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015000
如何做好法制节目
王 瑞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015000
法治建设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媒体在社会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直以来,法制节目不仅传播法律知识,普及法治理念,而且由于其具有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及引人入胜的节目内容,让法制节目成为各级电视媒体的王牌节目,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无论是中央、省级卫视还是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都很重视办好法制栏目,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法制节目 法治建设 创新
一档栏目被受众接受离不开两个要素:精准的定位和内容为王。从节目定位来说,法制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用”。一些栏目并未关注社会生活的焦点问题,所报道的内容距离受众较远,这样就失去了受众的注意力。而法制节目所报道的都是百姓周围的人和事、法与理、罪与罚,关心的是百姓衣食住行的安全,反映的案例对人们都有提醒和警示作用,因而很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内容上说,地方电视法制节目本身具有地域性,再加上叙事时表现的悬疑、曲折、冲突,让法制节目既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又放大了电视媒体在叙事与画面融为一体方面的优势,具有可看性,因此,地市级电视媒体办好法制节目,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当前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如何下大力气办好法制节目,从法律的专业角度解读新闻事件弘扬法治精神,提高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呢?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法制节目是专业性很强的节目,及时抓到新闻素材才能有米下锅,否则连正常的节目也办不下去,所以与政法部门的合作很重要,如果合作不顺畅,法制节目不仅保障不了正常播出,而且很难出彩。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在创办法制栏目时就得到了政法部门的支持,同时和公检法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保证了充足的节目源;栏目组以办精品节目为宗旨,在严肃性、严谨性的基础上,注重讲好法治故事,节目可看性强,通过自身的努力,栏目组也赢得了政法系统的认可,得到了他们的主动配合。
法制节目在各地兴起时,关注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刑事案件,报道当地发生的大案要案,例如跨省贩卖毒品案件、拐卖人口案件、迷信诈骗案件、酒后伤人致死案件等,这些案件案情复杂,情节恶劣,公安干警侦破过程曲折,本身就具备夺人眼球的元素,法制栏目通过讲故事的报道手法,设置悬疑问号,层层抽丝剥茧,徐徐展开案情真相,这种类型的节目在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收视效果。但随着受众法治意识的提高、眼界的开阔、欣赏水平的提升,法制节目仅仅局限于原有的选题内容是不够的,不能只重视大案要案的报道而忽视了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常见、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因此法制节目应该拓宽报道思路,在注重普法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在内容上深入百姓生活取材选材,关注涉及百姓生活的一些热点案例、法律事件。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就走了一条内容创新之路。节目在创办之初,报道了很多大案要案,在当地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一般来说,地方广播电视台不可能常报道大案要案,另外过多关注刑事案件不利于当地的社会治安稳定,反而一些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民事纠纷、经济纠纷等案件更值得关注,群众在法律知识上存在盲点,从这点上说法制节目的责任就是让群众懂法,通过曝光揭露不法行为,引起警示。按照台里的要求,节目在内容上进行了改版,要求从百姓视角解读法治事件,改变了过去一组节目只报道一起案子的形式,整组栏目分为三个板块,前两个板块和民生结合,报道公安、交警、法院、城管、文化执法等部门执法案例;另外开设了110板块,采编记者跟随巡防民警采访案件,以第一手抓拍的素材,现场真实的表述,既提醒了大家应关注的问题,又展现了民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节目结束时主持人还会普及一条法律知识。整组节目在改版之后保持了栏目原有的情节曲折、层层剥开案件真相的特色,又贴近了受众。报道的小矛盾、小纠纷、小案件增多,让受众在收看一组法制节目中得到的信息要比改版之前多,同时加快了片子的节奏。
在内容创新上还要把握好报道尺度,避免媚俗现象。法制节目的后期编辑很重要,出彩的后期剪辑制作会为片子增色,但不能追求过度的渲染。有些法制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在还原现场时摆拍一些暴力画面,反复渲染血腥场面,还有的播放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这些做法都不可取。法制节目担负着弘扬法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节目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犯罪等丑恶现象,把握不好尺度,很容易对青少年造成误导,因此法制节目对编导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要求较高,编导人员在素材选取和尺度把握上非常关键,不能因为单纯追求收视率而使栏目背离了宗旨,要避免过多描写犯罪行为、作案手段,以及犯罪心理,避免过多披露暴力、色情等情节。只有立足事实,抨击丑恶,制作出严谨、客观、有思想、有品味的法制节目,才能更好地履行媒体的责任。
目前,各类法制节目都注重选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法制节目在增强可看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内容的深度上下功夫。法制节目不仅要宣传法律,更要唤醒受众对法治事件的思考。在报道法治事件时,要注意关注事件中的人,挖掘他们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层层剖析,挖掘背后引人深思的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一直注重打造有深度的法制节目,编导从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视角来审视是与非、情与理、罪与法,引导受众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同时,在道德层面进行剖析和评判,使报道更有深度,为此栏目组专门邀请了行业的人担任特约评论员,通过深入浅出的点评,讲解法律知识,提出该注意的问题。
受条件所限,地市级电视法制栏目的编导团队中具备专业的法学知识的采编人员不多,主要是依靠老记者带年轻的记者,本身老记者也是凭借经验知道什么内容可以报道,怎样报道,但是有时遇到复杂的案件就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暴露出专业素养薄弱的问题;同时,法制节目对法治事件的报道涉及到法律条款的解读,也应当做到不出现丝毫的差错,另外,法制栏目也应体现人文关怀,稿件的表述应通俗易懂,尽量体现理性、公正的法治精神,这些是办好法制节目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编导团队的法律素养非常有必要,在日常的培训中,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打造专业团队。法制节目的主持人也很关键,法制节目的主持人不能只注重形象,而是要有阅历、有思想、有深度,这样才能和节目的气质相吻合。
法制节目在推动社会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办好法制节目,更好的弘扬法治精神,需要媒体人做多方面的努力。
G222
A
2096-0751(2017)10-0011-03
王 瑞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主任编辑
乌日山
责任编辑:孟宪超