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与上江文化交流溯源

2017-04-13 07:38张树俊
江苏地方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徽商泰州

◎ 张树俊

泰州与上江文化交流溯源

◎ 张树俊

中国地理学上一般将长江干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大部分。自源头至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的南津关为上游,湖北宜昌南津关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至长江入海口为下游。而在江苏则有上江、下江之说。江苏的上江与下江之说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上江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即长江在江苏以上的流域,江苏及其以下流域为下江;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这是狭义的上江、下江之说。而因历史上的泰州是长江的入海口,且古时的泰州地域宽广,所以泰州就像承接上江江水一样,一直承接着上江文化的影响。

富饶平安的环境促进了泰州与上江的人口交流

泰州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人口变迁有着重要的关系。逐水而迁,是古代迁移的一种最好方式。古泰州属于最下江,因而具有容纳上江之优势,所以西人东迁虽然在历史上一直不成规模,但也是连续不断。吸引上江人口迁入泰州的原因也很多。首先是因为历史上的泰州比之于上江的许多地区要发达得多。从春秋开始煮盐,泰州经济逐渐繁荣,宋代进入盛期,到了明清时期,泰州已经成为商品交换的集散处、里下河通江达海的总门户、行商住贾聚集地、南来北往的中心。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吸引了大批上江人口的下移。其次是因为泰州的安定。明末清初,清兵进入扬州后十日屠城,大伤了扬州元气。此时的泰州却较为平静,社会也较为安宁。泰州在宋代营造起来的繁荣终于在元末毁于战火。明清年间,泰州战乱稀少,社会相对安定。特别是太平天国革命期间,长江两岸自九江以下多处地方先后都有战事,唯泰州处于缓冲地带。因为战乱较少,吸引江南、安徽、苏北及苏中其他城镇的客商与资金不断涌入。特别是在江宁、扬州等地被太平军攻占时,藩、臬、道、运司等衙署先后移驻泰州,除江南、扬州外,上江也有不少居民及客商也纷纷迁居泰州,使泰州成为区域性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同时,由于泰州历史上长期的富足、繁华与安定,不少上江名人名贤或游历泰州,或为泰州过客,他们在泰州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印迹。

徽商与徽班的出现促进了泰州与上江的文化交流

从某种意思上说,泰州区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上江与泰州的商贸交流活动。由于泰州是苏北粮食集散地,也是产盐的主要地区,历史上商贸业就比较繁荣,所以来泰经商者很多,而来泰州最多的、对泰州影响最大的还是徽商。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自古以来,山多田少,土地瘠薄,这些“非善耕作之地”使得徽州山民不得不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以维持生计。泰州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交通地理条件优越,泰州地区也就成为徽商们的首选之地之一。皖南来泰州经营者所经营的项目也很多,如经营茶叶、漆业的、布业的、香业的等等,但更多的是经营盐业。因为商人经营的行业总是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社会需求量越大,也就越容易获利。食盐是上至天子贵胄,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必需的消费品。徽商们首选的行业自然也就是盐业。泰州是徽商活动的最重要的地区之一,这些商人侨寓泰州。徽商来泰给泰州人以很大影响。如徽商崇儒,且徽商的崇儒情结对泰州崇儒重教文化风气的形成以及泰州的商业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徽商们在泰州为文化事业所做的贡献还远不止这些,事实上,徽商对泰州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的。如泰州现存的多数古民居的门上有砖雕“福”字和“喜鹊登梅”、“桂树蝙蝠”等图案,实际上是徽州三雕艺术(砖雕、石雕、木雕)在泰州建筑装饰中得到的广泛应用。此外,徽商在推动泰州绘画艺术、园林盆景艺术等方面对泰州也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徽商会诗词歌赋、懂书画古玩的为数不少;另一方面徽商财富骤增之后,大力搜集、珍藏书画,为泰州画家的作品提供了市场。还有如,泰州盆景艺术源远流长,而徽派盆景是中国盆景重要流派之一。在泰州的徽商对泰州的盆景艺术的繁荣也发挥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此外,徽班赴京时在泰州的演出活动对泰州文化也有较大影响。徽班进京时,戏船上置有搭台设备,沿途在高、宝、兴、泰等里下河地区演出。在演出期间,他们还吸收了当地不少艺术骨干。总之,徽班来泰州演出,既增强了泰州人对京剧、淮剧等戏曲的兴趣,也为泰州培养了戏曲人才,这对推动泰州的戏曲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强化盐业的管理促进了泰州与上江的吏治交流

