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篇

2017-04-12 18:27:38
上海国资 2017年2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A股特朗普

宏观篇

宏观经济企稳

大多券商预计2017年GDP增速在6.3%-6.6%

国泰君安认为,2017年将是中国进入此轮金融周期下半场的元年,信贷增速将放缓,去杠杆措施有望加快推出;“债转股”、国企混改加快推进。但是,拉动2016年经济增长的房地产投资、汽车消费将会因信贷收紧而在2017年转弱,经济增长下行拐点或在上半年出现,预计全年GDP增长6.3%。

中信证券则认为,“三去”加速经济出清过程,随着流动性可能重回实体经济领域,物价和盈利将做实底部。因此,预计2017年GDP增速为6.5%,相比2016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中金研究亦表示,随着2016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调整见底、中国过剩产能处置不断进展,中国已经不再面临通缩压力。经济增长减速已持续较长时间,经济内生性增长出现见底迹象。

市场普遍认为,在2016年的通缩压力中,GDP增速能达到6.7%,维持相对平稳的增长,地产和基建功不可没。不过,与此同时,房价大面积快速上涨,2017年,政府对地产调控手段可能继续加码。因此,2017年上半年地产销售和投资将面临不确定性,下行压力较大。

券商预计2017年政策的着力点将围绕如何综合通过财政、基建与推进各项改革等措施来抵消地产调控对增长的负面影响以便实现平稳增长。财政政策仍将在稳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但政策组合可能更着重于提振消费需求,而非投资支出。财政政策有望从减税和增加补贴两方面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以及增加教育、医疗和扶贫等方面的公共支出。

在此背景之下,中金研究预计2017年全年GDP增长6.6%,相比2016年预计实现的6.7%的增长略有减速。同时,消费对GDP增速的贡献或将明显加大。

货币政策中性偏紧

短期内货币政策已没有宽松的空间

瑞穗证券认为,通胀从隐忧正逐渐成为现实风险。2016年12月CPI同比上涨2.1%,比11月略有回落,但12月PPI上冲至5.5%,创下5年来新高。展望未来,考虑到1月春节因素,以及PPI去年上半年较低的基数效应,1月通胀数据会继续大幅上行,预计CPI或将接近3%,而PPI则有望接近7%的水平。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已经铺开。在“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注重防止金融风险”、“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的政策思路下,今年货币政策仍然会配合整体去杠杆、防风险的整体要求,并希望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

中金研究也认为,央行有意保持流动性稳定,但已无意放松货币政策。2013年至今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国内资金利率已经处于历史底部水平,在外围美国加息预期强化和国内调控地产价格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有限,稳定增长更多靠财政政策及改革发力。考虑到财政收入近年来增速持续下滑,2017年供给侧改革继续发力以及户籍、医疗改革背景下财政的各项负担也并不低,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还要看财政赤字的扩张程度以及PPP等辅补政策的推进效果。

市场大多表示,中期来看,增长和通胀预期上升势必要求货币政策逐步退出宽松。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实际GDP实现同比6.8%的增长,高于市场预期,而名义GDP增速达到9.4%,再通胀格局持续。从近期高频数据看,消费、投资和外需等经济活动均呈改善趋势,信贷投放增速偏高。尽管CPI可能相对温和,但PPI环比增势依然强劲。此外,“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以及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也是重要的政策约束,央行逐步退出宽松政策是自然选择。

总体来看,与2015年和2016年相比,2017年政策腾挪的空间已经变得相对有限。海通证券、招商证券亦持有相似观点。

中信证券则显得相对乐观,认为2017年国内宏观政策仍将是“稳健+积极+改革”构成的组合拳。即货币政策基调仍将稳健;财政政策仍将积极,赤字率进一步提高,赤字规模扩大,财政支出将出现压缩非刚性支出、向薄弱环节倾斜及通过基建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三足并重”局面;改革将重在促进经济出清、提质增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外部环境的最大变数

从过往A股与国内外事件、政策变量的关联可以看出,影响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仍在国内

2017年国际环境面临诸多变数,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偏向、欧洲多国大选、美联储加息进程、意大利公投、德银危机等事件都将带来不确定性,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政策方向。

从国际范围来看,全球将继续延续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长周期调整格局,需求总体低迷、贫富分化,全球依然处于类似大萧条之后的动荡与变革年代。

社会阶层对立、内部矛盾激化、民意倾向保守化、区域之间矛盾显化的趋势仍将继续演绎,并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影响。

2016年以来,冷战后由美国主导、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权力结构出现了多处松动:英国公投脱欧、美国大选中平民主义崛起,保守主义思想全球蔓延。旧的国际秩序发生了全局性的变化,全球化与一体化红利褪去。

在旧的秩序解体、新的秩序格局还未成型之际,东方证券认为,2017年中国外部环境最大变数来自于特朗普新政。其执政团队鲜明激进的风格,叠加府院同归共和党的形势、特朗普个人的行为模式,结合美国利益至上的核心诉求,在特朗普执政的初期阶段,政策的推出节奏和落地速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但未来其已披露的政策组合可能将随着美国经济状况发展预计有所调整。

长城证券持有类似观点,认为特朗普渐显的经济民族主义倾向,将是中国在2017年的一大挑战。特朗普在竞选时体现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战略局部收缩很有可能成为现实,美国很可能采取更“内向”的经贸政策,试图扭转过去几十年资本、技术和市场从西方向周边地区的扩散和转移趋势,实现制造业回流和“再工业化”。

不过,亦有券商提出,从过往A股与国内外事件、政策变量的关联可以看出,影响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仍在国内。因此,不妨将美国新政等外部冲击视作推动中国国内深化改革、提升发展环境的助力。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A股特朗普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20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48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环球时报(2019-08-22)2019-08-22 08:13:14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中国外汇(2019年22期)2019-05-21 03:14:50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环球时报(2018-08-01)2018-08-01 06:10:49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新民周刊(2018年23期)2018-06-19 17:11:08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特朗普访华
南方周末(2017-11-09)2017-11-09 08:07:20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