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传统文化 传播匠人精神
——浅谈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

2017-04-12 14:26:53王瑞芳
数字传媒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汉服匠人匠心

王瑞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70

致敬传统文化 传播匠人精神
——浅谈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

王瑞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70

《了不起的匠人》在国家领导人提出“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传递“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同时也诠释了“最好的传承是使用,最好的保护是传播”的文化内涵。《了不起的匠人》在播放之初就取得了很好的反响,纪录片用“匠人精神”传递文化美感、以小篇幅讲述传统文化、利用新媒体弘扬中国文化,本文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新媒体 匠人精神 传统文化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人精神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孜孜不倦、倾尽一生之精神。由优酷和知了青年联合打造的“网生代”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把镜头对准极具匠心的传统手工艺人,重新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社会价值,生动展现了东方独有的器物之美、人性之美。

有人说,这就像一个魔术,黏土在烈火中变成传承千年的黎族陶器,用一把小雕刻刀把一个个木块打磨成天坛祈年殿……每一个动作、每一点气息,都能让人感受到匠心的独特魅力。《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在2016年的全网纪录片点播数据中,点播量稳居前位,并先后斩获国内外多项优秀纪录片奖。2017年2月,节目在湖北卫视、黑龙江卫视双平台播出后,更被观众盛赞为网生垂直文化类型节目中反哺卫视的先行者。2017年4月,《了不起的匠人》承接第一季成功播出的热烈反响,相继推出第二季。节目延续了第一季中“匠人精神”的主旨,把镜头对准极具匠心的传统手工艺人,重新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社会价值,用每集20分钟的小体量,生动展现了东方独有的器物之美、人性之美,被网友争相点赞,再次取得了喜人的网络传播成果,被誉为“网络综艺中的一股清流”。

一、用“匠人精神”传递文化美感

所谓的“致匠心”,并不是简单的致敬或致意,而是充分彰显了一种“耐的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的默默坚守和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主题旨在展现最东方的手工艺、审美观和处世哲学,用独到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模式,通过聚焦传统文化底蕴,生动展现了制陶匠人、蜀锦匠人、染织匠人、汉服匠人等12位匠人的精巧技艺和日常生活。节目中可敬的坚守深深地感染了很多人,其中还包括很多小学生,深度触达各年龄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羊拜亮,13岁开始做陶器,坚守70多年,将黎族近6000多年的传统手工艺传承到今天,她的坚持,就是她的匠心。被网友称为“鲁班七号”的60岁上海老伯王震华说:“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带领学生做故宫全景,哪怕此生无法完成,也要肩负传承技艺的责任,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我肯定是要保住的。”朴实的话语让人深深感受到了“精益求精”“执著专一”的工匠精神。通过这些手艺人孜孜不倦、倾尽一生的工匠精神,向观众传递出引人共鸣的人文情怀。

二、以“小而美”讲述传统文化,以“大情怀”传递正能量

《了不起的匠人》是在国家领导人提出“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传递“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同时也诠释了“最好的传承是使用,最好的保护是传播”的文化内涵。在每一集的结尾,都有充满正能量的“匠人语录”,如“人皆平等,美无高下”“用时间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心承传统精髓,器载东方之韵味”……在喧嚣浮躁的综艺大环境下,这些励志话语,不仅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更加唤醒了年轻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中,把镜头对准普通匠人们的手艺生活,娓娓道来,正是基于对文化类节目的自信。节目采用丰富的纪录片表现手法,从叙事需求出发,并不一味的追求视听效果而夸大某一种表现手段,而是真正体现尊重艺术规律的创作态度。节目从选人到选器物都更加注重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技艺,并且涵盖了亚洲各地区的传统技艺。从90多岁的黎族制陶阿婆,到80后汉服匠人,从海南的小村落到台湾的新北市,从汉服、漆器,到宣德炉、响仁和鼓……每一集都展现了一种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无与伦比的器物,每一种技艺都流淌着东方的传统文化。《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采取短视频微记录形式,以小篇幅见大手笔,题材虽传统,但风格时尚。在每集20分钟的影片中,叙事节奏和结构的安排更加突出互联网时代下影片的传播特点和网络用户的欣赏习惯。通过大量运用特写镜头、别具匠心的构图和柔美的灯光,在较短的影片时长中传递出更多信息。在探索器物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过程中,也不仅仅停留在器物上,而是展现东方独有的文化韵味,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小而美的纪录片。节目还结合优酷独有的优势,尝试了搭载直播、边看边买等网络化、年轻化玩法,将互动性融于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以内容上的丰富性提升视听感受,实现影片本身价值。

三、以新媒体弘扬主旋律,以小格局打造大传播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从选材上开始聚焦那些既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也传承了东方手艺的工艺,比如汉服、中国的漆器等等。这完全体现出了民族的自豪感、文化自信,让我们身在中国、看见中国、了解中国,这是节目的使命。2017年5月,继国家形象片、各城市形象宣传片之后,《了不起的匠人》分享人林志玲身着汉服的剧集海报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引发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惊艳海内外。林志玲所穿的汉服,正是《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所要讲述的12件绝美器物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窗口传承发展的同时,也通过新媒体向全世界弘扬了东方主旋律。

此外在传播上,该节目采用网络+微信+微博+论坛的形式,全方位、立体互动宣传。通过英语、日语、泰语、柬语、印尼语、马来语等多种语言,同时在国际在线和中华网外文页面、海外知名资讯网站、海外社交网站Facebook等媒体同步上线,用全媒体形态和丰富的海外传播渠道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国际传播及跨文化交流服务,向海内外受众展示传承千年的东方技艺,以及羊拜亮阿婆等匠人所代表的东方工匠精神,更好地弘扬了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

2017年6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中强调,各类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和生产都要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备受追捧,到《了不起的匠人》的网络热播,再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口碑爆棚,对于传统文化的提倡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文化类节目的主题,不管是综艺节目还是纪录片,传统文化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关注,也越来越多地走入了大众视线。《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恰如其分的印证出了传统文化节目创作及运营模式上的创新,对传统媒体来说是很好的激励和挑战。用影像记录、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用“匠人精神”传递文化美感,为影像艺术输送历史血脉,进而更好地传递时代精神,镌刻时代群像。

责任编辑:孟宪超

J905

A

2096-0751(2017)09-0010-03

王瑞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 工程师

猜你喜欢
汉服匠人匠心
汉服新“江湖”
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 08:05:44
上台说汉服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现代装饰(2018年1期)2018-05-22 03:05:21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中国宝玉石(2017年4期)2017-09-12 05:25:41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金色年华(2017年11期)2017-07-18 11:08:43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50:08
汉服有礼
火花(2015年6期)2015-02-27 0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