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肃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微波传输总站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内蒙古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浅析
阎 肃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微波传输总站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本文对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要求,着重讨论了内蒙古地区微波站(台)建设注意事项。制作统一标准具有行业特色的微波站(台)标牌、标识,指导和规范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
站台标准化 广播电视信号 安全优质传输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地处边疆、气候地貌迥异,对广电信号微波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微波站(台)承担广播、电视和多种数字信号的传输发射任务,微波台(站)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播出效果,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传输播出的重要基石[1]。自1987年内蒙古微波电路开始运行和2014年微波数字化改造工程完成以来,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微波站(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技术维护能力明显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机器设备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站台容貌明显改观,安全传输播出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制作统一标准具有行业特色的微波站(台)标牌、标识,指导和规范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将促进微波电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覆盖进一步发展。
(1)微波站(台)的建设应遵守国家经济建设和广播电视的法律法规,满足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任务的需要,同时应结合区情并考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做到安全适用、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适应发展[2]。
(2)微波站(台)的建设应与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相适应,充分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技术,满足“安全传输”的要求,条件艰苦的微波站(台)应考虑“有人值班”、“有人留守、无人值班”、“无人值守”的需求。
(3)微波站(台)的建设应在满足功能与技术需要的前提下,遵循节约资源、节约用地、降低能耗的原则。新建微波站(台)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合理确定配套设施;改、扩建微波站(台)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4)微波站(台)的建设应按现行国家要求进行必要的环境评估,建设项目应采取相应措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5)微波站(台)的建设及工程投资应纳入城乡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统筹安排;微波站(台)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行政划拨用地范畴。
微波站(台)建设项目构成在功能上要实现“功能区域化”,把站(台)的各项功能细化,每个项目对应其特定功能。微波站(台)由场区、技术设备、配套设施三部分组成。
微波站(台)站址和站距的选择应符合《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线路勘察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微波站(台)总平面布局应紧凑合理、分布规整有序,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应在充分满足技术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地形。微波机房与微波天线靠近组合,以缩短馈线长度。发电机房应独立设置,发电机房应采取有效降噪措施,防止噪声干扰。发电机应建独立储油室,储油室的储油量应根据当地供电情况,满足微波机房用电的需求。储油室的设计应满足消防安全规范。应设置排水设施,避免站内积水。微波机房不应设在潮湿、易积水、有腐蚀或辐射的环境区域内。对具有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业务功能的综合站,应避免相互干扰。微波站(台)场地周围应设置围墙或栅栏。微波站(台)内的绿化建设,在不影响电波传播的情况下,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申请微波站(台)持频率指配证明提出书面申请,无线电管理机构进行行政审查。待批复下达同意后,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到无线电管理机构接受技术审查。施工完成试运行后,申请单位向无线电管理机构送交“试运行报告”。无线电管理机构审查试运行报告,组织现场验收,验收合格,核发“微波站(台)核定表”和“微波站(台)执照”。
微波站(台)工程项目建设投资一般由建筑安装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室外工程)费用、微波传输设备费用、仪器及工具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组成。各自占项目建设投资的比例,根据微波站(台)的类型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参见《广播电视设计安装技术与工程招投标概预算及定额实用全书》和《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工程安装及验收规范》。
(1)微波站(台)房屋建筑设计的合理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其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应符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广播电影电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相关规定。
(2)微波站(台)房屋建筑应按照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在高寒地区宜采取相应的保温、防冰冻、防沙尘等措施,房屋门窗应设置为双层门窗并配置封闭式外走廊。
