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神王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江苏神王)总经理黄玮颉不讳言自己富三代的身份,尽管在穿着上刻意让自己显得更为沉稳“老练”,但灿烂的笑容下是难以掩饰的青春与阳光。从他的言谈举止以及周围人的评价来看,黄玮颉是典型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礼貌、谦逊、思路清晰、懂得把握分寸。
他有着中国大多数富二代的相似经历:辛苦创业的父辈,国外深造的背景,超越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公司头衔;同时,又有公众印象中截然不同的特质:低调做人,低调做事,低调地成就实事。他并不是富二代中的“异类”,“大家关注的都是生活浮夸的人。我身边有许多富二代,都在默默做实事,当然没有人会留意到他们。”
接手工作之后,多数时间黄玮颉看起来都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做事谨慎;但在关键时刻,他头脑又异常清晰,知道怎样做判断。与爷爷辈的开荒、父辈的扩张不同,黄玮颉更有些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在他看来,野蛮生长、快速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之时,只有质变才是唯一的突破路径。“精品才能成就品牌,才能够具备国际竞争力。”黄玮颉说。
“我的爷爷说过,他走的是渣子路,父亲是水泥路,希望我是高速公路。”在他的肩上,背负着三代人的使命。他的身上,有吴越的内敛与不列颠的风度,有珍贵的上进勤勉。他信奉天道酬勤,明白只有尽力发挥自身最大的能量,才能在这条传承路上走好、走远,才能赢得爆发的那一天,等到制胜的时刻。
外表看上去内敛、稳重的黄玮颉实际上早已心潮澎湃,他在等待机会,一次爆发的机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制造为基的工匠心
“制造业是我们的根,”黄玮颉望着办公室对面的厂区,坚定的语气不容置疑。面对如今实体经济疲软、投资领域火热的情形,黄玮颉觉得有些无奈,“制造业是很痛苦的行业,但是没有制造业,国家经济会非常痛苦。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肯定是制造业立国,才能推动服务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如今的江苏神王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钢丝绳企业,走在偌大的现代化厂区,很难与曾经的村办企业相挂钩。这个由爷爷在1976年亲手创办的企业,从最初的村办作坊,到完成民营企业改制,再到成功转型为民营企业集团,历经四十余年初心不改,一直专注于钢丝绳、弹簧钢丝行业。问及是否会在如今炙手可热的金融与地产上有所涉及,黄玮颉连说了三个“不会”。
在黄玮颉看来,作为实业的制造业才是支撑起各种资本运作和虚拟经济的根本。“钱能生钱这没错,但前提是有实业支撑,否则就是泡沫。因为无论什么都必须最终指向它的使用价值上,经济也必然会回归到平衡点上。”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他厘清行业属性与互联网的关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由于我们的产品都是非标准品,把东西放到网上卖没有太大优势。但是在生产中,互联网这个信息传递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运营效率,传播我们的品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在黄玮颉眼中,互联网是提高效率的工具,而专心做产品,发挥工匠精神,才是真正的“法宝”。
“要忘记速度为王,追求工匠精神。”黄玮颉还在英国念书时,一次假期的间隙,他随着伯父去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线缆及线材展览会参展。本想借着这次机会好好学习一番,却深受触动。伯父公司的三个展位前门可罗雀,而诸如西门子、ABB这样的大品牌展位却人头攒动。“你无法想象这样的心理落差,我们只有三个展位都站不满人,西门子整个展厅都是它的,格调与形象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品牌印记。”
黄玮颉说自己十分钦佩乔布斯,“他所做的不仅仅是创造一个品牌,甚至改变了人类社会格局。”在黄玮颉看来,无论是苹果,还是在展会上展示自己品牌和文化的知名厂商,都非常注重深层次的内涵,而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只是卖产品,品牌意识不强。这样的差距给了黄玮颉不小的触动,“铸就品牌价值”这句话在他心中落下了根。
如何铸就品牌价值?黄玮颉给出了他的答案——“工匠精神”。
亲眼见证了祖辈、父辈的开创与打拼,经历了英伦与德国的风范与严谨,黄玮颉对于“工匠精神”这四个字,有着自己的理解。“工匠精神就是要坚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像我们传统工业产品,价值往往体现在终端客户的使用价值。”江苏神王是研发、生产、销售钢丝绳的企业,产品运用于吊电梯、集装箱等——悬挂于空中的,不是无价的生命,就是高价的货物。“这些都非常贵重,安全性需要得到保障,因而质量非常重要。”
在黄玮颉看来,工匠精神意味着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二是认真规范,绝不投机取巧,确保每道工序、每个流程都符合质量要求,对产品采取最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妥协;三是专注专业,摒弃浮躁、不忘初心,专注于自身领域,绝不停止追求进步,不断提升产品服务;四是勇于创新,“工匠精神不是一成不变,守成守旧,而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针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复改进,找到最好的结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
在三代人的沉淀与努力下,江苏神王参与5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的起草,获得专利授权证书共107项,并与一家德国百年钢丝绳老店成立中德合资公司,以执着的精神让“Made in China”与世界竞争。
顺其自然的接班路
与一些豪门暗战、自立门户“闯”出新天地的富二代不同,黄玮颉的接班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出生时,爷爷已经开疆扩土,父亲和伯父在爷爷麾下拼命地干着。在他儿时的记忆中,一家人都是忙碌而充实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黄玮颉显得比同龄人要独立、成熟些,但在接班这个问题上,黄玮颉一直很笃定,也很淡定,对他而言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使命。小时候的他并没有梦想着当艺术家、科学家,他的目标很明确,将来一定要回到家族企业,并一早就准备好了。“我知道这种责任是逃不掉的,也从没想过要逃。”
