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

2017-04-13 23:47梅胜蒋树贤王和平李斌
大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环宇广东校企

梅胜+蒋树贤+王和平+李斌

[摘 要]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和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的现状,广东工业大学利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平台,对“1+2+N”型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和试验。经过三年试行,新模式使学生实操能力、企业知名度和校企合作力度均得到较大提升,赢得平台各方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1+2+N”模式;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35-03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经过有关行业专家论证,教育部等23个部门于2012年6月批准广东工业大学与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作为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批获得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在构建“1+2+N”型校企联合培养新机制,加强工程教育,培养适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行业需求的工程人才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将结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年来的运营实践经验和多年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讨论“1+2+N”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的构建和实践。

一、巩固老平台、拓展新伙伴,构建“1+2+N”型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

广东工业大学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为契机,在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针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工程实践教育的基础条件,创造性地采用“1+2+N”型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不断拓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企业的数量和影响力,实现大学生实践教育和企业跨越式发展。

“1+2+N”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的“1”指一个基地,即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实习教育基地;“2”指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两个支撑单位,即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和广东工业大学;“N”指的是参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良好工程实践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各企业和科研院所,如下图所示。

(一)一个基地

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实习教育基地是学生工程实践和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平台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为民、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和《国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其建立了中心管理委员会和相关管理制度,对参加实习的学生和平台共建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配置基地的各级各类实践教育资源,统一组织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

(二)两个支撑单位

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与广东工业大学从1999年开始进行工程类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合作,同年其在广东工业大学设立“锚牌”奖学金,奖励土木建筑工程类优秀大学应届毕业生。同时,提供实习岗位和物质条件,每年接收广东工业大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赴该公司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2004年12月双方签署了《广东工业大学校外实习研修基地建设协议书》,广东工业大学与中山环宇联合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大学生接受实践教育提供了平台,也为学校和企业规范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组织保证。2010年1月双方续签了合建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并成立了实习基地管理领导小组,双方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在与广东工业大学长达17年的合作中,双方积累了丰富的校企联合开展实践教育的经验,达成了共同的实践教育理念,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有效的管理平台。双方均在行业和区域内享有较大影响力,具有共同做大做强工程实践教育的强烈愿望和现实条件。因此,该平台以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与广东工业大学两个支撑单位为依托,充分发挥企业在行业市场中的优势以及高校在科教领域内的优势,互惠互利,探索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三)N个合作企业

为扩大国家级工程实践平台的影响力和实践教学的规模,满足更多专业、更多学校学生工程实践教育的需要,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和广东工业大学逐步将更多条件成熟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纳入国家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机制当中,与N家企业签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协议,统一管理、协调资源,提供不同类型的单位、不同性质的岗位给学生自己选择,丰富了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教育的机会,同时为不同企业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学习及合作提供更多机会,为学生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坚守理念,以人为本,灵活建立平台运营机制

(一)坚守共同理念、统一管理制度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从建立初期的只有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一家实习单位,每年数十人的实践规模逐步发展到2015年5月与20多家优质企业签约共建,年最大接纳人次超过520人次,每批次最大接纳人数超过200人。长足的进步来源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始终坚持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培养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工程和研究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了推进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各项工作稳步进行,落实各项政策和规划,使基地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广东工业大学与中山环宇事业有限公司在已成立的实习基地组织管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管理力度,组建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为框架的组织管理体系,由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和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担任委员会主任。各合作单位在其组织结构中增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常务管理机构。校企联合制订工程实践教学目标和工程实践教学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工程实践教学过程,校企联合评价工程实践教学质量。企业将实习学生纳入企业员工的管理体系,学生服从实习企业的统一管理。工程实践中心先后建立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后勤财务制度等,以上规章制度的发布使中心运营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二)以人为本,模块化多方案灵活教学

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方便学生选择不同企业的实践课程,也便于企业实施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模块化教学制度和长中短期多种实施方案供学员选择。

