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佛成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510006)
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全面的认识,并因此展开与内容相关的知识点的探究,同时还应该预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同表现与问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探究内容的增删或者重组,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关注他们的思维以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智力因素在数学传统教学设计中尤其受到教师的重视,动机、兴趣、意志以及情感态度等学生发展所需的非智力因素却往往被抛诸脑后.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注重学生自主的探究,这些非智力因素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挖掘.因此,教师在探究性数学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以此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兴趣,使得学生逐步爱上数学的学习并在探究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次,教师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平等参与.探究性数学教学不再是“依葫芦画瓢”的模仿,更不是传统教学中一味的被动服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平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在共同探究问题的解法、结论上形成相互交流与补充的良好氛围,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在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的融洽交流中融为一体.
探究性数学教学还应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问题的设计,这些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能真切感受到数学探究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不过,我们在一些并不适合设计成探究性教学的内容面前也不能生搬硬套,知识形成的过程始终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其次,探究性数学教学之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学习与探究能力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这对于探究性数学教学的设计与指向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学生之间的差异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也会越发明显,因此,教师在探究性数学教学设计中应该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动手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别进行分组,对待不同组别或者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各个不同组别与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探究品质与意识的锻炼和提高,良好的探究习惯与探究能力在各自领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在探究性数学教学中应该如此,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探究过程、方法以及效果上更加应有不同的设计与要求.总之,教师在日常探究性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实际水平与差异进行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是必须的.当然,教学实际中还有可能会发生一些与教学设计并不完全吻合的过程,原先设计的教学步骤也很有可能因此被改变或抛开,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实际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应做到随机应变,并根据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不同表现进行适当、灵活的调整,使得学生的探究性数学学习活动随时受到创造性的指导.
探究教学对于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这一主要环节的设计是最为看重的,新课程所提倡的“做数学”也正是在这一环节中得到最主要展现的,学生在活动、实践操作、推理论证中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实践运用中更为重要的.不过,毕竟学生在知识水平以及探究能力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解决问题的实际探究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所以,探究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探究内容、方法上进行具体的组织和指导,使得学生的探究方式、探究问题更具明确性,只有这样,探究才有可能更具实效性.而且,学生在感受到最佳解法以及新颖构思的同时还能促成自身对知识的深刻体验,探究与交流因为学生思维的深化与延续才更具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探究性数学教学中始终不能忽略探究与讲授的相辅相成,将自己的指导具体落实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使得学生在相辅相成的探究和讲授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1.应避免无休止的追问式探究.探究活动中对于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发现是尤其看重的,教师的讲解因此相对淡化了不少,不过,很多教师却因此走进了“不讲”的误区,更为夸张的是不少教师甚至将“少讲”与“不讲”当做自己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谈“讲”色变,这其实是对探究性教学的错误认识,事实上,教师的“会讲”、“善讲”更多时候是一种艺术境界的展现,与此同时,也确实有很多的数学题离不开教师精彩的讲解.通常所说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在探究性数学教学中一样是令人欣赏的,讲得多与少并不是区别探究性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标准,探究性教学活动确实有讲解的必要时,教师应该做到当讲则讲.
2.应避免无休止的“探究”.不少教师因为探究活动与科学研究活动的类似性便不断安排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很多一看便知的内容也常常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实际上,这一做法完全忽略了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等方面的实际,将“探究”进行了没有意义的盲目放大.学生在这样的探究中往往只能停留于动手这一层面,忙于动手操作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上往往失去了更为充裕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数学教学与探究自然是失败的.
3.应避免生搬硬套.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将生搬硬套的合作来替代学生必要的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在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比比皆是,这自然是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无比重视的结果.我们也不禁思考: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是不是确实需要合作呢?从头到尾都进行合作妥不妥呢?不妥!一方面,如果在小组合作中犯下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确、时间不足以及时机把握不当等错误,那么,此时的“小组合作”往往便是流于形式的,实质性与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探究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而学生的合作能力因为年龄、认知等各方面因素又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如果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不能进行科学的跟踪、调控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教师在尝试探究性教学时应将学生的独立解决与合作学习进行引领与融合以保障学习的实效性.
[1]陈米华.浅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中国数学教育,2007(3).
[2]南秀全.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双基”教学[J].中小学数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