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015000
如何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台的舆论引导力
王 瑞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015000
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生存发展的压力前所未有。中央媒体、省级卫视频道遥遥领先,又有手机媒体异军突起,地市级电视媒体越发难以突围,要想更好的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地市级电视媒体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应努力办好新闻类节目和民生类节目,做好品牌活动,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自我突破。
电视媒体 新闻立台 民生 品牌
近年来,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电视媒体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其主要原因就是电视媒体是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提供者。媒体是社会重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向善向美向真、鞭笞丑恶行为、监督社会公平正义,是媒体应有的责任,也是评价媒体的主要标准。从这点上来说,电视媒体以权威、冷静、有担当的舆论影响力,奠定了特殊的地位。另外,在手机媒体的冲击之下,电视受众遭到分流,但手机媒体阅读的碎片化也让受众重新认识了电视媒体的优势。在当下,电视媒体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内容重新凝聚碎片化的观众,通过有深度、有价值的多维报道,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所以说,就内容的质和量来说,电视媒体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给电视人以应有的信心。那么,地市级电视媒体怎样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呢?
受众喜欢关注周围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吸引他们眼球的是周围的人和事。当身边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受众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收看当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虽然现场图片或者视频,会很快在互联网或手机媒体上传播,虽然电视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的时效性方面缺乏优势,但是电视媒体更具权威性,更易获取受众的信任。全面真实的报道、冷静客观的分析、多维度展现事情的真相是当下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新闻改革应有的方向。地市级电视媒体应该从宏观政策的引导,节目形态的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几方面努力,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
当下新闻的竞争不仅是新闻源的竞争,更是对新闻解释权的竞争。互联网、手机媒体在新闻的快速发布上占有优势,但投用户所好、流于猎奇、过分追求夺人眼球等特点,削弱了这些媒体的公信力。地市级电视媒体虽然在速度方面有所欠缺,但对于事关当地社会发展的重大新闻、重要新闻以及突发事件进行深度解读,是地市级电视媒体的优势所在。因此,办好新闻时政类节目和新闻评论性节目是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台舆论引导力的利器,应该举全台之力,加大对新闻类节目的投入力度,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到新闻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采编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素养,提高他们解读宏观政策的能力、判断事件真相的能力、完成深度报道的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地市级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的质量。
1.选题创新
时政类新闻节目主要以时政报道为主,好的新闻选题增强整组节目的生动性、吸引力,从而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所以新闻节目应该在找选题上下功夫,从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入手,打造有深度、有分量又有可看性的新闻类节目。
2.语言创新
电视语言要求规范、简洁、明了,根据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既要做到准确到位,又要通俗易懂。电视新闻节目不仅要达到一般程式化要求,同时,还要做到语言表述生动活泼,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的时候应该做到文字表达简洁而有韵味,朴实而有文采。
3.画面创新
对于地市级电视媒体来说,通常画面质量是个短板。记者拍摄的画面不成组,不善于抓细节,画面无表现力,导致后期编辑时画面无法提升报道的质量。对电视节目来说,画面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信息主要是通过画面传递,如果画面难以呈现事件的细节、人物的性格,那么电视的传播优势就大打折扣。
4.包装创新
电视新闻节目具有严肃性、客观性、公正性,一般来讲,节目形态比较成熟,但是仍然需要在形态创新上下功夫。过去,地市级电视媒体新闻报道主要是画面+解说,有时在表述一些重要的数据、重要的政策时制作模板化,简单化,无法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近两年这种情况已有明显改善,特效的大量运用、栏目小片头的设计、节目版块式的编排、明快流畅的节奏,再加上紧扣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使新闻节目的趣味性、生动性有所提升,新的节目形态受到了受众的欢迎。
听民生,解民意,以责任赢得信任是媒体的生存法则。民生类监督节目,作为媒体与政务的桥梁,具有一人咨询、万人明白,一人投诉、大众监督的效应,这类节目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能否重解决问题,能否让群众满意,这也是节目的生命力所在。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开办了《新闻聚焦》《晚间报道》,在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和办结率上下功夫。每期节目结束后,密切跟踪群众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做到有始有终,搭建了政府部门和普通群众沟通的桥梁,既传导了民生政策,又传递了民生民意。并对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秉承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这两档民生类节目在当地有很强的影响力。
近几年,民生类节目非常红火,报道老百姓家长里短的节目很受观众的欢迎,但是小民生倾向突出,节目的关注点有时过多的放在个体案例上,有时流于琐碎,在公共政策方面解读不够,如何由小民生迈向大民生是关键问题,民生类节目不应该只局限于报道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而是应该从微观小视角出发,立足宏观大视野,通过多视角、多层次关注平凡百姓、普通事件,既倾听了群众呼声,疏导了百姓的情绪,又传递了政策法规,记录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为推动社会进步,弘扬核心价值观发挥媒体应有的作用。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民情纪事》栏目关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就业等问题,报道方式充分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节目既传递了民生民意,又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服务民生的温暖。
对电视媒体来说,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一方面要办精品节目,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利用资源优势举办大型活动,提升广电媒体的影响力。广播电视既有意识形态特殊性,又有一般的产业属性。我们在强调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充分地进行产业运作和产业发展,才能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更好完成媒体的使命。活动就是广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节目+活动,广电产业才能得以延伸,按市场规律办事,把活动分类,保持活动的持续性,长效性,进而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样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变成了商品,能给电视媒体带来现实的效益。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近年来重视产业运作,以活动为抓手,实现栏目和活动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感动巴彦淖尔人物颁奖典礼、法治新闻评选、优秀人民警察评选颁奖典礼、少儿舞蹈大赛、宝宝故事秀等活动已经实现了年度化、常态化。这些活动在当地的影响非常大,已经是巴彦淖尔市知名的媒体品牌活动。在此基础上,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举全台之力牵头承办巴彦淖尔旅游文化节、年猪文化节、梨花节、拳击大赛等,提升了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带动力。如今,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的活动,做到了分工明确,配合有序,实现了每月每季都有规划,从主题宏大的大型颁奖典礼,到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活动,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各种活动既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在当地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对于地市级媒体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实现自我突破的时代,只要敢于创新,迎头赶上,地市级电视媒体一定会迎来美好的前景。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29.2
A
2096-0751(2017)09-0003-03
王 瑞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