模块的设置主要根据工程教育实践中心教学目标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综合考虑依托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目前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八个单元20个模块组成。即综合素质单元、专业技能单元、工程咨询单元、工程设计单元、施工安装单元、生产加工单元、建筑能源单元、企业营运单元,以及沟通交流的艺术、管道材料与应用技术、管道系统安装实操、工程造价与管理实践等20个模块,涵盖工程实践教学目标对学生五项素质的培养,并且根据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动态开设实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不同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学校教学需求,根据学生学校课堂学习为主的现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按照实践教学学时将实践教学分为三种方案:短期方案(学时:1~5天)、中期方案(学时:15~45天)、长期方案(学时:60~90天)。不同的方案要完成相应模块和单元的教学实践。方案完成后由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三)开放平台教学资源、服务全社会

为了服务社会,扩展平台影响力,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了中心网站(http://www.hysjzx.cn/)。围绕教学目标,结合不同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学校教学需求,网站及时更新通知公告,公布可进行工程实践活动的单位及实习项目、实习岗位,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方案,网上报名,网上确认,待时机成熟将向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实习生开放。不具备到企业参加实习资格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站视频资料等公共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四)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提升平台凝聚力

为了加强广东工业大学与实习企业之间,以及实习基地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系,在实践教育中心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根据学校和企业员工之间的工作安排,中心不定期举行体育竞赛、文艺晚会、行业交流等活动,增加实践教育中心各成员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实践中心自成立以来,协助举办了“锚牌”杯篮球友谊赛、民乐管业-实践教育中心春节联欢会、给排水管材、设备展示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实践教育中心各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广东工业大学与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两个支撑单位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由原先公司和部分教师之间的交流变成企业与全体教师之间的合作,由原来个别学生的实习活动变成分批次、常态化的实习活动,平台基础更加稳固。学校和平台其他企业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有效提升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凝聚力。

三、立足长远,合作共赢,实现校企跨越式发展

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立足长远,服务当前,在實践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各方优势和利益,扬长避短,兴利除弊,经过三年的探索和运营,获得企业、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成效卓著。

(一)提升学生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通过实习活动,学生的实操能力大大增强,能更深刻地领悟课堂理论知识,对课本知识的认知提升到新的层次;另外,通过实习活动,学生的眼界大大开阔了,对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工作有了明确的认知,对自己的定位更为准确,学生就业后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再次,通过实习,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综合素质大大增强。与没有参加实习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能更快地融入企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后,通过实习活动,学生和公司之间有了充分的了解,部分学生在实习后直接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实习活动也为大学生工作后开展业务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基础。

(二)拓展共建企业,扩大平台影响力

经过3年的运营,随着共建企业的增多和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中山环宇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同行企业和高校内的影响力日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和学生申请加入平台中。截至2015年5月,已有宏达集团、民乐管业等20多家企业与中心签订了共建协议,另有10余家企业正在洽谈签约中。共建企业涉及塑料和不锈钢管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水厂运营、招投标等基本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学生自由选择实习项目和企业,学习行业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体会行业生产、运营、营销等不同环节的特点和技能需求,给学生实践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

(三)互惠共赢,实现校企跨越式发展

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将学校人才、智力优势和企业的生产实践、营销优势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找到施展自己科研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舞台,学校在社会和同行企业中的知名度也大大提升了。

共建企业以基地建设为纽带,组织交流活动,互派员工参加对方的春节晚会、体育比赛等各种联谊活动,大大提升了企业在学生中和社会上的知名度,增加了企业影响力,促进了同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建企业业绩在加入实习基地建设后明显提升,效益的增加进一步带动了企业参与实践教育中心基地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其热心主动地参与基地平台建设。越来越多的企业咨询加入实践中心共建单位,平台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实现了基地建设的良性循环。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树国.面向创新创业教育 深化工程教育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16(1):48-49.

[2] 刘树生.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13(4):66-69.

[3] 谢华林,符靓.化工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6(4):100-101.

[4] 范小春,王鑫.土木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5):289-290.

[5] 张彧,姜淑娟,陈历俊,等.国家级食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研究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4(6):55-57.

[6] 张晶华.我国教育实习方式的负面影响及改进策略[J]. 大学教育,2016(4):16-18.

[7] 李平,高东锋,王森.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大学生综合工程能力[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45-48.

[8] 路阳,程敢,张传祥,等.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机制探索——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5(21):153-155.

[9] 徐磊,张建军,魏晓伟.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17):102-103.

[10] 曾玲晖,张翀,卢应梅,等.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9-23.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环宇广东校企
画作选登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林挺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作品赏析(5)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粤来粤美”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