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来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51
河北省2016年、2017年微电影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包来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51
河北省微电影在2016年、2017年继续发展。河北微电影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在:普通人的小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微电影吸引更多普通人拍摄,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感染力更强;通过微电影,传播燕赵地方旅游风情、法制建设、廉政文化。河北微电影节及微电影文化产业新发展:河北微电影节蓬勃发展,异彩纷呈;微电影文化产业取得新发展。进一步加强河北微电影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支持对河北微电影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评论和传播;加强对河北微电影标准的制定、引导;加强对于微电影节、微电影协会的指导。
微电影 河北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2016年、2017年,在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和文化部门的大力领导下,河北省不断涌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融思想价值观、艺术审美、社会教育价值为一体的微电影优秀作品。微电影学术研究、微电影文化产业继续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一片大众传播的新天地。
微电影以短小、故事性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传播速度快见长,正在成为用影像语言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的有效载体。河北微电影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作品特点鲜明,故事生动感人。
富强,不仅是国家的,也体现在个人的奋斗与拼搏上。李少坤任导演的《赌约》,在2017年1月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二届国际微电影展映优秀作品奖。该片由邯郸广电传媒影视部、河北长河文化传媒等共同出品,讲述一个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故事。
《生在河北》以纪实手法,通过冀南皮影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申国瑞、“举个栗子”创业典型“乔帮主”乔志忠、山水书画家张志恒的故事,突出“河北之美”的内涵,展现燕赵大地慷慨豪迈的精神。
2016年12月,在第三届中国医院微电影节上,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自编自导自演的《给力天使》《爱在欣间》《生死竞速》获入围奖,促进了医院文化建设,增加了医患的沟通了解,成为文明和谐建设的典型。
《惊喜》《暗战》由唐山中院组织拍摄,《情与法》由高阳县人民法院主持拍摄,在2017年3月全国法院第四届十佳微电影评选活动(最高院政治部、央视《今日说法》栏目等联合主办)中获优秀奖。《情与法》以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石润清为人物原型,旨在传播法治、诚信、和谐、公正等价值观。
《群主的烦恼》是沧州黄骅市首部将法律知识和微电影融合,传播学法、用法、守法的普法微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人在组建多个微信群中触犯法律的故事,开创了黄骅全民普法的新局面。
《平凡的老牛》由衡水市安平县人民检察院报送,获“全国首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共同举办)三等奖。该片以“老黄牛”贾东升同志为原型,弘扬了爱国、敬业、公正的核心价值观。
爱国来自于对历史的回顾。《老兵的军礼》由王彦军导演,获2017年第二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优秀影片三等奖。该片由河北曾氏文化、家人集团、邯郸旗袍会、蒙太奇影视工作室联合出品,以纪实手法采访了部分抗战老兵,结合人物口述和历史资料,真实还原了抗日烽火中的英雄壮举,彰显了爱国情怀。
爱国的基础是对家乡的热爱。《乐道廊坊》成为首部宣传廊坊旅游城市品牌形象的原创旅游微电影。该片以绿色、健康、仁爱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助人为乐、热爱家乡的廊坊女孩为爷爷记录家乡变化的故事。
敬业与友善是普通人平凡故事中的高尚品质。微电影《天山儿女》2016年3月在德国柏林华语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短片奖,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建忠获最佳编剧奖,共获得本届电影节十项大奖中的两项。该片还获得美国独立电影节、欧洲万像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平遥微电影节等数十项大奖。《天山儿女》讲述了一对维吾尔族小夫妻和汉族养父之间的故事,体现了民族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亲身的经历、诚挚的感情、真心的热爱,才能赋予作品感人的生命力;日常的生活才能折射出小人物的高尚品质。
2016年、2017年河北省微电影在内容题材、拍摄主题、传播影响范围上继续扩大。
微电影节、微电影组织、微电影产业吸引普通民众和影视文化企业广泛参与,在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影像化、社会化表达中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纪录河北之美”微电影大赛2016年6月启动,旨在配合“美丽河北”主题宣传活动而开展,展示河北亮丽风采,光大河北良好形象,记录河北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发掘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获奖作品有《十字路口》《生在河北》《手心的温度》《转角遇到爱》《致工匠》《拯救2015》。
第二届“善美石家庄”微电影大赛(2016)以“善美石家庄”为主题,以普通人视角,讲述石家庄人的生活、工作、梦想和城市故事,包括“蝶变国际庄”微视频征集、微电影大赛高校巡讲活动,200余万网友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响应参与。获奖作品有《初心》《爱的坚守》《岁月如歌》《问爱何方》《转角遇到爱》《爱无言》《乡·味》《心愿》《爱在欣间》《短信》《王会计的心声之二》等。
“中国梦·冬奥情·京津冀”2016微电影主题原创活动、“中国梦·冬奥情·京津冀”2017微视频(微电影)主题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启动。活动由北京市文联、张家口市委宣传部等举办,在国内首次评选冬奥题材微电影。《一个无关冠军的梦想》获“冬奥情”主题文化奖,用英语讲述一位少年练习滑冰的曲折故事。
邯郸市首届“邯郸故事”DCT杯微电影大赛2016年8月举行,主题为“百姓的故事·邯郸的精彩”。《心语》《迎春花开》获一等奖。作品反映了美丽邯郸、反腐倡廉、法制社会、留守儿童、志愿公益等邯郸时代故事和百姓精彩生活。
