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好像我们从小都有一个宿敌,他(她)就是父母口中的那个叫“别人家的孩子”。提起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简直是又爱又恨!爱他(她)怎么那么好,如果自己真的和他(她)一样,那父母得多么高兴多么爱我们;恨他(她)怎么那么好,多少年后,我们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似乎达不到父母心中的那个好孩子的标准。“别人家的孩子”就真的那么好?在羡慕这样的好孩子的同时,又有谁知道“好孩子”背后的辛酸与不得已。作为父母,我们是要让孩子开心做他自己、活出自己别样的人生?还是要让他成为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大部分父母心中似乎都有一道分界线,分界线的一边被标注着“迟到撒谎、不讲礼貌规矩、不喜欢上学、不听父母话等等”注解;而在分界线的另一边则被标注着“顺遂父母的想法、乖巧懂礼貌、学习成绩好、不惹事生非等”注释。孩子的每一种行为都会被分门别类,如果是前者,就会被打骂,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而如果是后者,就会被夸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雨露均沾”。
记得有个笑话叫《别人家的孩子》,其中提到的“别人家的孩子”,简直是为父母心中标准的好孩子做了最好的注解和代言。笑话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小我有个宿敌叫别人家孩子,这个别人家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回回年级第一。长大后,就找了个有钱的对象,而且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7000工资;会做饭,会家务,还会8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我恨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虽说只是个笑话,但从这个笑话中我们看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就是这个样子,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每天都在按照心里的这个好孩子形象去培养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样的好孩子真的普遍存在吗?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天性,而且天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占有着绝对重要的地位。教育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他自己,而不是复制他人的“成功”人生。但令人忧虑的是,现在大部分的家长却像流水线上的工人组装标准产品一样管束着孩子:早晨6点半甚至更早时间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回家吃饭写作业睡觉,从周一到周五周而复始。另外,周末还会给他们安排各种补习班。就这样,家长们熟练地去安排孩子的生活,而孩子又只能机械性地去执行操作,因为一旦出现偏差就会被冠以不乖或者坏孩子的罪名。
曾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找到我,满面愁容。“听说您是教育孩子方面的专家,可要帮帮我们呀。我家这孩子,怎么就跟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不一样,一点都不听我们的话,每天总想着玩,要不就是琢磨乱七八糟的东西,反正就是不学习。”孩子妈妈一边瞪着孩子一边对我说,“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像这样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一个好点儿的大学,您说他一辈子可怎么办啊!”
我并没有理会家长啰嗦的话语,而是温和而坚定地问孩子:“平时你喜欢做什么?”
孩子抬起头,对着我眨了眨眼睛,又快速瞟了一眼自己的父母,然后就迅速把头低了下来。就在那一瞬间,我好像在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畏惧。
“您两位能不能帮我个忙,我今天来得急,忘记浇花了,就在隔壁,请两位去帮我把花浇一下,不用多,一点就好。”我轉头对孩子的父母说。
“这……那好吧。”孩子妈妈转过身对孩子说:“就你这孩子事儿多!那你自己好好跟老师说,别捣蛋,听见了吗?”接着他们夫妇两人无奈地走了出去。
确认孩子父母去了隔壁房间,我便用鼓励的口吻说道:“好了,你现在可以说了。”“那我说的,你能不能不对我的爸爸妈妈说?”孩子扑闪着大眼睛对我说。“当然!”“我喜欢大自然,我喜欢音乐,我喜欢天体物理,我还喜欢好多好多东西……”说起这些,孩子的脸都激动得涨红了。孩子家长说孩子非常不听话,不愿意学习,对于补习班一点兴趣都没有;可是,我眼前看到的却是一个活泼灵动、对事物领悟极高的孩子。
“可是,只要我有一点儿时间,他们就要不停地让我去上补习班。我不喜欢每天就坐在桌子边上,不停地写呀算呀,比起这么不停地学习,我更喜欢去野外挖土玩或者做个物理模型……”孩子的声音慢慢低沉下来,头也跟着沉了下去。
“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我问。“8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孩子抬起头飞快地回答。“为什么冥王星不再被视为第九行星?”“这个嘛,我最知道。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8月通过的决议,被称为行星的天体要符合3个主要条件……”孩子扑闪着大眼睛向我娓娓道来。“再问你一个问题。最近我国发射的量子卫星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我狡黠地笑着问。
“那,那我就不知道了,”孩子抓了抓头发,对我说,“我也是刚刚听说量子卫星呢。”“根据的是量子纠缠原理,这可是世界物理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非常神奇的。”我对孩子笑了笑。“量子纠缠是什么?”孩子疑惑地看着我。
“那就需要你自己去网上查找资料了,我相信你可以弄明白,而且还可以解释给我听。”“好!”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与极度渴求。孩子去了隔壁房间,没一会儿孩子母亲就敲门进来了,“不好意思,这孩子没有说什么不中听的话吧?”
我笑了笑,“没有,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思考能力也很强,这个孩子非常棒!”
“哪有您说的这样好?他不爱学习,考试成绩不突出,不听话还顶嘴。”提起这个孩子,孩子妈妈一脸无奈,“唉,这孩子就是太不听话了,我们对他的要求一点儿也不高,就希望他跟平常人一样上学写作业,可他怎么就跟别人家的孩子差别那么大呢?”
“这可能是我们看的角度不一样吧,”我平静地对孩子母亲说:“在我眼中,可是看到了一位未来的天体物理学之星。”
“怎么可能?”孩子妈妈反问道。
“不信的话,您可以和我一起去隔壁看看,”我笑了笑。
我和孩子母亲走到隔壁,轻轻推开门,看到孩子一边看着手机上查找到的资料,一边和父亲讨论。很快,孩子在白板上画出了一幅草图。随后,他边指着草图,边兴奋地说:“现在我来给你们讲讲量子纠缠的原理。其实很简单,量子纠缠是指粒子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即使相距很远的距离,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打个比方来说……”
听着孩子口若悬河地讲解她从来没有听过的高深知识,孩子母亲张大了嘴巴,不可思议地看着我。
“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但好孩子的标准不应该只有一种。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每个人的与众不同才变得丰富多彩。如果只是一味让孩子随着我们家长设计的人生去生活,得到的也只是一部机器;如果能让孩子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而不在父母认为的好与不好中徘徊,那他收获的将是生命创造出的独特价值。”
告别了孩子一家,我泡上一杯清茶,回想起最近看到的清华才子高晓松发表的一篇微博,其中提到“孩子都是带着剧本来到这个世界的”。是呀,作为家长,我们所需要做的不应该是干涉他们做这个或者不做那个,而只是让他们自由地把自己的人生剧本演好。
编后语:香蕉应该从哪一头开始吃才对?牙膏应该从管儿中间开始挤,还是应该从管儿底部开始挤?答案是都可以!别说无聊,看到这些问题,您是不是也要稍微愣住思考到底哪种方式才对呢?孩子应该教育成什么样子才好?“好孩子”的标准是否过时?如果孩子偏离了您心中的标准答案,您会茫然恐慌吗?会想尽办法让他回归“正轨”吗?其实,不必羡慕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低头看看自己家的孩子,他只要是在按照自己的天性做他自己就好。编辑/马冲冲ma-ch-ch@163.com
徐瑞雪、刘柳,河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庭教育工作室。徐瑞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深情绪疗愈与亲子导师,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咨询热线:85516088。
手机:1393187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