务量进行流量监测中话务数据方面的专利的申请人以各大运营商为主。
2.2终端测量
终端设备目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对终端的相关参数测量分析,可获取网络的信号质量、接入点覆盖情况、通话质量等多种参数。例如,申请号为CN201080006371的申请,其描述了根据移动设备的地理位置来提供由移动设备进行的自动无线网络信号分析;无线网络可以将对地理地区进行定义的一组地理数据发送到移动设备将所记录的测量上传到无线网络,以进行分析,可以获得非常适合于特定问题区域的分析数据,从而增加分析数据的质量。可见,通过对终端中相关数据的监测可更为方便的获取数据从而解决网络的相关问题。
2.3功率测量
功率数据在小区切换、位置更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执行上述操作前网络侧或设备侧都需要在了解邻区的功率参数以判断是否执行该操作。功率的监测为负载均衡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申请号为CN201080010406的申请,负载检测可通过使用移动性管理设备跟踪会话的建立和会话建立的尝试而发生,以确定各种网络设备上的负载状况;该信息随后可被选择逻辑用来判断哪些设备被选择来针对新会话建立请求发送会话建立消息传递;这可以提供更快的建立时间,因为在状况回复正常之前,高负载的网络设备或经历其他故障的网络设备较少被选择。可见,对功率的数据的采集分析可及时发现负载高的设备,使网络在第一时间进行设备的选择以保证网络的稳定。
2.4信道测量
网络中的传输信道定义了空中接口上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特性,一般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两类,传输信道可以映射到物理信道上,逻辑信道通常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两类。因此信道的相关数据的监测直接影响了网络系统的稳定。
例如,申请号为CN201210201425的申请,通过在当前工作信道上检测干扰接入点发送数据的信号强度;判断检测到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切换门限;当检测的信号强度大于切换门限时,检测有效信道中干扰接入点发送数据的信号强度;将当前工作信道切换到其中一个有效信道上,使得AP具有更高的信号传输效率,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无线上网体验。
三、结束语
使用真实业务量进行流量监测存在于网络系统中的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监测方式能够及时的了解网络的现状,再通过数据分析判断网络中各环节是否需要调整优化。可见,随着通信领域网络的日渐庞大,设备的逐渐增加,需要监测的节点也会日益增多,因此,由通信公司、运营商、研究所、高校提交的该领域的专利申请也会越来越多。
参 考 文 献
[1] 沈文海;钟文兴;郑朔毅;朱道通;李秉煌;杨志松;张韬. 一种用GPRS传递系统信息和话务分流系启用门限信息的方法[P]. 中国专利:CN101437254A,2007-11-16.
[2] A·恰托维奇;O·弗洛尔;R·古普塔;P·A·阿加什. 由移动设备进行的基于地理的测量和对无线覆盖相关的信息的登记[P]. 中国专利:CN102301778A,2010-02-03.
[3] 马涛. 一种动态切换信道的方法和装置[P]. 中国专利:CN102724727A,2012-06-18.
[4] 蒋成钢;李媛媛;白文岭;杨宇. 频谱感知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一种基站[P]. 中国专利:CN103686827A,201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