与许多富二代一样,富三代黄玮颉也有着国外留学的经历。在英国念书的这段时间,黄玮颉坦言尽管课程并没有给自己太多的实操性指导,但却给了他缜密而广阔的商业思维——看问题不会只从一个角度着手,会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视野亦不会那么狭隘,会从微小中跳出来,站在更高、更广的层面去分析。”
从英国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黄玮颉旋即回国,他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也清楚这条路该怎么走。他明白接班不急于一时,自己还需要历练。刚进入江苏神王,黄玮颉的第一个岗位是办公室文员。对此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当你刚进入一个企业,你必须对它有所了解,它是如何运作的,又是如何组织的?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没有办法跳过。”
但最初的那段时间,黄玮颉有种有劲无处使的无力感。“对于企业,我有太多的盲点,必须努力尽快去熟悉、了解,但往往是‘用力过度’,因为找不到方向。”那段时间,除了办公室的日常事务,黄玮颉做得最多的就是下车间,但是在车间里走走看看,到底做些什么,他觉得有些迷茫。
洛克菲勒曾说过:“就算剥夺我的所有财产,把我丢进沙漠中央,然而只要一个驼队经过,我仍可以重建我的整个商业帝国。”在洛克菲勒看来,实战中得出的知识才是最昂贵的资产。黄玮颉深以为然,他向父亲黄伟良提出寻找一位企业管理的导师帮助自己快速进入角色。父亲旋即答应,但是告诉黄玮颉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拜师。三顾茅庐后,谦逊好学的黄玮颉身边多了一位“军师”——郭博士。比起象牙塔中“高屋建瓴”的理论,导师给予黄玮颉的更接地气。“什么是企业、组织,什么是架构模式,怎样职能配置,如何打造系统、流程……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在实战中了然于胸。”
黄玮颉坦言,这两年对于他个人的成长极为关键,“当你的积累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自信的时候,原来的压力会变成背后的动力来支持你。我和许多青商对话,发现大家做的东西从本质上是相通的,在企业家精神和模式上是异曲同工的。”
掌舵者的压力和紧迫感使得黄玮颉养成了时时刻刻学习的习惯,他比常人更加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和反思。在那充满压力的两年,黄玮颉进步得特别快,无论是从知识结构的丰富、思维模式的转变、做事风格的成熟,都称得上突飞猛进。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黄玮颉说:“接班并不如想象中的风光,能不能接下来才是一个大问题”,他觉得自己与父亲没有可比性,毕竟两代人的创业环境不同,平台也不同,机遇更不相同。但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开始体会到爷爷、父亲创业的辛苦,也有理念上的碰撞。比如说,父辈在关系处理上会更“中式”,但黄玮颉则信奉“简单明了”的关系处理,英国留学回来的他对于制度与效率的理解显然要高于“人情”。
“我们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争论和冲突,只能说是碰撞,”黄玮颉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和父亲相处,我的退让居多,我尊重他的意见。而且退一步才能进一步,企业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两三步。”他信奉顺势而为,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自己的理念与创新加诸于企业之中。
渐入佳境的领导力
黄玮颉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善于从爷爷、父亲的成功中学习。很小开始,他就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积累了最宝贵的商业直觉,这种直觉对他的传承之路大有裨益。尤其在繁乱中,他总能保持清醒,抓住问题的本质。清晰的思路让他在掌管企业中游刃有余,更为科学精益的管理与创新的姿态也让江苏神王迸发出勃勃生机。
“最佳的领导状态是清楚地知道未来我要带领组织去往怎样的前方。”黄玮颉认为,领导者一定能够很清楚地描绘组织未来的发展蓝图。在通往未来的航程中,黄玮颉知道,仅凭一人之力绝不可能抵达目标,他只是舰长,要想让舰队平稳地航行,就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斗志、信心和应对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素质。为此他主动推进民营企业向公司制的转变,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三层分立的治理结构。
2012年江苏神王再次拓展规模,在姜堰市合资成立博尔富(江苏)实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博尔富)时,黄玮颉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用“智造”的理念打造属于江苏神王的工业4.0。在博尔富里,信息化工具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每个工位都有相应的信息终端,工单、任务一目了然,管理者不仅能得到第一手的生产信息资料,还能在第一时间总览生产信息。
对于企业效能利用上,黄玮颉也一直在琢磨。深加工后产生的余料是不是能再利用,为企业创造出新的效益?但如果有可行的再利用方案,在实施中是否又会出现新的成本叠加?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细活。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黄玮颉提出从生产计划开始尽量优化,进行流程重组。如此改革带来的是可观的经济效益,2016年,企业生产消耗量降低了1%,成材率超过97%。
如今的黄玮颉已经慢慢找到了企业发展的规律,对战术、市场、用人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作为江苏神王的领路者,黄玮颉在进行战略思考时,时常提醒自己:“选择那些有能力去把握的机会,而不要过于冒险。任何事情都可以干得成,但要清楚是不是你可以干得成。把事情看明白之后再去做,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打有准备之仗是黄玮颉一贯的风格。在他看来,稳健的同时亦要与时俱进,每时每刻了解国内外市场动向以及客户的需求。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黄玮颉眼前的目标就是希望集团做稳做大,构建起江苏神王独特的、拥有魅力的品牌文化。“物质会有盛有衰,制度会有强有弱,而文化却是越积累越厚实、越传承越精华。”看得出这个年轻人对未来胸有成竹。水流于深处,终汇聚成大江大河,他肩负江苏神王发展的宏伟蓝图,奔腾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