(3)对于高海拔、寒冷地区、沙漠地区的微波站(台),新建房屋建筑的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外墙外保温应按建筑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4)微波站(台)技术用房和生活基地用房可合建或分开建设;设置分开建设的微波站(台)房屋建筑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业务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微波机房、监视值班室、仪器室、维修室、器材室,宜设在同层;生活基地用房标准参照当地政府住房政策标准执行[3]。
(1)微波站(台)场区应包括技术保障区,综合业务区,生产辅助区。
(2)技术保障区包括技术用房、辅助技术用房、天线支持物(塔)。微波机房建筑设计、监视值班室建筑设计、蓄电池室建筑设计、发电机房建筑设计、设立独立储油室和工具室、天馈线场地围墙(栏)。
(3)综合业务区包括业务用房、技术培训和会议用房、站(台)区门卫值班室。
(4)生产辅助区包括值班员宿舍、职工食堂、变配电站、发电机房、锅炉房、水泵房、职工健身场地及其它配套设施。
(5)配套设施包括变配电、给水排水、暖通与空调、消防、安全防范、环境保护、通讯与网络、防雷与接地、围墙、大门、道路、绿化等。
(6)各微波站台根据其功能和规模,设置相应技术保障区、综合业务区、生产辅助区和配套设施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微波设备包括微波传输信道机、中继设备、监控控制设备、终端复用设备、交换机等。
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应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制式。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应以 N+1方式配置保护波道。N+1备份系统应采用无损伤切换开关,应选择采用空间分集、自适应均衡、时域均衡、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TPC)等技术手段提高传输性能[4]。
上节目的微波站(台)每套节目应配置不少于两路不同路由的信号源,下节目的微波站(台)每套节目应向信号使用单位输出两路信号。上、下节目的微波站(台)应按1+1热备份方式配置信号分配、切换、编解码、复用及适配等设备,并在相关节点配置应急人工跳线端口。
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宜按环路传输方式组网,或在可能的节点与光缆干线传输网连通,形成互为备份的传输网络。支线微波传输电路宜以树形或星形方式组网。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应在首站设置网络管理中心,并在适当的节点设备份网络管理系统。支线微波传输电路应在首站或端站配置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主要设备应有备份。
采用同向多波道共用天馈线系统,根据每个站(台)的传输方向确定天馈线系统配置数量。
微波站(台)宜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电,传输负荷供电宜设与其它负荷供电分离的独立低压回路。微波站(台)应采用专线供电系统,保障微波站(台)连续工作,在专线供电线路上不应增挂其它负荷。微波电路首站及只有一路外电的微波站(台)应配置自备电源,保障全部传输负载、机房空调等相关负荷连续运行。蓄电池组在市电中断或不正常时,应保证传输主用设备稳定供电8小时~24小时。微波站(台)照明系统宜分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两个系统。微波机房、发电机室、蓄电池室应设事故照明灯,并应配移动式应急(直流电池)电源灯。
上、下节目的微波站(台)应对发送信号的分配、切换,接收信号的输出等环节设置具备故障自动声光报警功能的监听监看系统。微波站(台)应配置对本站信号系统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应具备故障自动报警、运行状态数据记录、查询等功能。微波站(台)应配置电力和机房环境的集中监控系统,对供配电设备的分合状态、电压、电流等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对机房温度、湿度等相关参数进行集中处理和告警。微波站(台)宜设置对天线、铁塔、蓄电池室等设施的视频监视系统。
微波电路的空间通路和电磁环境、机房温度、湿度、防尘、静电防护、布线及外部环境、微波站(台)的防雷接地、机房消防设施的配置、机房安全防范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应采用封闭式空间设计,满足无人值守条件下良好的防火、防盗、防尘、防漏、防虫、防鼠、保温等防护条件。应配置具有远程遥控功能的空调等设备。应配置可远端管理的防雷自动保护系统、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及安保监控系统。无人值守站应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站内信号源、供配电等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对于干线微波电路,微波总站应按一定的比例配置全电路所需的备份单元和抢修材料。路段中心站应配备主要设备的备份单元和抢修材料,对支线微波电路,微波总站应参照干线微波电路路段中心站配置备品备件。定期检查仪器、仪表的工作状态,保证随时能正常使用。
微波站(台)建筑防雷应采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或由其相互组合的防雷措施。微波站(台)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应围绕微波天线铁塔或建筑物做成闭合环路,宜采用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三地合一的联合接地方式。
微波站(台)安全防范系统宜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等,并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并配备安保器材,设置视频监视设施、窗户防护栏、门禁设施、安全警示牌等。
内蒙古微波电路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责任制,区局微波总站对电路的安全运行进行统一调度管理,负责全电路的分配、使用工作。干线微波电路可根据运维需要设置路段中心站,来承担相应路段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职责[5]。
微波总站负责组织各微波站(台)建立“系统管理、统一调度、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的运行保障机制。各微波站台保证微波传输设备及天馈线等附属设备按照规范技术指标运行,建立机房管理制度,包括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安全制度、供配电管理制度、传输变更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维护检修制度,严格按照运行工作流程和设备操作流程,以确保所在站(台)系统具备相应的安全传输保障能力,并遵守统一的安全传输运行管理规定。
