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诚
突发事件中的媒体报道误区与准则
□刘诚
本文从传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2014-2016年突发事件中的不良报道案例,总结其中存在的报道误区,并为正确报道此类突发事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突发事件;媒体报道;误区;准则
所谓突发事件,即指事前难以预测、带有异常性质、严重危及社会秩序、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的灾害性事件。由于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突然性、紧急性、危害性等特征,往往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甚至可能引发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公共危机。
突发事件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造成社会心理脆弱。其冲击力和影响力除了直接作用于当事人外,也会波及到通过媒体获知事件信息的新闻受众。
近年来,我国媒体针对突发事件的部分报道超出了其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一)过度鼓噪,大肆宣传
2016年3月18日,澎湃新闻报道“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响人命,山东广发协查函”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全国各大媒体迅速跟进报道,街头巷尾也都在热议,一时间该事件成为社会热点、焦点,因涉及面广,社会民众的恐慌悲观情绪迅速蔓延升温,甚至个别地方出现群众去疫苗监管部门讨说法的情况。这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隐患,也不利于该事件的彻查和妥善处理。媒体一窝蜂地过度鼓噪,容易形成“污染性传播”,反而削弱了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
(二)过度煽情,主次不分
在2014年3月8日发生的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很多有价值的消息都是来自英美等国的媒体,打开新闻看到的都是根据CNN报道、来自美联社报道、据华盛顿邮报称等。而国内媒体由于采访的限制,呈现“挖不到新闻”的尴尬局面,于是开始把报道重点集中在民众祈福、许愿等内容上,大量采用煽情的报道手法,被网友戏称为:“媒体有二宝:转发、蜡烛和祈祷”。
在2015年6月1日发生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国内一些主流媒体的报道重点是各级领导的现场指挥和一线官兵的个人风采,而对于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安全事故的深刻影响以及死伤获救人员的基本情况则轻描淡写,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大量采用煽情的报道手法,极力赞扬救援人员的及时处置,例如《中国最帅的男人都在这了》和《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片悲伤的水域》等。
(三)过度披露,侵犯隐私
在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面对那么多逝去的生命,某些媒体对一位不幸罹难的复旦大学女生进行了人物特写报道,将其微信、QQ、照片公布在网上,不仅无视逝者的尊严和隐私权,更是将她亲人的伤疤血淋淋地揭露在了众人的面前,供大家评论指点。
在2015年1月16日发生的歌星姚贝娜去世事件中,当网友和众星都在为其去世哀悼时,某报社记者被曝乔装医务人员潜入太平间拍照,而此前也有网友发文谴责一些记者在姚贝娜病重期间守在病房外等候其去世的消息。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新闻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道德的广泛讨论。
(一)突发事件报道要评估受众的承受心理
某些媒体主张将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一切都告诉公众,并且将每一个镜头、每一幅图片都直接客观地进行展现,此类主张显然忽视了受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追求真实和及时,然而为了吸引眼球,某些媒体过分渲染灾难事件的恐怖气息,运用语言、文字、画面等形式刻意呈现惨烈的灾难现场,使受众产生恐惧、恐慌、悲观等负面情绪,同样引发受众的逆反心理,回避新闻报道。因此,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准确评估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新闻报道对受众的精神刺激,谨慎采用血腥、痛苦的图像。
(二)突发事件报道要关注多层面多角度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尤其是灾难性事件,媒体的视野应当是开放的、全面的、广角的,不但要关注突发事件本身,还要关心由此受到影响的民情、社情和政情,可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1、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及其有害影响;2、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包括哀悼日、灾民安置、灾后重建等;3、突发事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4、突发事件的反思;5、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英雄事迹。
(三)突发事件报道要体现服务意识
突发性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媒体应当成为广大受众知晓权威信息、缓解心理压力、获得精神支撑的重要渠道。在事件发生时,由于对前景的预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多数人处于心理危机状态,渴望人文关怀,媒体是他们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渠道。媒体在此期间应尽最大可能沟通上下,连通左右,将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传达到位,把气象预报、交通信息、食品供应等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大众,从而消除社会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
1.陈集泰,刘梅,贺忠,王首程.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的责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7.
2.罗筑娟.灾难报道的受众心理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 2014(19):64-65.
3.刘玉梅.论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J].前沿,2005 (01):190-191.
4.刘玉梅.突发事件心理承受能力影响因素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50-151.
5.段宽.突发事件中受众心理分析与电视媒体报道策略[J].今传媒,2012(07):54-55.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