“微时代·互联网电影人跨界文艺晚会”2016年12月在邯郸举行。晚会表彰了刘红彬、白洪光、殷启光、池宁;同时发布了2017成语故事百部微电影拍摄计划、邯郸十大文化微电影拍摄计划、中国·邯郸国际微电影艺术节颁奖典礼。
乡村中国微电影大赛2016年5月在邯郸广平启动,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指导、新华社手机台等主办、中央新影集团等承办,主打乡村品牌,展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乡情乡土。
“中国·承德——刺玫瑰”国际微电影节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举行,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承德市人民政府主办,力争打造一张“承德微电影名片”。
首届“中国滦河杯”微电影节,2016年7月在滦县启幕,以“相约滦水畔、微影品乡愁”为主题,传播滦河文化及京津冀文化交流合作,展现了社会模范典型、文明新风、公益爱心等内容,代表作《滦州爷们》《老武》《片警李志辉》等。
沧州市微电影协会2016年3月成立,通过了《沧州市微电影协会章程》,为沧州影视行业搭建了人才和资源的交流平台,这是河北省第二个市级微电影协会。
河北省微电影产业协会2017年2月在石家庄成立。产业协会是由河北省从事微电影研究、摄制、产业等单位和人士自愿联合组成的社会团体,旨在进一步繁荣发展河北影视艺术,全面提升微电影产业化发展。
“美丽邯郸 你我同行”电影编剧工作委员会2017年5月成立,刘红彬任主席,旨在推动邯郸微电影编剧和事业发展。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暨微电影教学研讨会”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中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与河北大学共同主办,于2016年5月在河北大学召开。河北大学通过纪录片《丹心铸魂——河北大学“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纪实》向高校学术界作了“河北大学‘思政课’微电影教学改革汇报”。微电影正在成为引领高校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一个发展趋势。
大厂影视创意产业园2016年7月正式开园。产业园有37家中外文创企业入驻,投资额达79亿元。中韩文化创业基地、《阿修罗》影视IP(知识产权)产业开发及制作、黄小蕾工作室和剧本云、大厂世纪汉唐高清演播厅、金海岸影业数字视效创作中心、世纪影业、艺恩“影视产业新生态”项目7个项目正式落户。代表作有《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
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联盟2016年5月在唐山成立。联盟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京赛点文化传播中心筹备发起,旨在打造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平台、基地,开创中国电影文化体验产业。
2016年、2017年,河北微电影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微电影的批评和研究仍然薄弱,以“河北微电影”为关键词在CNKI知网搜索,结果数寥寥无几;在学术界和影视界没有形成有吸引力研究热点和优秀微电影评论作品;微电影优秀作品数量仍然太少,专业水准仍有待提高,网络、移动互联网传播不够广泛,很多优秀作品获奖后很难搜索和观看,也没有得到有力的宣传和传播;微电影节、微电影影视文化企业、微电影协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规模化联合效应。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河北微电影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改进。
微电影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是吸引国内外专业人才、相关投资、决策、传媒人士关注,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建议在主流媒体上设置河北微电影评论专栏,各方创建有影响力的河北微电影评论的微博、公众号。以年度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创建“河北微电影评论论坛”,推动社会各界加大对河北微电影的研究和交流,进而吸引全国、国际学者的参与,全面提升河北微电影研究、评论的学术传播水平、影视界影响力。
建议在主流媒体、门户网站上,大力加强对各级各类获奖微电影作品的传播力度,通过用户点播、互动、投票,再次通过大众来检验和二次传播优秀作品。不断加强优秀微电影作品的“长尾效应”,使得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导演、演员、编剧、公司能不断成为微电影“网络红人”,形成河北微电影的聚合力和品牌效应!
在微视频传播时代,“内容为王”是一条衡量微电影品质的核心标准。同时,“时代地域特色”也是推动微电影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制定既能深入反映社会现实,又能与燕赵文化紧密结合,还能有高质量专业水准的优秀作品的标准,成为关键。
建议在政府相关部门、研究专家学者、影视文化公司、导演演员、观赏用户五方协商认同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引导微电影发展,同时具有河北燕赵文化特色的内容、技术、评价的综合标准。全面引导河北微电影品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016年、2017年,河北各类微电影节、活动继续发展。建议尽快在全省范围、层次上加强规范、引导,推动各地市政府、微电影公司企业间的协调、联动;加强对各地、各级微电影协会的管理指导,提升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专业影视水平、社会担当意识,为进一步推动微电影的高质量化、广传播化、优品牌化服务。
综上所述,2016年、2017年河北微电影作品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一步发展,涌现了更多在全国获奖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河北微电影与先进省份相比,仍然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河北微电影需要各界的更有力的投入、支持、传播,希望成为培育、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时代化载体!
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党委讲师团系统科研课题(课题立项编号:2017043)“2016、2017年河北省微电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研究成果。
[1]包来军.大学生微电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的作用研究[J].数字传媒研究,2016(10).
[2]金德龙,杨才旺,王晖.中国微电影2016[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3]王海,柴素芳.以微电影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4]李建强,童加勃.我国微电影的发展与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孟宪超
J905
A
2096-0751(2017)09-0001-04
包来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