微波总站应组织各微波站建立“科学计划、统一标准、责任明确、防护到位”的维护机制。参照《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电路运行维护规程》的相关要求,针对微波传输系统和设备分类制定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周期性的维护计划并组织予以实施。将站(台)内技术系统各环节的维护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个人,与上、下游相关传输单位明确信号源主、备用关系,划清维护分界,并签订维护协议。微波站(台)应结合本站(台)的任务定岗定责,建立相适应的运行维护队伍。
微波总站应针对技术系统的特点和各站(台)实际情况,组织各微波站(台)制定并执行应急预案管理、重要传输、播出保障、临时停传、节目传输变更、施工管理、事故管理、报表管理、技术资料管理、安全播出检查和考核、安全播出检查和考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提供微波传输技术方案支持,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在微波电路安全优质传输。
按照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和活动。建立“三会一课”,即支部党员大会制度、支部委员会制度、党小组会制度、党课制度等党支部基本工作制度。做好党组织记录本备案工作。
坚持德才兼备、适才适用、成绩为主、考试考核的人事工作原则。执行科级干部任免、职称评审、岗位聘用、人员调配、职工请休假、人事档案管理、编制管理、劳资等相关政策、办法、规定、方案,加强人事工作制度建设。
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执行工程项目、预算编制、内部审计、招标管理、资金进账、评比达标、政府采购、项目台账、资金项目等相关法规、制度、办法、规定、通知,加强和完善财务工作制度建设。
建筑物布局合理、色彩协调、窗明几净,绘制站(台)场地平面布置图。设置路灯等照明设施,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广角镜等。做好绿化工作,以植树为主,灌、花、草为辅,并养护管理得当。保持通往站台交通通畅并道路硬化,无大范围开裂、沉降、破损现象。
按照总站统一设计要求,设置微波标识、标牌,徽章,建立微波标识标牌规范,各微波站(台)相应功能区配置相应标识、标牌。
购置精品图书,开展图书阅读活动,营造书香站(台)氛围。设置宣传栏,版面协调美观、内容丰富多彩。开展演讲、歌咏、运动会、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献爱心”、摄影展览、书法展览等活动。建设室内健身房和室外运动场所。积极参加驻地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全区微波培训班应以“突出重点,覆盖全员,因材施教,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厉行节约”为基本原则;以“高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特殊工种人才”为重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可采取:“集中办班培训、网络教学培训、课件交流培训、每月出题、学习小组、召开研讨会、通过《微波通讯》进行技术交流、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现场演练”等。使微波各类技术人才的理论知识得到拓展、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确保自治区微波电路安全稳定的运行。通过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队伍。保障自治区微波电路安全、优质、高效的运行,提升各盟市微波站的维护管理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起北纬直线距离1700km,幅员辽阔;全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m左右,有草原、沙漠、平原、丘陵、原始深林,地形复杂。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东部地区雨雪偏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气候地域差异明显。区内有多个民族,城镇聚居,农村牧区散居。内蒙古自治区地处边疆,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km。内蒙古区内建设改造微波站(台)、构建微波链路,应考虑地域、气候、民族、固边等综合因数,因地制宜。站(台)点选择应充分考虑:传输断面、天线高度、机房、道路、照明、水、电、铁塔、使用频率、传输容量、传输指标计算等因素。
站(台)标准化建设应侧重制度上墙、站(台)内绿化美化、铁塔周边安全标识、市内铁塔周边建筑和交通安全、站(台)内标识统一、无人值守站远程监控等方面。尤其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地区风沙偏大,铁塔天线易松动,对天线固定提出更高要求,东部区安装设备仪器时应注意季节选择。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相关基本要求以及其在保证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覆盖途径方面的探讨,旨在为新建、改建微波站(台)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建议,为微波站(台)建设提供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区统一标准,为评估、审批微波站(台)建设提供可行性研究依据。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将为广播电视信号微波链路安全优质传输播出提供全方位保障。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我们应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完善规范制度,建立微波站(台)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微波站(台)传输播出的高效化、科学化、规范化[5]。
[1]钱程,李萍.SDH数字微波技术在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5):181-182.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S].2011.
[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微波站(台)工程设计规范[GY/T5031-2013].
[4]林立军,袁晓雷.SDH数字微波设备的原理与维护[J].有线电视技术,2014,11(3):77-79.
[5]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京-冀-晋-蒙微波电路维护管理规程[Z].2015.
G229.24
A
2096-0751(2017)10-0019-06
阎 肃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微波传输总站 工程师
审稿人:王岳琪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610台正高级工程师
王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