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雄 邓喜英(湖南环境生物职院 湖南 衡阳 421005)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谭小雄 邓喜英(湖南环境生物职院 湖南 衡阳 421005)
微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耳入脑入心教育,目前面临着实效性、人才素养、话语权重构、“微”引领等关键性难题。我们尝试从转变理念,创新“微”教育范式;锻造队伍,提高“微”技能与素养;抢占“微”阵地,引领“微”舆论;创新机制,净化“微”舆论环境四个方面作出路径选择设计,加以破解。
微时代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路径选择
微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是网络自媒体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他(她)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价值观念和体认实践均深受微媒体的影响。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培养机构,理应科学把握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找准制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性难题,精准施策,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复杂工程。那么,在“思想群魔乱舞,无权威,没深度、去中心化”的微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富有实效性,其关键着力点在于能否适应新媒体发展变化要求,贴近大学生,使其产生思想共鸣,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也提出:“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所以,我们认为,要破解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难题,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范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化、日常化,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思政育人作用,形成传统和网络思政教育合力育人态势。首先,在思想教育理念上,要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从传统“师者为尊”、“灌输”说教思想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互动、相互尊重,没有绝对权威的主体,也没有完全被动的客体”的教育理念。即充分尊重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教育者以平等的姿态积极与大学生沟通交流,在双向和多向对话、讨论中变说教为启发,引导大学生在分析、质疑、对比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魅力。其次,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创新“微”教育范式。譬如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核心价值观“微”辅导模式;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构建核心价值观“微”教学模式等等。通过这些“微教育”范式,运用“微”语言,开展“微”关怀、“微”交流和“微”学习;通过从“微”处发现问题,因势利导、微言大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达到教育实效最大化。
在微媒体时代,“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的过滤环节,是追随者心目中价值的化身,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意见领袖”要发挥其作用与影响,必须具备较强的媒介素养,即不仅要掌握广阔的信息源,还要有较强的解释与理解能力、洞察与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广阔的见识等等,能对某些问题提出合情、合理、合乎时势的答疑。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打造一支什么样素养和构成的“微”教育人才队伍,以满足微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需求。
我们认为,微媒体的开放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和大学生都可以成为发布和传播信息的主体,人人都可以成为代言人。最关键的是,要物色和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媒介素养的师生“意见领袖”,引领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具体体现为:一是要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务工作者等合力育人“微”教育工作格局。也就是说,这些人员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她)们必须在各自工作领域和阵线上积极转变为“微”角色,搭建“微”平台,融入学生“微”生活、营造“微”文化[2]、开展“微”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微”舆论共振态势。二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微”教育人才队伍的媒介素养。这包括学会如何与大学生进行“微”交流;学会如何运用“微”语言;遇到社会热点问题学会怎样“微”言大义;提高自己从“微”处发现大学生思想变化状况的观察分析能力、思考解疑能力、言语运用能力等等。同时,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总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微”教育人才队伍应不断提高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微”教育的媒介批评和评判能力,努力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能手。三是要大力培育学校微媒体的“意见领袖”。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思想理论工作者、优秀辅导员学习和运用微信群、教育博客等“微”传播工具,积极发动和参与核心价值观话题讨论,主动改变“微”环境下的“潜水”状态,引导价值观主流,营造健康舆论氛围;同时,还要把一批优秀的大学生骨干培育成道德素质高,网名口碑好、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意见领袖”,激励他们围绕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各抒己见,用好声音、正能量引导核心价值观主流,使他们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导师和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7.31亿人,网络普及率达53.2%,其中,手机网民人数达6.95亿人,占比达95.1%。[3]而95后大学生更是通过手机使用QQ、微博、微信等“微介质”传播“微”内容的最大群体。对此,有学者提出,“高校要高度重视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对社会舆论、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要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4]
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微介质”,以及“微”平台上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多元并存对他(她)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的现状,我们也认为,高校需与时俱进,抢占“微”阵地,重构话语权,形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微”舆论宣传态势。这要求做到:一要创新形式,贴近大学生的心声,善于把那些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容,用最新的素材、最潮的形式,最流行的话语,演绎成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碎片,以大学生乐于接受和喜爱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直观的图片和音频,融入微媒体之中,提高宣传教育实效。二是继承传统,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两条主线,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机结合,开发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微电影、微小说、微评论等“微”作品,通过微阅读、微论坛、微课堂、微公益等学习活动方式,建构主流价值体系话语权,不断培养大学生具有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5]。
在微时代,信息主体呈分散状态,信息发布自由开放,人人都能发声。这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虚假信息,不健康、不文明、不合法、不道德的言论,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充斥着“微”平台。这种“微”乱象,不仅对大学生“三观”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而且对高校的舆论监管工作产生了空前的挑战。为此,强化对微媒体的监管,净化“微”环境,杜绝“微”舆论乱象,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要达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认为,这需要立足于“微”媒质的自身发展特征与规律,创新机制建设,合理引导大学生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构建“四个及时”预前处置机制。加强对学校官方、社团和学生班级QQ群、微博、微信群等“微”平台中的言论与信息的跟踪、收集、整理和分析,一旦发现一些有悖于核心价值观的不良或过激的“微”言论和虚伪信息等苗头现象,就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干预、及时处置”,防微杜渐,将这些不利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微”舆论乱象处置在萌发状态,及时净化校园“微”环境。二是建立微媒体信息发布管理机制。高校宣传统战部门及其新闻发言人、学工部人员要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微媒体舆论现状,正本清源,讲好校园故事、发出学校好声音、传播校园正能量,引领校园微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三是建立大学生“微”民网络道德培养机制。要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微”民网络道德修养的提升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大学生微媒体行为的校级道德规范章程,规范大学生“微”民在使用微媒体时所应具备的道德意识和情操,承担的道德责任以及合理合法的道德行为,以此培养大学生崇高的“微”言行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EB/OL].人民网.http://bbs1.people.com.cn,2014-10-14.
[2]陈亚敏,傅志雄.“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体系构建[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123/c40606-29042485.html,2017-1-14.
[4]李锋清.微媒体:大学生价值培育地契机与挑战[J].当代青年研究,2015(1).
[5]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bbs1.people.co m.cn,2013-3-3.
G416
A
1008-8784(2017)03-49-3
2017-1-4
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网络文化精品项目“‘红色基因文化苑’微信平台建设”(项目编号:17wl39)、2014年度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微时代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2014D099)”阶段性成果。
谭小雄(1976—),男,湖南茶陵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邓喜英(1976—),女,株洲攸县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吴妮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