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波
网络体育直播的本质与价值探讨
□樊文波
随着体育产业的改革和发展,网络体育直播模式异军突起。本文分析影响网络体育直播发展的因素,从网络体育直播的本质和价值出发,探讨网络体育直播发展的逻辑。
网络体育直播;本质;价值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截至2016年6月,我国在线直播平台已超过300家,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这其中,体育直播的使用率达到20.1%,高于真人聊天秀和游戏直播,位列第一位。①网络体育直播何以从全民直播的时代异军突起,取得骄人战绩?本文从网络体育直播的本质和价值出发,探讨网络体育直播发展的逻辑。
网络体育直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网络平台对获得版权的体育比赛为直播内容,并伴有体育解说员解说与网友的互动;另一种是网友借助网络平台对体育活动的自发网络直播。通常所说的网络体育直播指的是第一种形式。
(一)网络体育直播的发展轨迹
网络平台获得体育直播版权进行直播开始于2014年。2014年2月,PPTV获得了大陆所有壁球赛事的新媒体转播权;7月和8月,乐视体育先后获得了F1和英超的新媒体版权;9月,百事通获得武汉网球公开赛的新媒体独家版权。2015年1月,乐视体育和腾讯体育分别获得亚洲杯足球赛直播权和NBA赛事独家网络直播权;9月,乐视体育以超过2亿美元的价格获得香港英超2016-2019年二个赛季英超联赛的独家转播权;2015年4月,上线半年后,章鱼TV的日均活跃用户超过300万。如今,经历圈地式发展后的网络体育直播已经形成了乐视体育、PPTV聚力体育、章鱼TV、斗鱼TV、爱奇艺体育、腾讯体育竞争并存的格局,每一个网络平台每天的体育直播多达几十场、上百场,单场比赛的峰值用户可以达到几十万。2016年9月6日,有超过1790万球迷通过乐视体育收看了中国和伊朗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创下单场赛事收视纪录。
(二)网络体育直播发展的影响因素
网络体育直播的繁荣与近年来体育赛事转播权的逐步开放直接相关,同时也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放宽了赛事转播权限制,规定“除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外的其他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各电视台可直接购买或转让。”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建立足球赛事电视转播权市场竞争机制”。新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后,打破了之前中央电视台主导谈判与购买电视转播权,然后进行版权分销的模式,网络和新媒体加入到体育赛事版权争夺中,形成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市场化竞争赛事版权的模式。随着国家助推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赛事转播权逐步放开,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受众在体育互动视频直播方面的需求,网络和新媒体加速进入到体育直播的蓝海,资本市场也涌进体育行业。
网络体育直播的流畅性和清晰度还依赖于网络平台技术的支撑。带宽的高效利用和视频加速系统的研发和使用,使用户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实现了视频加速和带宽节省。提升直播质量的技术进步,提供给用户更高清、更流畅、更低延迟的交互直播体验,为获得大量受众的青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带来突出的互动性、便携性,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黏性。
网络体育直播与电视体育直播和网络直播有联系,又有区别,把握网络体育直播与电视体育直播和网络直播的关系,可以把握网络体育直播的本质与特性。
(一)网络体育直播的本质
网络体育直播具有电视体育直播和网络直播两者的外在特性。内容上,网络体育直播具有电视体育直播的“直播”内容;形式上,网络体育直播具有网络直播的“网络”形式。
网络体育直播也有别于电视体育直播和网络直播。电视体育直播是一种有限的直播方式,直播的赛事内容有限,收视方式、时间、过程有限,电视体育直播反映出的是电视机构对体育赛事直播权的垄断和有限呈现;网络直播“真正还原了人类面对面的及时的互动”②,创造了沟通交流的生活化的情景,呈现出泛生活化的内容。
网络体育直播与电视体育直播是一种竞争关系,体育赛事直播重心已经开始从电视向网络和新媒体逐渐倾斜。网络体育直播是网络直播向垂直领域的延伸,内容生产是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与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的结合,而非网络直播中泛生活内容的单纯UGC内容生产。
所以,网络体育直播的本质是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结合,以体育赛事内容为核心、以网络互动为形式的直播方式,是社会网络化的一种体现。
(二)网络体育直播的特征
网络体育直播呈现出以下二个主要特征。
第一,海量赛事版权。传统电视体育直播和早期涉入体育直播产业的门户网站,多数只关注热门赛事,比如英超、NBA等拥有海量粉丝的大众比赛,忽略粉丝数量汇总之后同样庞大的小众比赛。网络体育直播的海量赛事版权实现大、小比赛都有直播,甚至一个比赛可以有多个直播窗口,满足了受众的分众化需求,特别是兼顾到了观看小众赛事及冷门赛事的受众。
第二,强社交属性与高深度参与。网络体育直播不是电视体育直播中点向面的单向传播,受众的网络体育直播收视不仅是一种比赛过程的画面收视,也是解说员和网友的话语表达的互动过程。这种“社会互动的主要焦点,在于符码与规则的制定者、使用者与建构者之间的传播与交换。”③在比赛直播过程中的“意义交换与协商”体现出网络体育直播的“强社交属性”。强社交属性的基础是网络体育直播打破电视体育直播霸权,强化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从弹幕到超高清直播,再到3D直播、AR技术直播等,网络体育直播技术不仅努力为受众营造现场观感,更一直在为受众提供更深层次的赛事参与感。
第二,向大众体育、群众体育渗透。传统体育直播主要是职业体育和专业体育内容,网络体育直播开始出现自制的大众体育赛事,给参与者得到更宽阔的展示平台,也让草根选手们享受到超级体育明星的待遇。
网络体育直播一方面为受众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与更高质量的观赛体验,另一方面也促使赛事版权的销售从“买家市场”向“卖家市场”转变。网络与新媒体加入体育赛事版权争夺中,与传统媒体展开有序竞争,转播权价格上涨激烈。同时,推动赛事转播权收益分配机制改革,确保赛事主办方和参赛俱乐部、运动员成为主要受益者,使运动员、俱乐部、主办方、媒体多方成为利益共同体,使赛事可以持续发展。
网络体育直播不仅促使观众进一步从线下走到线上,也将持续对整个体育产业链带来变化与冲击。在内容方面,接触产业上游,如引进大量海外原版体育节目,策划体育原创直播节目;在商业模式方面,线下创办自主赛事,线上游戏、竞猜,建立付费模式等商业模式,从而形成线上与线下联动的模式。
对于大众体育和群众体育而言,其商业价值被重新挖掘。大众体育和群众体育使网络体育直播的用户层次得到扩充,其参与者也是消费者,更有利于广告主迎合用户需求,注重个性化的服务,进行精准营销。
由于网络直播门槛较低,网络直播乱象时有发生。对于网络体育直播而言,需要网络直播平台和解说员落实主体责任,也需要网络体育直播互动参与者提高自身素养、强化自律意识。
注释:
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 IC)2016年8月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王晓红.网络直播的本质是互动[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11-17(7).
③约翰·费斯克著.李彬译.关键概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90-191.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系)
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16年重点课题“互联网+时代电视节目的原创和对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SSKLZDKT20161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