由于古泰州盐业发达,加之由于泰州地域辽阔,盐场众多,盐税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泰州也就成为税吏第一关注之地。泰州盐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乾元元年(758)和唐宝应元年和刘晏曾分别在古泰州设盐监。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唐王朝恢复盐税制度,始在全国十大产盐区设盐监,并在销盐区设巡盐御使管理盐务,十监中仅四川大昌监为井盐监,余九监均为海陵产区,其中海陵监为十监之首,从而奠定了泰州地区在全国食盐产区全国盐税主要征集地的地位。正因为两淮盐业,特别是以泰州为中心的淮南盐场盐利最资国用,宋朝廷对淮南盐的运销和保护极为重视,多次出资整治运盐河和堰闸。为了增强对泰州盐业监督管理的力度,朝廷先后调配了很多外地官员到泰州主政,其中许多是上江人,他们对泰州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官至宰相,天圣年间曾任泰州监官,监西溪盐仓。他在泰州也留有精彩诗篇《浣溪沙——牡丹》。再如“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曾任海陵郡从事。此间曾为海陵建文会堂赋诗《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一首。又如晚清思想家魏源在泰州兴化的事迹在县志中有很多记载,且留有“登临不独看春色,要看千家雨后田。”等关心农民、关心农田的诗句。此外,在泰州任知州的曾致尧曾在泰州州衙中辟水洲、修园林,积翠亭、望京楼、芙蓉楼、清风楼等参差错落,风姿绰约,为泰州的园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阳明心学的传播促进了泰州学者与上江的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上江文化对泰州影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从历史上来看,泰州与上江的学术交流一直不断,而其中最大的交流活动则是泰州学派与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思想的交流。泰州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启蒙学派。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不受传统儒学的思想束缚,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大胆地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改造、拓展,对一些不合时宜的理论敢于批判否定,并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见解。在王艮身上到处体现了创新精神,其创新理论充满了时代气息。但王艮毕竟是王守仁的高足,他的思想受到了王守仁很深的影响。王守仁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虽然生于浙江余姚,其实他与上江渊缘极深,也算得上半个上江人。一是他17岁娶诸氏完婚于江西南昌。二是他“成道于贵州”。三是他一生主要在浙江、贵州、江西三处讲学,而主要在贵州和江西讲学。四是其一生在江西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较长,直到最后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铺码头。王艮接受王守仁教育的时间较长,同时王艮在豫章期间不仅跟从王阳明学良知之学,而且在豫章大搞学术活动。此外,王艮的学侣也大都是上江人,如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王臣、吴悌等等。王艮的这些上江学侣也给王艮以很大的影响。此外,王艮的及门弟子很多,在他的弟子中,除了江苏伯以外,外省的以上江人为主。如贵溪徐樾、张士贤,道州周良相,泾县吴标、王汝贞,南昌程伊、程俸,东乡吴怡,乐安董燧,永丰聂静,婺源董高,丹徒朱锡,南昌喻人俊、喻人杰、罗楫,泰和张峰,会昌胡大徽,歙县程弘忠,等等。当然,在上江的这些弟子中又以江西、安徽人居多。

猜你喜欢
徽商泰州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作品精选
泰州海陵区刚柔相济 深抓中小企业责任落实
幸福水天堂——泰州
论“新徽商”的定义
构筑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支撑
——以徽商传媒的探索实践为例
徽商怎样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泰州古韵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